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全唐诗是谁写的

    1. 《全唐诗》是谁写的

    《全唐诗》共900卷,是清康熙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在第五次南巡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与其事的有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弦,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璨、俞梅等十人,以明朝胡震亨《唐音统签》、清朝初年季震宜《唐诗》两书为底本进行增订,至次年十月全书完成,是为《全唐书》。

    该书卷帙浩繁,共收录唐诗48900多首,作者2200余人。诗人均按时代先后排列,后附唐五代词,搜罗宏富,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文学和历史,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2. 《全唐诗》是谁写的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3. 《全唐诗》作者是谁,是哪一代的诗人

    《全唐诗》是清康熙百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度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知、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接着是〈联句〉、〈逸句〉、〈名媛〉道、〈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最后为〈补遗〉、〈词缀〉。

    中华书局编《回全唐诗外编》,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答世宁(市河宽斋)的《全唐诗逸》3卷,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104首,孙望《全唐诗补逸》20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等4种。另外,刘师培有《全唐诗发微》,岑仲勉有《读全唐诗札记》。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

    4. 全唐诗的编撰者是谁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知四年(1705)三月至四十五年十月,由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徐树本、汪 《全唐诗》绎等10人奉敕编校,由曹寅负责刊刻事宜。

    它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所载,道拾遗补缺,网罗了唐五代的诗歌,包括已结集者及散佚者而成,是一部资料丰富和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于首;其次为乐章、乐府;接着是历朝作者,基本按时代先后编排,附以作者小传;最后是联句、逸句、句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内、酒令、占辞、蒙求,而以补遗、词缀于末。

    它不但收集了全部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广泛搜罗了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了唐容诗的繁荣景象。亦可见唐代诗歌创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5. 《全唐诗》是一部什么样的文学典籍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有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共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 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 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 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 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徐树本等10人。

    至次 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较多。

    6. 全唐诗内容是什么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接着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最后为〈补遗〉、〈词缀〉。

    中华书局编《全唐诗外编》,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世宁(市河宽斋)的《全唐诗逸》3卷,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104首,孙望《全唐诗补逸》20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等4种。另外,刘师培有《全唐诗发微》,岑仲勉有《读全唐诗札记》。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

    7. 《全唐诗》收录的是唐代

    全唐诗简介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版框16.6cm*11.5cm。《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康熙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8. 这首诗是谁写的

    这首诗既不是王维的,也不是王冕的。实际上是清朝人高鼎所作,是的名字是“画”。

    高鼎:具体生卒年代不详。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主要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是清晚期以为不出名的诗人。

    高鼎生前作品流传不多,但有二首至今仍脍炙人口。

    其一是有关放风筝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其二就是这里提到的《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有人说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但是,遍《全唐诗》,在王维的名下,没有这首诗;而且整个《全唐诗》里,也没有这首诗。

    还有一个说法:相传,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一次在杭州散步,至断桥,发现桥头栏杆上有一道填空诗:□看□□色,□听□□声。□去□□在,□来□□惊。唐伯虎看后即兴补白,于空白处题上字,补成一首绝妙好诗《咏画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其实后两种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全唐诗是谁写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