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陈伯海唐诗汇评pdf

    1. 【登岳阳楼(杜甫)解释“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回答全诗抒发

    杜甫《登岳阳楼》:沉郁顿挫的岳阳楼 《岳阳楼记》写的是范仲淹想像自己登上岳阳楼,激发出自己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杜甫的《登岳阳楼》,写的也是登上岳阳楼的感兴.那么他的观感有什么不同于范仲淹的特点呢? 第一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意思大概是久闻大名,今日终于来到.这好像是大白话,没有什么特别的诗意,有点煞风景.这在杜甫的诗中,似乎不是个别现象.杜甫号称“诗圣”,却往往不讲究开头.《春夜喜雨》的开头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望岳》的开头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都是很平淡的文字.律诗一共八句,一般说,每一句都不能轻易放过.但这里却基本上是叙述,没有形容,没有夸张,没有抒情.当然,一开头就激动,杜甫不是不会,可是总不能每一首都一样激动(像《登高》那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以平静的感情,以朴素的文字开头,是不是也自有其魅力呢?杜甫对此好像有点偏爱.又如《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都很平静,并不是很激动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的体裁,都是五律.而同样是杜甫的律诗,七律就很少这样(如上述《登高》的开头两句).这可能不是偶然的.五言诗虽然只比七言诗少两个音节,但是其风格要比七言高雅古朴得多.这表现在文字朴素无华,在情感上则内敛,不事张扬,不轻易激动,更不轻易以文采取胜.再看下面的句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按理说,登岳阳楼的人,目力所及,是无法窥见吴楚大地全貌的;可是杜甫在这里却夸张地说:吴楚被洞庭分成东南两片,而天地也就在这片水面上日日夜夜地沉浮.一个“浮”,不着痕迹地把苍茫大地变得轻了,也把洞庭湖反衬得极目无垠而且深沉浑厚了.这一句可能是受到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的影响.曹操的原文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不过曹操说得比较朴素,用了两个“若”,是明喻;而杜甫干脆就把假定性从字面上省略了.从修辞上来说,直接用了“坼”和“浮”,是暗喻.这个“浮”字,可能是唐诗人十分欣赏的.王维《汉江临泛》: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这还只是波澜的涌起,造成城市(郡邑)的浮动的感觉.而杜甫却是乾坤、大地和天空日日夜夜地浮动,想像的气魄更为博大.这不仅是湖面的浩淼起伏,而且是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在登高的场景中,把自己的情绪放在尽可能宏大的空间中,使感情显得宏大,这是杜甫的拿手好戏.这一联,得到历代诗评家的喝彩:“气压百代,为一方雄浑之绝.”(陈伯海《唐诗汇评》[中],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270页)但是,杜甫又不完全停留在高亢的音调上,常常是由高而低,由历史到个人: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明明是个人的痛苦,有关亲朋离异的,有关自己健康恶化的,这可能是小痛苦,但是杜甫却把它放在宇宙(乾坤)和时间的运动(日夜浮)之中.这气魄,就宏大而深沉了.当然,这并不完全是技巧问题,而是诗人总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亲朋离散、老病异乡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戎马关山)、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境界是够宏大的了,但是他随即又转向了他个人的命运,而且为亲朋信息杳然和自己的老病而涕泗横流起来.这不但不显得小家子气,而且以深沉的情绪起伏来调节他的情感节奏.《杜诗说》的作者说这首诗:“前半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这种“阔狭顿异”,也就是情绪的大幅度起伏变幻,事实上也就是杜甫本人在《雕赋》中所说的“沉郁顿挫”.在《登楼》中,则是: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他个人的“伤心”总和“万方多难”的战乱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得他的悲痛有了社会的广度.为了强化这社会性的悲痛,他又从“天地”的宏大空间、“古今”的悠远时间两个方面充实其深度.杜甫的气魄,杜甫的深度,就是由这种社会历史感、宏大空间感和悠远的时间感三维一体地构成的.哪怕他并不是写登高,他也不由自主地也以宏大的空间来展开他的感情.例如《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借助“兼天”、“接地”的境界,杜甫表现了他个性宏大深沉的艺术格调.换一个人,即使有了登高的机遇,也不一定能表现出宏大深沉的精神力量来.但是,在注意到杜甫精神空间的博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登楼》《秋兴》八首之一和《登岳阳楼》的明显不同.前者比较富于文采,比较富于激情;而《登岳阳楼》的语言则比较朴素,情感比较内敛.“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除了孤舟的“孤”以外,别无形容词.“戎马关山北”,似乎只是叙述.“凭轩涕泗流”,有点实话实说.但是,文字的平实,和内在情感的含。

