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韵》晚唐诗人

    1. 唐朝诗人韩栩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抄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袭集》。

    作品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

    《寄裴郓州》

    《梁城赠一二同幕》

    《河上寄故人》

    《寄柳氏》

    《同题仙游观》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寒食》

    《宿石邑山中》

    名作《寒食》

    诗文如下: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寒食: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两日。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长安。

    御柳:指皇宫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译文] 春天的京城长安到处的柳絮知随风飘扬,皇家花园里的杨柳随着春风飘拂。傍晚时分,权宠大丞在传送皇帝赐的蜡烛,蜡烛的青烟散入了五侯的家。

    【简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道”字,均极为工巧传神。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2. 唐朝诗人韩栩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抄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著有《韩君平诗袭集》。作品《送齐山人归长白山》《寄裴郓州》《梁城赠一二同幕》《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寒食》《宿石邑山中》名作《寒食》诗文如下:《寒 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寒食: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两日。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长安。御柳:指皇宫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译文] 春天的京城长安到处的柳絮知随风飘扬,皇家花园里的杨柳随着春风飘拂。

    傍晚时分,权宠大丞在传送皇帝赐的蜡烛,蜡烛的青烟散入了五侯的家。【简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

    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道”字,均极为工巧传神。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3. 韩翝哪个朝代的诗人 唐朝中期诗人韩翝简介

    唐朝

    韩翊,(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之作,《寒食》诗较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有《韩君平集》。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翊,年少时以诗名闻遐迩,交游甚广。有好友李生,家蓄美妓名柳氏,正当妙龄,聪慧敏捷,韩柳一见钟情,瞒了家人,倾心相许,李生也很大方,做了个顺水人情,韩柳一来一往,一对露水鸳鸯。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韩翊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回家省亲,与柳氏相约媒娶之期,临别涕零,依依难舍。韩翊走马上任,谋了个节度使的幕僚,平时与朋友饮酒吟诗,纵论天下大势,神采飞扬。

    不想安史之乱即起,人心惶惶,鸡犬不宁,李生一家走散,柳氏东躲西藏,被人骚扰不止,她日思夜盼韩翊前来相救,惧怕自己的美艳惹祸哪天被人玷污,不能还韩翊玉洁之身,犹豫再三,咬牙剪断一头乌发,颜面自毁,避难于僻静破败的山寺之中,晨钟暮鼓,祈盼韩翊早日到来。

    后来,安史之乱平定,韩翊也官复驾部郎中,遂派人打探柳氏下落,信上附诗一首:

    “章台柳、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亦应攀折他人手!”

    韩翊也真是,柳氏生死未卜,竟然鸡肠之心,妄加猜疑,不过情有可原,爱之切,虑之杂也。

    韩翊的手下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柳氏。柳氏捧信大哭,哀伤之中,回诗一首:

    “杨柳枝,芳菲节!

    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不堪折!”

    未曾想到,信未到韩翊之手,柳氏已被蕃将沙叱利掠获,韩翊得此消息大恸,自责不已,幸得友人相帮,花重金赎回,一对可怜鸳鸯方得破镜重圆。

    唐代佳人柳氏本是李生的爱姬,但她却看上了李生的好友韩翊。李生慨然撮合了他俩。后来在柳氏的劝勉下,韩翊省家,两人暂时分开。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中,柳氏独居长安,为了避祸,她剪发毁型,寄迹法灵寺。韩翊投靠淄青节度使侯希逸作书记。大乱勘定后,他派人到长安寻找柳氏,在带给她的碎金子口袋上写了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捧诗呜咽,答之曰: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谁知就在他们即将团聚的时候,为唐王朝平叛有功的藩将沙吒利听说柳氏貌美,用武力将她抢走。这时候希逸当了左仆射,韩翊跟着他一起来到京师,才知道柳氏已被强人夺走。韩翊如堕冰窟,从此几乎就没笑过。有一天同僚在酒楼相会,唯独韩翊一人向隅闷闷不乐。席间有一个叫许俊的人,平时以侠客自任。他听说了章台柳的故事,竟立即仗剑单骑冲进沙吒利的府上,诡称沙吒利得病急召柳氏。见到柳氏后,许俊给她看了韩翊写的字条,然后挟带她飞马奔回。韩柳两人握手涕泣,如在梦中。这件事发生得太快太突然了,很多人都没有回过神来。

    由于沙吒利手握雄兵,韩翊和许俊赶紧找侯希逸求助。侯希逸马上向皇帝上书汇报,在自责管教不严之后,大力赞美韩翊和许俊的为人处事,痛骂沙吒利“凶恣挠法,凭恃微功,驱有志之妾,干无为之政”。很快皇帝的判决下来了,柳氏归还韩翊,同时为了安抚沙吒利,朝廷赏了他二百万钱。

    安史之乱后,参与平叛的藩兵居功自傲,很多人都不敢惹。但在章台柳的传奇中,从皇帝到许俊,都站在了韩翊和柳氏的一方。无论是许俊的冲动,还是侯希逸的咒骂,都那么的让人感动。此时的皇帝应该是唐肃宗吧,和唐玄宗一样,他的决定也充满了人情味。韩翊后来成了唐朝有名的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和柳氏的故事是唐代士人最动人的爱情之一。

    4. 请你写出唐代诗人白易咏草两句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 离离:繁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荣:繁盛。

    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简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唐诗韵》晚唐诗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