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记事赠薛涛

    1. 关于唐代大诗人薛涛

    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父死家 薛涛画像

    [1]贫,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生年不详。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时代远不相及,显误。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据《名媛诗归》说:“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可见其才思之敏捷。涛早年丧父,母孀居,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困,及她到十六岁时,诗名已遐迩皆闻,因其有姿色,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迫于生 薛涛木刻像

    [2]计,遂入乐籍,成为当时著名的女诗人

    2. 唐朝,薛涛的资料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

    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父死家 贫,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

    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通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

    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

    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生年不详。

    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时代远不相及,显误。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

    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

    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

    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

    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大历五年(770)薛涛生。 大历十二年 续父《井梧吟》。

    (此诗作于十二年到十三年间)大历十四年 元稹生。 贞元元年(785)入乐籍。

    贞元四年 与韦晋行《千字文令》。 贞元五年韦皋罚薛涛赴松州,旋即释回。

    脱乐籍,退隐浣花溪。作品:《罚赴边上韦相 公二首》、《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二首》、《十离诗》十首。

    贞元九年元稹明经及第。 贞元十六年 元稹与崔莺莺恋爱,旋即弃之。

    贞元十八年元稹登吏部乙科,授校书郎。 贞元十九年 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季女韦丛。

    元和元年(806)《贼平后上高相公》、与高崇文行《一字令》。(公元805年刘辟反,806年高崇文讨平。)

    元和二年武元衡充剑南西川节度使。 元和三年武元衡奏薛涛为校书郎。

    作品:《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 元和四年 稹三月授监罕御史,出使东川。涛识元稹。

    时稹年三十,涛年四十。稹七月移务洛阳。

    稹妻韦丛卒。作品:《四友赞》 元和五年创制薛涛笺(一种深红色小笺)。

    稹二月贬江陵府士曹参军。作品:《赠远二首》 元和六年稹在江陵贬所纳妾安仙嫔。

    元和九年稹徙唐州从事。 元和十年武元衡卒。

    稹正月自唐州还京。三月,出为通州司马。

    五月续娶裴淑。作品:《别李郎中》 元和十三年——元和十五年《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 元和十四年 稹转虢州长史。

    徵还,为膳部员外郎。 元和十五年稹为祠部郎中,知制诰。

    长庆元年(821)稹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旋罢授工部侍郎。

    《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赠段校书》、《寄旧诗与元微之》。元稹作《寄赠薛涛》 长庆二年稹 二月同平章事。

    六月,罢为同州刺史。 长庆三年稹冬转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史。

    长庆四年 白居易作《与薛涛》 大和三年稹 九月入为尚书左丞。 大和四年稹 正月充武昌军节度使。

    大和五年(831)元稹卒。 《筹边楼》大和六年 夏,薛涛卒。

    作品《赏梨花和李太尉》。刘禹锡《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

    3.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意思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鉴赏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1]薛涛字洪度,西川乐妓,辩慧工诗,甚为时人所称.她虽幼失慈父,而性格未受压抑,好修饰而善交际.沦为乐籍,却以艺妓身份历事韦皋至李德裕十一镇,皆为州、镇所重.据说武元衡曾有奏请授涛为校书郎之议,一说系韦皋镇蜀时辟为此职,总之,薛涛当时就以“女校书”广为人知.而“蜀人呼妓为校书,自涛始”(《唐才子传》).她的文采风流,曾受到当时许多文士的倾慕,与之唱和者,就有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牛僧儒、令狐楚、裴度、张籍、杜牧、张祜等著名诗人和达官显宦.元稹诗云: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偷巧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诗将薛涛比卓文君,然而就知名度与实际才学而言,洪度实在文君之上.王建这首寄赠之作,在众多献殷勤的赞美诗中,算是最出色的一首.《唐诗纪事》作胡曾诗,误(考胡约生于唐会昌大中年间,距涛谢世已十余年矣).薛涛在成都居住,于城郊百花潭有别宅.“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里原是诗圣杜甫居住过的地方.西至草堂,东到万里桥一段的锦水,称浣花溪,百花潭即在溪之上游.“万里桥边女校书”,开门见山,尊呼薛涛的身份,又点明地望,起笔庄重.据载,薛涛居蜀时好种菖蒲,此物难得开花结实.有时开花,则被古人视为一种祥瑞,如五色云,故元稹诗有“菖蒲花发五云高”之句.后居碧鸡坊,又别种枇杷,据《柳亭诗话》,这是与杜鹃花相似的一种花,产于骆谷,本名琵琶,后人不知,改为“枇杷”.“枇杷花里闭门居”一句,意象清丽可人,人们可以通过杜鹃花开的情景来想象枇杷花开的繁盛美丽.女校书端居其中,飘飘然当俨若仙子.“闭门居”三字,不仅有雅静之韵,且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意味,与后二句紧密关联.如果说前两句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已暗寓赞美之意,则后两句便是极其热情的颂扬了:“”《汉书·张敞传》载张敞为京兆尹,“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扫眉才子”即活用这一典故,本意应指女方的风流情郎或意中人,在此诗则泛指从古以来的女才子们.她们在诗中作为女主人公的陪衬.其实不仅是女才子比不上薛涛,当时倾慕薛涛的才子很多,到了所谓“个个公卿欲梦刀”的地步,这些男士们的才情,很少能超出薛涛.“春风”,指春风词笔,风流文采;“管领春风总不如”,即元稹“纷纷词客多停笔”之意.这个评价看似溢美之辞,但仔细想来也不全是恭维.薛涛不仅工诗,且擅书法,“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法.”因此,又以巧手慧心,发明了一种诗笺,《南部新书》:“元和初,薛涛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剩,乃狭小之.蜀中才子即以为便,后减诸笺亦如是,特名薛涛笺.”韦庄有诗赞曰:“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在巴蜀文化史上,留下了一页佳话.当年蜀藩曾凿井吸水,仿制其笺,故称薛涛井,沿袭至今.明代就已将“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薛涛井)鼎足而三”,列为蜀中名胜之地.薛涛之名,将长留青史.。

