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在当时社会的影响

    1. 唐诗在民间的影响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

    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

    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

    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

    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

    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诗中有画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

    在唐朝的诗人中,不仅是王维,还有许多诗人都能画画,或者有着画家观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领,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就是一幅幅秀丽多姿的风景画,令人品味欣赏。 庐山的瀑布有几十处之多,李白到底描绘的是那一处呢?一般认同是香炉峰,我觉得描写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过多次,瀑布位于庐山南郊星子县境,从山下爬坡约半个小时,远远望到一处瀑布挂在近山顶的绝壁上,大多时候烟雾潦绕,太阳出来金光灿灿,一般人只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而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门山位于安徽和县,我年轻时曾与团员们一起去天门山游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站在天门山上,李白描绘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江,碧水东流,孤帆远去,清新自然,无一句评说,但诗中的愉悦,景中的秀丽融会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了山林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丰富多彩,明月、青松、岩石、溪流、竹林、莲花,使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处境,不由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谐、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秋天的山景无人可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赏红叶成了人游人的节日,茅盾还用作小说的题目。

    唐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像柳宗元的《冬雪》与其说是幅画,更像幅摄影照片,“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空旷寂静的冰雪世界里,一个穿着蓑笠的人在垂钓,我看过明人据诗画的画,画面冷艳、超脱,冷酷,但于冰雪之中又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图片,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令后人难以超越。 诗中有情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有人说,悲伤出诗人;道理都对,诗人有情感,诗人要有生命的激情。

    好的诗歌都是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唐诗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见,情有大情小情之分。

    所谓大情是忧国忧民之情,悲天悯人之情。所谓小情是儿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

    无论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诗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忧国忧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尧舜上,每饭不忘君。”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2. 唐诗在世界上的影响

    唐诗的影响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

    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

    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

    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

    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

    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

    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

    《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

    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

    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

    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

    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

    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

    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

    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

    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

    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

    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

    3. 唐诗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

    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

    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

    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自太祖开国,太宗承位,直至玄宗的100多年间,采取了开明的政治,使李唐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经济上也得到持续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

    唐代推行以诗取士、以书取士的科举制度,进士科的考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考诗歌创作,这样诗歌写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以诗取士从制度上带动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气,从封建帝王到落泊文人,从达官贵人到引车卖浆之徒,无不以能诗为荣。

    唐代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自己就是诗歌的热烈爱好者,他们不仅经常自己写诗,而且也常常鼓励别人写诗,并大力提拔能诗者,为诗歌的普及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诗歌是构筑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一座巨大丰碑,唐代的诗歌空前繁荣,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成为大唐王朝时代的文化标志。

    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现出社会繁荣兴旺、人文精神昂扬蓬勃的大唐气象。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诗歌特别繁荣。

    唐代诗歌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之多、题材之广、内容之丰、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绝后的,流传于后世的诗歌就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代诗歌的繁荣造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他们有的被后人贴上了“标签”,成为“品牌”,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怪李贺等。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表达人生悲欢的;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在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绝句和律诗。

    唐代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唐诗美丽,唐诗的最大特点是生机勃然,气象峥嵘,异彩纷呈,犹如春天,万木竞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这就是唐代的生气。

    唐诗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溅的火花,走进唐诗,犹如走进春天的森林,鸟语花香,清芳扑鼻。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字里行间充满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闪灼着自由和欢乐。

    唐诗有着生龙活虎腾踔的节奏,在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即使是感叹人生孤独、描写边关征战的诗歌也是流畅、优美、轻快。唐代诗歌的顶峰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象,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而为一,奏出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强音,被称为盛唐之音,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的极峰。

    唐诗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到现在在中国还流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 "的口头禅,可见中国人对唐诗的热爱。

    4. 唐诗历史影响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

    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

    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

    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

    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

    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

    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

    《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

    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

    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

    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

    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

    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

    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

    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

    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

    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

    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

    5. 唐代科举制对当时唐宋时期社会的影响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在唐朝时,背离了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的初衷,对唐朝历史及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负面影响居多)。

    唐朝的科举制,背离了隋朝初创科举制的本义,大概用了200年,走完了一条由皇权主宰的既背离民本意识又脱离社会现实的官本造仕之路。迄今,人们在谈论科举制时,总会习惯地认为,是唐朝承袭了隋朝形成的取士制度,使得科举制几经风雨,日臻完善,在自唐代之后清代以前的13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历代政治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基本事实。但科举制在隋朝初创时的体系并不是后来这个样子。实际情况是: 唐代的科举制,除了通过考试选士用人的意图和科举制的名称没有发生变化外,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异;隋朝“十科举人”的选才标准被严重篡改,其中大部分重要科目被放弃;用人价值观发生了根本变化。

    概括性地讲,隋朝的科举制度是唯才是举,而到了唐朝,却流行所谓的“士大夫阶层”,非常讲究出身,朝中无人难做官,最后导致很多有才干的人被排挤在外(如杜甫、李白、骆宾王等),导致腐败滋生等严重不良后果。

    到了宋代,这种情况还依旧存在,甚至遗毒至今,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6. 论述唐诗的文学地位及影响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个朝代诗人众多,诗作繁富,其辉煌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如果将历代诗歌比作艺术的百花园,那么在这座花园中,花儿开得最鲜艳,最繁盛最惹人喜爱的,就属唐诗这朵奇葩了。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 描 写 田 园 风 光 和 个 人 的 田 园 生 活 , 诗 风 疏 淡 质 朴 。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 两 位 诗 人 是 沈 佺 期 和 宋 之 问 。

