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柳丝

    1. 唐诗《咏柳》中有个“绦”字,“绦”是什么意思

    咏柳中的“绦”的意思是:用丝编成的带子。

    《咏柳 / 柳枝词》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 唐诗《柳》赏析

    古诗中的“柳” 江苏 朱庆和 古代诗歌中,“柳”与“愁”,其谐音、比喻等修辞感物联类,诗人用来抒发情绪,往往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例如,唐诗中的“咏柳”佳作不可胜数,其中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的写法,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人化,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那参差披拂的枝条,鲜嫩滴绿的翠叶在春风吹拂中姿态迷人。而《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则运用对比,将当年抒情主人公出征时春光明媚,柳丝轻拂,与佳人的难分难舍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归来时的且雨且雪的恶劣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

    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诗中的“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这是摩形、摹色的修辞手法,而“风流”“婀娜”以拟人的手法,将“柳”人格化写照。

    写柳的体态轻盈,飞花似“雪”,又把春柳的繁华比喻得极致。而《柳》这一首诗是写秋日之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人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

    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使人顿生惆怅、爱怜之心。 上述两首同是“咏柳”诗,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惆怅之情。

    说道“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例如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诗人的感物起兴,是从长安城外的名胜“灞桥风柳”的 柳“絮” 、柳“丝”比拟的。

    那种分别时“相偎相倚”、牵衣顿足的情景,犹如“飞絮”,飘忽不定,其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这种“争解垂丝绊路人”的凄惨之状,在于目前,更让人看到当时的兵役、徭役的残酷,百姓无奈之极。 在赋别诗中,诗人还常常以“折柳”相赠表示惜别。

    因“柳”与“留”为“谐音”修辞,故又成为古诗赏析的审美定势。例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

    不过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这是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离人这一缩影的描绘,勾起读者对古代多少离愁别恨的场景的再现。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诗人采用了比喻式的摩形词和比喻式的颜色词:“袅袅”既形容细长柔软的杨柳随风摆动,又喻指“袅袅婷婷”体态轻盈的风流女子,提裙挪步于柳莺鸣唱的堤坝,与心上人卿卿我我的场景。“青青”,这一重叠词,带有较强的形象色彩,既生动地描绘了一团团如烟如雾的柳树,朦胧可爱,又希望郎君与自己的爱情就像这“杨柳青”一样,永不衰败。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也是诗人的自画像:“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全诗用象征的手法,使人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曾经是风流倜傥、为民代言的一代志士,转眼“半朽临风”,光阴不饶人啊!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半朽”,但是仍然慷慨人生:“临风立马”,矢志不渝。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风姿绰约,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

    3. 含杨柳的诗句古诗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烟柳断肠处”

    “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一丝柳,一寸柔情”

    “杨柳依依”

    “依依离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离别。”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戈江村柳拂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煞渡江人。”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别酒半酣。”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烦恼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草色青青柳色黄流。”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人言柳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柳丝挽断肠牵断。”

    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称。若待上林花似景,出门俱是看花人。”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可怜濯濯春杨柳,攀折将来就纤手。妾容与此同盛衰,何必君恩能独久。”

    4. 关于“柳”的唐诗

    1、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⑤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6、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7、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