    4. 唐诗三百首是哪三百首呀

    目录: 送兄(七岁女) 蝉(虞世南) 咏风(虞世南) 野望(王绩) 咏鹅(骆宾王) 易水送别(骆宾王) 风(李峤) 中秋月(李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山中(王勃) 从军行(杨炯) 渡汉江(宋之问)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咏柳(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幽州夜饮(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 边词(张敬忠)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 望月怀远(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登鹤雀楼(王之涣) 凉州词(王之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出塞(王昌龄) 采莲曲(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卢溪别人(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柴侍御(王昌龄) 终南望余雪(祖咏) 使至塞上(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山居秋瞑(王维) 现猎(王维)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鸟鸣洞(王维) 莲花坞(王维) 杂诗(王维) 相思(王维) 山中(王维) 田园乐(王维) 少年行(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秋浦歌(李白) 静夜思(李白) 军行(李白) 越女词(李白) 峨眉山月歌(李白) 赠汪伦(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送友人(李白) 山中问答(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望天门山(李白)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独坐敬亭山(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夜宿山寺(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黄鹤楼(崔颢) 凉州词(王翰) 桃花溪(张旭) 山中留客(张旭)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塞下曲(戎昱) 夜别韦司主(高适) 别董大(高适) 除夜作(高适) 营州歌(高适) 军城早秋(严武) 钓鱼湾(储光义) 早梅(张谓)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听弹琴(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 望岳(杜甫) 前出塞(杜甫) 月夜(杜甫) 春望(杜甫) 江村(杜甫) 客至(杜甫) 绝句漫兴(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 赠花卿(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八阵图(杜甫) 着行即兴(李华) 送人赴安西(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碛中作(岑参) 逢入京使(岑参) 山房春事(岁参)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月夜(刘方平) 赋新月(缪氏子) 枫桥夜泊(张继)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归雁(钱起) 送彭将军(郎士元) 柏林寺南望(郎土元) 听邻家笙(郎土元) 寒食(韩雄) 宿石邑山中(韩雄) 江村即事(司空曙)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拜新月(李瑞) 小儿垂钓(胡令能)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征人怨(柳中庸) 题三间大夫庙(戴叔伦) 兰溪掉歌(戴叔伦) 送人游岭南(戴叔伦) 寒食寄京师请弟(韦应物)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滁州西洞(韦应物) 塞下曲(卢纶) 逢病军人(卢纶)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江南曲(李益) 题邻居(于鹊) 江南曲(于鹤) 巴女谣(于鹤) 游子吟(孟郊) 古别离(孟郊) 古怨别(孟郊) 登科后(孟郊) 洛桥晚望(孟郊) 少年行(令狐楚) 观祈雨(李约〕 和练秀才杨柳(杨巨源) 春兴(武元衡) 口罗口贡曲(刘采春) 题都城南庄(崔护)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惊雪(陆畅) 湘江曲(张籍) 成都曲(张籍) 野老歌(张籍) 秋思(张籍) 雨过山村(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湘中(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游太平公主山庄(韩愈) 晚春(韩愈)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 白二十二舍人(韩愈) 春闺思(张仲素) 秋夜曲(张仲素) 塞下曲(王涯) 竹枝词(刘禹锡) 秋风引(刘禹锡) 堤上行(刘禹锡) 秋词(刘禹锡) 浪淘沙(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 诸君子(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乌衣巷(刘禹锡) 望洞庭(刘禹锡) 夏夜宿表兄宅话旧(窦叔向〕 池上(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惜牡丹花(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暮江吟(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白云泉(白居易) 遗爱寺(白居易) 陈情上韦令公(薛涛) 悯农(-)(李绅) 们农(二)(李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 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江雪(柳宗元) 偶书(刘叉) 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牧童词(李涉) 菊花(元稹) 离思(元稹) 剑客(贾岛) 题李凝幽居(贾岛) 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 寻隐者不遇(贾岛) 题诗后(贾岛) 题金陵渡(张枯) 农父(张碧) 瀑布(施肩吾) 消山中叟(施肩吾) 登玄都阁(朱庆馀)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吕温) 题西施石(王轩) 淹河直进船(李敬方) 马诗(李贺。

