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雨后晴朗的唐诗

    1. 描写雨后晴朗的唐诗

    描写雨后晴朗的唐诗:

    雨晴

    作者: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南湖早春

    作者: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译文

    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2.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

    原诗 西湖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

    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二 . 背景资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

    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

    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三.赏析重点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

    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

    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

    「潋滟」、「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传神。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

    第三、四句,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诗人心与景会,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

    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

    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译文(水)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

    3.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大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4. 描写晴天的诗句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描写晴天的优美句子【篇一:描写晴天的优美句子】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

    2、天晴得像一张蓝纸,几片薄薄的白云,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随风缓缓浮游着。3、天空澄碧,纤云不染,远山含黛,和风送暖。

    4、浅蓝色的天幕,像一幅洁净的丝绒,镶着黄色的金边。描写天气晴朗的句子。

    5、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6、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7、一场飘洒的雨后,阳光带着清醒的空气飞来,试问是哪位仙子的生日,阳光如此美丽。描写天气晴朗的句子。

    8、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湿澈了不同的妩媚的忧伤。9、天那么蓝,连一丝浮絮都没有,像被过滤了一切杂色,瑰丽地熠熠发光。

    10、蓝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一片白云像碧海上的孤帆在晴空飘游。11、天放晴了,从窗口望出去,一块透明的蓝天,像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着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像是纱巾上的花朵。

    12、晴朗湛蓝的高空万里无云,像碧玉一样澄澈。更多相关内容:【。

    5. 形容天空的诗词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雨后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一场大雨过后,天空蔚蓝得像一泓秋水,令人心旷神怡。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天空的蓝色是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和阳光共同作用的结果。阳光进入大气时,空气分子会对太阳光进行散射。

    散射可以用台球打比方:一个台球撞在另外一个上时会改变运动方向。如果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球,碰撞后运动方向的变化不同,大的不容易改变自己的运动方向,小的容易。

    所以波长不同的色光在大气中散射程度并不相同,波长越短,被散射得越厉害,蓝光波长比红光短,它受到的散射程度比红光要大5倍。所以当大气中没有灰尘和烟雾时,天空看起来最蓝。

    当大气不那么干净时,灰尘和水蒸气的颗粒都比空气分子大,对太阳光中所有波长的光都会散射,因此天空是白色的。 在傍晚或日出的时候,由于阳光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光在照射到 你所在的这个地方的途中,遇到众多的微粒,使得蓝色的光线往四面 八方散射开去,我们看到的是失去蓝光的日光,太阳看上去已经不是 那么耀眼,而变成一个大火球,颜色是橘红色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