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卷887_4》解释

    1. 唐诗紫微佳气晶诗句的解释

    出自唐朝解彦融《雁塔》,原诗为:

    峥嵘澈倒景,刻峭俯无地。勇进攀有缘,即崄恐迷坠。

    窅然丧五蕴,蠢尔怀万类。实际罔他寻,波罗必可致。

    南山缭上苑,祇树连岩翠。北斗临帝城,扶宫切太清。

    餐和裨日用,味道懿天明。绿野冷风浃,紫微佳气晶。

    驯禽演法要,忍草藉经行。本愿从兹适,方知物世轻。

    紫微:紫微星。星名,三垣之一。

    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晶:明亮;光亮。

    译文:紫微星旁云气明亮。

    2. 唐诗解释

    柳永(宋)《雨霖铃》赏析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④ 兰舟摧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 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上 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品评】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 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 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白居易《卖炭翁》赏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入仕以前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岁,进士及第。

    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

    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他的建议未及采用。

    与此同时,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

    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自元和十一年(816),至大和二年(828) 。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

    3. 名词解释《诗经》解释:1、《诗经》2、“六义”3、笙诗4、采诗、删

    1、《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六义”: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3、笙诗:亦称“六笙诗”.《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的合称.4、采诗、删诗说 :“采诗”说:《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何休《公羊传注》:“男年六十女年五十五子者,官衣食之,使民间采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删诗”说:《论语·子罕》:孔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对“诗”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 整理.5、四家诗: “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6、《毛诗序》: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7、诗教:古代文学理论术语8、三家诗 :指“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9、赋、比、兴: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4. 【《诗经》、《楚诗》、唐诗、宋词、宋诗、元曲各5首发的时候把是

    按你的要求,《诗经》、《楚诗》、唐诗、宋词、宋诗、元曲每样整理了5首,希望对你有用. 一,《诗经》: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焚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4,燕燕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 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 仁立以泣!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 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 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 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 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 以勖寡人!5,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楚辞》:因屈原《离骚》等篇过长,故取《九歌》一至五首.1, 九歌(一)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2, 九歌(二)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3, 九歌(三)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4, 九歌(四)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5, 九歌(五) 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三,唐诗: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潆洄.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隐雪后来.其二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杜甫:曲江二首(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李贺: 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四,宋词:李清照: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煜:相见欢林。

    5. 古诗<<鸟鸣涧>>的意思

    鸟鸣涧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本诗亦然.而"人闲"二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赏析〕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二句写出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意境: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接下诗人又写出了更有诗意的一幕:“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山中太幽静了,因此,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银辉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王籍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这首小诗与此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细品味,王籍诗句不免给人以说理的感觉,哲理意蕴十足,但缺乏形象生动的描绘,而这首诗却写得形象逼真,生动自然,情趣无限。诗中虽然写的花落、月出、鸟鸣,但是“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唐诗鉴赏辞典》),可见还是后来居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