    2. 王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稍微短一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作品名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品别名 闻官军收两河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者 杜甫 作品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 剑外忽传收蓟北2,初闻涕泪满衣裳3。

    却看妻子愁何在4,漫卷诗书喜欲狂5。白日放歌须纵酒6,青春作伴好还乡7。

    即从巴峡穿巫峡8,便下襄阳向洛阳9。[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涕(tì):眼泪。

    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这句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2] 白话译文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3]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

    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4][5]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

    3. 自学大学中文系课程,都需要看哪些书

    一级书目1、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2、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华民国史》3、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王光东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5、郭沫若:《女神》(1921)6、郁达夫:《沉沦》(1921)7、鲁迅:《呐喊》(1923)、《彷徨》(1926)8、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9、茅盾:《子夜》(1932)10、沈从文:《边城》(1934)11、萧红:《生死场》(1935)12、艾芜:《南行记》(1935)13、曹禺:《雷雨》(1936)14、老舍:《骆驼祥子》(1936)15、张爱玲:《传奇》(1944)16、柳青:《创业史》(1960)17、陈映真:《将军族》(1964)18、《朦胧诗新编》(2003)19、张炜:《古船》(1986)20、王安忆:《长恨歌》(1995)2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1995)二级书目22、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35-1936)23、周作人:《自己的园地》(1923)24、鲁迅:《坟》(1927)、《朝花夕拾》(1928)25、沙汀:《淘金记》(1943)26、沈从文:《长河》(1945)27、巴金:《寒夜》(1947)28、《穆旦诗选》(1986)29、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1956)30、赵树理:《三里湾》(1953)31、老舍:《茶馆》(1958)32、白先勇:《台北人》(1965)33、西西:《我城》(1979)34、张承志:《心灵史》(1991)35、贾平凹:《废都》(1993)36、阿城:《棋王》(1984)37、史铁生:《我与地坛》(19)38王朔:《动物凶猛》(1991)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计94种)对应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1-5中国古代文论1-2一级书目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注析,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诗经》全注本,如陈子展《诗经直讲》等)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

    (亦可用其他《楚辞》全注本)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5、《论语新解》,钱穆注解,三联书店。

    (亦可用其他《论语》全注本)6、《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7、《老子校释》,朱谦之校释,中华书局。

    (亦可用其他《老子》全注本)8、《庄子集释》,(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庄子》全注本)9、《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10、《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华书局。11、《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3、《六朝文絜译注》,(清)许梿选,曹明纲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5、《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笺注,中华书局。

    (亦可用其他《陶渊明集》全注本)16、《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或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7、《搜神记》,(晋)干宝著,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

    18、《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大型唐诗选注本,包括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乃至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陈伯海《唐诗汇评》)19、《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r /> 20、《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李白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李白诗选》)21、《杜诗镜铨》,(清)杨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亦可用其他《杜甫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杜甫诗选》)22、《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王维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王维诗选》)刘学锴、余恕诚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商隐诗歌集解》)23、《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教育出版社。

    (亦可用类似选本,或高海夫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24、《古文观止译注》,(清)吴调侯、吴楚材选,李国章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5、《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2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7、《宋词三百首》,朱孝臧选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8、《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9、《陆游诗选》,游国恩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0、《稼轩词编年笺注》(修订本),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31、《资治通鉴》,司马光著,中华书局。

    32、《全元散曲》,隋树森辑,中华书局。33、《明诗选》,杜贵晨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亦可用其他明诗选本,如《明诗别裁》之类)34、《清诗精华录》,钱仲联、钱学增选注,齐鲁书社。(亦可用其他清诗选本,如《清诗别裁》之类)35、《近代诗钞》,钱仲联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

    (亦可用其他近代诗选本。)36、《琵琶记》,(元)高明著,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7、《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38、《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9、《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等校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