•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少年行令狐楚

    1. 令狐楚 少年行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少年行:古代歌曲名。②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③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解说】

    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这是一首出征诗。诗的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的飒爽英姿,后两句写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全诗主调高昂激越,洋溢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2. (一)少年行(唐)令狐楚 阅读答案

    1.前两句分写“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

    二者本不一定相关,这里用对举方式来写,却给人这样的感觉:京华地区,著称于世的人物虽多,却只有少年游侠堪称人中之杰,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而这二者,又象“快马须健儿,健儿须快马”那样,存在着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关系。

    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少年游侠,没有新丰美酒也显不出他们的豪纵风流。第一句把酒写得很足,第二句写游侠,只须从容承接,轻轻一点,少年们的豪纵不羁之气、挥金如土之概都可想见。

    同时,这两句一张一弛的节奏、语调,还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轻爽流利的风调,吟诵之余,少年游浃顾盼自如、风流自赏的神情也宛然在目了2.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表达了少年收复失地的决心,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心灵。

    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少年行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

    (1)第一首刻画了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的青年将士形象,表达了收复失地、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第二首诗写了处境悲惨、孤独伤痛的久戍幸存的老兵形象,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及对战争谴责痛恨。

    (2)参考答案一:第一首诗直抒胸臆,以“未收天子河隍地,不拟回头望故乡”的誓言写出了青年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慷慨利落,意气风发,所以我更喜欢。参考答案二:第二首诗通篇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但又不直言其哀,抒情含蓄委婉,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深意,愈读愈有味,所以我更喜欢。

    【解析】(1)每首诗答出形象给1分,诗人情感给1分,两首共4分。(2)答对抒情手法给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给2分,仅答喜欢哪一首不给分。

    4. 少年行 令狐楚 鉴赏

    《少年行》是诗人令狐楚晚年所作,怀着留恋的心情描述了自已青年时期在边城的生活。

    “骣骑蕃马射黄羊”的生活确实令人怀恋,“放狂”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赏。 此时,诗人已经年老力衰。

    越是到这时,越是怀恋青年时代,因此写起来感情就饱满充沛。诗的后两句表述了诗人现在的状况与心境。

    诗人现在已经是“年老无筋力”了,但他仍然身靠着营门“数雁行”,仍然想把成排飞行的大雁射下来,一试自己的苛法与筋力。 字句里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一种“年老”而不服老,“无筋力”而欲有筋力的心理写得逼真具体,淋滴尽致。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无生僻的词语,无深奥的典故,而是口语入诗,以口语写自己青年时期及现在的生活,写现在的心境,而“数雁行”一句又含蓄深刻,意在言外。

    全诗全文如下: 少年行 唐代:令狐楚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 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玉柱对清秋。 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

    译文:青午时在边城使性放狂,骣骑着蕃地马箭射黄羊。到如今年纪老没了筋力,还靠着军营门来数雁行。

    清河郡五城原是我的家,博取功名全靠着好箭法。秋原飞驰本来是等闲事,宝雕弓独自向着寒空发。

    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剑起案列的秋风,驰马飞出了咸阳。

    国土一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湟。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拟回头望故乡。

    庭院里霜满地,月亮已过了小楼,倚着玉柱畅饮,欣赏那深秋景色。当年的称意,不过是片刻的快乐,开怀畅饮不到天明,不肯罢休啊。

    扩展资料: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

    唐朝宰相、文学家。 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

    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自此卷入党争。 后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节度使。

    元和十四年(819年),入朝拜相,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被贬为衡州刺史。

    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彭阳郡公。 后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

    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病逝,年七十二。追赠司空,谥号“文”,累赠太尉。

    令狐楚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

    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令狐楚才思俊丽,能文工诗,史称“于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新唐书·令狐楚传》)。时古文家后继乏人,令狐楚遂得以四六文(骈文)为世所称,“言文章者以冠(刘禹锡《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

    其骈文“隶事生动,犹得子山(庾信)遗意”(高步瀛《唐宋文举要》),被誉为庾信之后的古文文宗。他在天平军节度使任上举荐李商隐,并传授其骈文技巧,为一时佳话。

    元和十二年(817年),选进《御览诗》。令狐楚晚年与刘禹锡、白居易唱和酬答的作品很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年行四首。

    5. 古诗 少年行其三

    少年行(其三)

    诗人:王维 朝代:唐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少年行(其三)古诗赏析

    【注释】

    ①出身:出仕、出任。

    ②羽林郎:官名,汉代置禁卫骑兵营,名羽林骑,以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唐代亦置左右羽林军,为皇家禁军之一种。