    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 的 发 展 方 向 , 为 盛 唐 诗 歌 高 峰 的 到 来 铺 平 了 道 路 。

    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 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 “ 吴中四士 ” 。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

    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

    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他们标榜“ 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 、柳宗元 、李贺 等 。

    晚唐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诗坛的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

    晚唐前期极负盛名的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

    晚唐后期出现了以皮日休、聂 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扬中唐新乐府派的创作精神,注重反映社会民生,但艺术成就不高。 原因:唐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封建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革,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源泉,提供了新的材料。

    唐诗突破了六朝后期诗作大多束缚于玄言、山水、宫体,或抒写个子失意苦闷的的小圈子,广泛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朝廷政事与地方动乱,边塞战争及民族习俗,都市生活同田园风光,以及礼教、门第、爱情、婚姻、商人、手工工人的情况等,其概括的广度和表现出来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把庶族寒门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唐诗的主要创作群。

    庶族文人一般来说视野比较开阔,其中部分文人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困顿,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比较近接触和联系,并在诗歌创作中反映出来。唐诗的繁荣,同唐代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也有密切的关系。

    唐代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抱有一定的自信,同时又需要协调内部矛盾以利于长治久安,所以在意识形态方便采取了比较开放自由的政策,对儒、释、道各派思想兼容并蓄,有时还允许和鼓励人们对时政展开批评;这对于解除时人的思想束缚,促进诗歌创作的自由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唐诗的兴盛,也是唐代文化艺术普遍繁荣的产物。

    当时文化的相对普及和诗歌群众基础的扩大,给诗歌创作带来新的生命力。唐代各种文艺形式的充分发展,也给予诗歌多方面的影响。

    古文运动、传奇小说以及佛经、变文里的故事,促成了中唐以后诗歌的散文化、故事化和玄怪等特殊倾向,而曲子词的兴起,又给晚唐温、李一派诗歌开拓了用新境界,还有诗赋取士制度的推行,自然会作用到诗歌身上。唐代的巨大成就,还是唐代诗人们多方面地批评继承文学遗产,推陈出新的结果。

    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开始到唐代,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无不为唐诗所充分吸收。

    7. 唐诗对国人的影响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

    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

    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

    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

    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

    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诗中有画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

    在唐朝的诗人中,不仅是王维,还有许多诗人都能画画,或者有着画家观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领,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就是一幅幅秀丽多姿的风景画,令人品味欣赏。 庐山的瀑布有几十处之多,李白到底描绘的是那一处呢?一般认同是香炉峰,我觉得描写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过多次,瀑布位于庐山南郊星子县境,从山下爬坡约半个小时,远远望到一处瀑布挂在近山顶的绝壁上,大多时候烟雾潦绕,太阳出来金光灿灿,一般人只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而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门山位于安徽和县,我年轻时曾与团员们一起去天门山游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站在天门山上,李白描绘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江,碧水东流,孤帆远去,清新自然,无一句评说,但诗中的愉悦,景中的秀丽融会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了山林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丰富多彩,明月、青松、岩石、溪流、竹林、莲花,使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处境,不由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谐、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秋天的山景无人可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赏红叶成了人游人的节日,茅盾还用作小说的题目。

    唐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像柳宗元的《冬雪》与其说是幅画,更像幅摄影照片,“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空旷寂静的冰雪世界里,一个穿着蓑笠的人在垂钓,我看过明人据诗画的画,画面冷艳、超脱,冷酷,但于冰雪之中又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图片,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令后人难以超越。 诗中有情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有人说,悲伤出诗人;道理都对,诗人有情感,诗人要有生命的激情。

    好的诗歌都是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唐诗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见,情有大情小情之分。

    所谓大情是忧国忧民之情,悲天悯人之情。所谓小情是儿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

    无论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诗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忧国忧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尧舜上,每饭不忘君。”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8. 唐诗的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我们大家知道,从先秦的《诗经》算起,《诗经》的语言是以四言为主,接下来到了汉代是以五言为主,再接下来到了唐代是以七言为主,此外还有其它的种种文学形式。那么诗歌由四言、五言再到七言,它标志着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老百姓日常的文学创作也越来越丰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到了唐代,唐诗的创作就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当中一个鼎盛时期。唐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高峰。在现在的许多海外华侨当中,他们以唐人自称,这个原因就是与唐朝有密切的关系。

    唐朝建立以后,特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和唐玄宗这一段时间,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得到了一个极大的发展,加上由于科举制的实施,还有其它的文化交流以及各种思想的交融,形成了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当中,作诗的(写诗的),还有包括传播诗的,各种各样阶层的人数在不断地扩大。那么在唐诗的创作队伍当中,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的老百姓,创作人员的数量是在其他的朝代当中无法比拟的。

    从诗歌的创作数量而言,在整个唐代留下的唐诗将近五万首。在这五万首的诗歌当中,不仅质量较高,作者队伍和诗人的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像我们所熟知的唐代著名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不仅在当时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一个高峰,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他们的水平也是无法比拟的。

    此外在诗歌创作的队伍当中,不仅有中国人,还包括像日本的这些国外的作者,那么诗歌队伍的扩大使得唐诗的内容更具有包容性,另外唐代社会,也是一个东西方交融、各种思想交汇的时代,那么在这个时代里边,除了儒家思想以外,佛家、道家的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弘扬,所以诗人的创作风格也具有多姿多彩的特点。既有像“初唐四杰”的表现建功立业的方面,另外也有李白的豪放飘逸,同时也有杜甫的现实主义,这些诗歌的多姿多彩构成了唐代文化当中的一个璀璨的明珠。

    唐诗在当时社会的影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