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唐诗歌锄禾

    1. 锄禾的古诗和诗意

    悯 农 李 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作者背景 见《悯农》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禾:禾苗.盘中餐:碗里的饭食.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2. 盛唐诗歌与中唐诗歌的变化与发展

    盛唐,自玄宗开元初年(713)到代宗大历初(766)年,约五十年。这一时期,虽然年限不长,

    却是硕果累累,为唐诗繁荣的极盛时期。前期有张九龄,贺知章,张说等人,既巩固了初唐诗风的

    成果,又以大量的传世名篇,使近体诗大展英姿。紧接着,便又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

    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的崛起,还有王之涣,李颀,王昌龄等名家的涌现,名篇

    迭出,都为开拓诗歌的体裁,提高诗歌的美学境界,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将盛唐诗坛点缀得繁荣。

    李白和杜甫两大巨星的同时跃起于盛唐诗坛。

    中唐,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约七十年。中唐诗人大约五百七十人,

    诗歌约19000首,诗人与诗作的数量均超过盛唐,诗歌流派也多,所以有“中唐之再盛”。

    3. 求宋词

    元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宋词《虞美人》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诗《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4. 为什么原来的唐诗《锄禾》要改为《悯农

    唐诗《锄禾》本就是唐代宰相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一。因此教材改版是有史可考的,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唐诗《锄禾》本就是唐代宰相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一。

    《锄禾》(或《悯农》)是一首唐诗,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作者为唐代李绅,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所作。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唐代诗人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话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首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锄禾

    唐诗唐诗歌锄禾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