    ③骠骑:官名,即骠骑将军。

    ④渔阳:地名,汉置渔阳郡,治所在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又唐置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本属幽州,开元十八年改隶蓟州,天宝元年又改蓟州为渔阳郡,乾元元年复改为蓟州。

    ⑤孰知:即熟知、深知。

    【赏析】

    此首写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他们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黄家鼎曰:“说得侠士壮怀,凛凛有生气。”

    6. 查古诗少年行

    共有三首。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杨边。

    【全部注释】 1.新丰: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新丰镇古时产美酒,谓之新丰酒。

    2.咸阳:秦都,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此借指唐都长安。

    3.三、四句写游侠少年因意气相投而欢饮纵酒。 这首诗写长安城里游侠少年意气风发的风貌和豪迈气概。

    《唐诗归》引钟云:"此'意气'二字虚用得妙。"《唐贤三昧集笺注》:"豪侠凌励之气,了不可折。

    " 【注解】 ①新丰:在今陕西临潼(tóng)县西北,是出产美酒的地方。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容酒的名贵。

    斗是古代的盛酒器,后来成为容量单位。 ②咸阳: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游侠(xiá):游历四方的使客。少:读shǎo。

    ③意气: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 ④系(xì)马:拴马。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少年侠客的日常生活,颂扬了他们的友情和豪爽气概。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

    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第一首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要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出少年游侠的精神风貌,选材颇费踌躇。

    诗人精心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游侠重意气,重然诺,而这种性格又总是和“使酒”密不可分,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把饮酒的场景写活,少年游侠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前两句分写“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二者本不一定相关,这里用对举方式来写,却给人这样的感觉:京华地区,著称于世的人物虽多,却只有少年游侠堪称人中之杰,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

    而这二者,又象“快马须健儿,健儿须快马”那样,存在着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关系。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少年游侠,没有新丰美酒也显不出他们的豪纵风流。

    第一句把酒写得很足,第二句写游侠,只须从容承接,轻轻一点,少年们的豪纵不羁之气、挥金如土之概都可想见。同时,这两句一张一弛的节奏、语调,还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轻爽流利的风调,吟诵之余,少年游浃顾盼自如、风流自赏的神情也宛然在目了。

    前两句写了酒,也写了少年游侠,第三句“相逢意气为君饮”把二者连结在一起。“意气”包含的内容很丰富,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等,都是侠少的共同特点,都可以包含在这似乎无所不包的“意气”之中。

    而这一切,对侠少们来说,无须经过长期交往,只要相逢片刻,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

    路逢知己,彼此都感到要为对方干上一杯,所以说“为君饮”,这三个字宛然侠少声口。不过是平常的相逢论交,在诗人笔下,被描绘得多么有声有色,多么富于动作性、戏剧性! “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是生动精采的一笔。

    本来就要借饮酒写少年游侠,上句又已点明“为君饮”,箭在弦上,落句似必写宴饮场面。然而作者的笔却只写到酒楼前就戛然而止。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等情景统统留到幕后。

    这样侧面虚写要比正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得多,含蕴丰富得多。诗人的意图,看来是要写出一种侠少特有的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调、精神风貌,而这,不是靠描摹宴饮场面能达到的。

    虚处传神,末句所用的正是这种艺术手法。这一句是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

    马是侠客不可分的伴侣,写马,正所以衬托侠少的英武豪迈。高楼则正是在繁华街市上那所备有新丰美酒的华美酒楼了。

    高楼旁的垂柳,则与之相映成趣。它点缀了酒楼风光,使之在华美、热闹中显出雅致、飘逸,不流于市井的鄙俗。

    而这一切,又都是为了创造一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生活情调,为突出侠少的精神风貌服务。 同样写少年游侠,高适的“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邯郸少年行》),就显然渗透了诗人自己沉沦不遇的深沉感慨,而王维笔下的少年游侠,则具有相当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色彩。

    但这种理想化并不给人任何虚假之感,关键就在于诗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诗意感受。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全部注释 1.出身:出仕、出任。

    羽林郎:官名,汉代置禁卫骑兵营,名羽林骑,以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唐代亦置左右羽林军,为皇家禁军之一种。

    2.骠骑:官名,即骠骑将军。渔阳:地名,汉置渔阳郡,治所在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又唐置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本属幽州,开元十八年改隶蓟州,天宝元年又改蓟州为渔阳郡,乾元元年复改为蓟州。 3.孰知:即熟知、深知。

    此二句说这些游侠少年明知不宜去边庭受苦,却情愿赴死于边庭,以求流芳百世。此首写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

    他们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

    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