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商山四皓唐诗

    1. 商山四皓的相关诗词

    《商山四皓》 李白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

    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

    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

    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题商山四皓庙》 杜牧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谒四皓庙》 白居易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

    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

    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

    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

    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

    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

    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

    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

    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

    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从容下南山,顾盼入东闱。

    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

    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闇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

    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

    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

    泽则在天下,云复归希夷。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

    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

    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

    卷之不盈握,舒之亘八陲。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

    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1.商山四皓庙: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地形险要,景色幽胜。

    秦末汉初时,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居于此,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2.吕氏句:《汉书·吕皇后传》:吕后为人刚毅。

    又: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3.南军句:《文献通考》:汉京师有南北军之屯,南军,卫尉主之,掌宫城门内之兵;北军,中卫主之,掌京城门内之兵。

    高后时,吕禄为将军,掌北军;产为相国,掌南军。《汉书·高后纪》:太尉勃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皆左袒。

    勃遂将北军。然尚有南军。

    丞相平召朱虚侯章佐勃,章从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击产杀之。四老句:《汉书·张良传》: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不知所为,乃使建成侯吕择劫良为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侮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

    诚令太子为书,卑词安车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四人至……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竟不易太子。此咏史诗。

    诗人采用与《赤壁》、《乌江亭》诗一样的假设手法,翻出一番新颖的历史见解:如果南军当时不支持周勃安刘诛吕,那么四老也是无力安刘的。如果仅仅依靠四老,刘氏就会被诸吕灭掉。

    历史是不能假设重复的。而任何事后的假设,都可能有其更合理的一面,但也只能是假设。

    不过,后人在借鉴历史时,各种假设就有了现实的意义。杜牧此诗除了强调历史具有某些偶然性外,还可说明政治斗争具有很大的冒险性,而人心之向背,往往在关键时候起决定作用。

    2. “商山四皓”有什么典故

    西汉时,汉高祖刘邦登基以后立皇后吕雉所 生之子刘盈为太子。

    但是过了不久,刘邦因宠爱 戚夫人,便想废掉太子,把戚夫人所生之子赵王如 意改立为太子。但在廷议时,众多大臣均反对废 长立幼,刘邦一时无法将此事确定下来。

    吕后知道后,心中非常忧虑,也想不出任何办 法,最后让吕泽找到留侯张良,请他想办法。 张良因太子刘盈忠厚仁孝,对刘邦废长立幼 也很反对,想了想说:“这件事是很难用口舌去说 服皇上的。

    当今天下有四个德高望重的老人,皇 上对他们一向敬重,想邀他们出来做官。但他们 认为皇上待人傲慢,好侮辱人,因此一直拒绝,并 隐居到商山里面。

    因为他们四人都已高龄,满头 白发,所以人们称之为商山四皓。 如果太子能写 封言辞恳切的信,多花些金玉财帛,把他们四人诚 心诚意地请来,待为上宾,让他们随侍在太子左 右。

    皇上如果看到他们,知道太子竟能请到他所 请不到的四位贤人辅助,一定会十分惊诧。这样, 对于稳定太子的地位,作用会非常大。”

    吕泽听了,问:“商山四皓都叫什么?”张良说: “这四人的姓名是东园公庚宣明、夏黄公崔广、角 里先生周术,另一个有号无名,叫绮里季。 ”吕泽很 商兴,并告诉了吕后有关张良的话。

    吕后就让太 子写了信,让吕泽带着信及丰厚的礼品,把“商山 四皓”恭恭敬敬地请了来,让他们做了太子刘盈的 门客。 有一天,宫中举行宴会,太子刘盈和他们共同 前去。

    刘邦见他们年龄都在八十岁以上,头发、胡 须、眉毛全部雪白,询问之下,十分惊讶地说:“请 诸位入朝是我多年的心愿,你们却避入深山,不愿 入仕。 现在为什么愿意侍奉我儿子呢?” 商山四皓回答说:“太子为人仁慈,敬贤爱才, 天下的贤士都愿为太子效劳,我们也不甘人 后啊。”

    刘邦听了,心里却甜苦两端。高兴的是太子 竟能请到自己请不到的人来辅佐;遗憾的是,自己 本想废立太子,但太子羽翼已成,废太子恐怕是办 不到了。

    于是,刘邦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口气说: “诸位既然如此信赖太子,那就请你们尽心尽力辅 佐太子吧!” 从这以后,刘邦便把改废太子的念头打消了。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汉惠帝。

    后来,“商山四皓”这一典故,被用来形容德高 望重、有过人才智的隐士。

    3. 和项羽、刘邦有关的唐诗(绝句或律诗)5首

    1说刘邦项羽的 唐朝 章碣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赏析: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苦役,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 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章碣或者到过那里,目之所触,感慨系之,便写了这首诗。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

    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象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

    “竹帛烟销”是实写,有形象可见。“竹帛”是古代写书的材料,这里指书。

    “帝业虚”是虚写。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极富韵致。

    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

    贾谊《过秦论》:“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说“关河”,便概括一切可以倚恃的地理险阻。

    秦都咸阳四周虽有这许多关山河川包围着,但仍然锁守不住,所以《过秦论》又说:“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

    再坚固的“篱笆”也挡不住起义军队的长驱直入。诗以“关河空锁祖龙居”一句总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言简意深;并且以形象示现,把“帝业虚”这个抽象的概念写得有情有景,带述带评,很有回味。

    “祖龙”指秦始皇。这里不用“始皇”而用“祖龙”,决非单纯追求用典,而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项传说:始皇三十六年,有神人对秦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报始皇,始皇听了,好久不讲话,过后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

    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今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

    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

    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

    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得圆转自然。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

    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

    2说项羽应该过乌江的 唐朝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赏析: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

    4. 一句宋词的翻译

    踏莎行(和赵国兴知录韵)【辛弃疾】

    吾道悠悠,忧心悄悄。最无聊处秋光到。西风林外有啼鸦,斜阳山下多衰草。

    长忆商山,当年四老。尘埃也走咸阳道。为谁书到便幡然,至今此意无人晓。

    商山四老,即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隐居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刘邦久闻四皓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拒绝。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遵照开国大臣张良的主意,聘请商山四皓。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谢罪道:“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我们就一齐来作太子的宾客。刘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惠帝。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商山四皓收到到了什么人的书信而改变了主意呢?到现在还没人知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