    5. 唐诗七彩合限色七彩令有哪些

    唐诗七彩合限色七彩令有: (1)限红色令 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过华清官》) 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一树红花山顶头(台居易《山枇杷花》) 一枝红艳露凝香(李白《清平调词》) 红颜未老恩先断(白居易《后宫词》) 一株浓红傍脸斜(罗虬《比红儿诗》)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 千岁红桃香破鼻(曹唐《小游仙诗》) 纵是残红也入诗(朱庆余《闻友人看花》) (2)限绿色令 一夜绿荷霜剪破(来鹄《偶题》)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与君依旧绿衫行(元稹《寄刘颇》) 山无绿兮水无萋(贯休《边上作二首》) 千杯绿酒何辞醉(李白《赠段七娘》) 千条碧绿轻拖水(张碧《游春引三首》) 夕阳沉沉山更绿(薛涛《题竹郎庙》) 不关春草绿萋萋(温庭筠《杨柳枝》) 日暮东风春草绿(窦庠《南游感兴》) 水荇斜牵绿藻浮(薛涛《菱荇沼》) (3)限黄色令 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上阳宫柳啭黄鹂(温庭筠《洛阳》) 山上黄犊走避人(李郢《出关》) 不知花落黄金地(施肩吾《题山僧水阁》) 水流黄叶意无穷(皇甫冉《重阳日酬寄二首》)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 可怜黄河九曲尽(鲍溶《塞上行》) 江边枫落菊花黄(崔国辅《九日》) 江西日入起黄云(王昌龄《送李五》) 池柳初黄杏欲红(白居易《宿窦使君庄水亭》) (4)限白色令 山禽毛如白练带(张籍《山禽》) 山遮白日寺门寒(姚合《题游仙寺》) 小于潘岳头先白(元稹《六年春遣怀》) 少年莫听白君头(白居易《冬夜闻虫》) 不遣髭须一茎白(贾岛《赠丘先生》) 不知白发谁医得(高蟾《秋日北固晚望》) 水满桑田白日沉(曹唐《小游仙诗》) 今年到时夏云白(白居易《再因公事到骆口驿》) 公道世间惟白发(杜牧《送隐者》) 头白骑驴悬布囊(卢纶《赠别李纷》) (5)限紫色令 内人宜着紫衣裳(王涯《宫词》) 少帝长安开紫极(王昌龄《上皇西巡南京歌》)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 可能飞上紫云端(陆龟蒙《答遗青精饭》) 石上溪荪发紫茸(李德裕《寄茅山孙炼师》) 白布长衫紫领巾(韩愈《赛神》) 红霞紫气尽氤氲(皇甫冉《少室山韦炼师升仙歌》) 红莲幕下紫梨新(李商隐《寄成都二从事》) 红叶多从紫阁来(许浑《寄敬上人》) 花濑濛濛紫色昏(陆龟蒙《自遣诗》) (6)限黑色令 黑姓番王貂鼠裘(岑参《胡歌》) 黑花满眼丝满头(白居易《自问》) 黑洞深藏避网罗(白居易《洞中蝙蝠》) 黑皮年少学采珠(施肩吾《岛夷行》) 黑白分明子数停(王建《夜看美人宫棋》) 黑纱方帽君边得(张籍《答元八遗纱帽》) 黑白谁能用入玄(张乔《咏棋子赠弈僧》) 黑山南面更无州(杜牧《边上晚秋》) 黑黍舂来酿酒饮(陈陶《田家效陶》) 黑须寄在白须生(司空图《寓居有感》) (7)限二色令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春》)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求白日上青天(刘得仁《省试日上崔侍郎》) 不见朱颜见白丝(白居易《湖中自照》) 不下青山老白云(武元衡《送白将军》) 长开白日上青天(韦庄《焦崖阁》) 丹凤门开白日明(张祜《元日仗》) 水绿天青不起尘(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 水碧山青知好处(刘禹锡《中逢韩七之吴兴》) 丹青不知老将至(杜甫《丹青引》) (8)限多色令 白鳞红稻紫莼羹(郑谷《雨霁池上作》) 红红绿绿苑中花(王建《古谣》) 红兰莫笑青青色(韦庄《庭前菊》) 红龙锦檐黄金勒(曹唐《小游仙诗》) 苍苍宫树锁青苔(窦巩《过骊山》) 蝉翼红冠粉黛轻(刘言史《乐府杂词》) 翠娥红粉浑如剑(郑云叟《题霍山秦尊师》) 翠黛红妆画鹈中(郎士元《曲江春望》) 翠娥红粉敞云屏(杨巨源《观妓人入道》) 红粉青娥映楚云(张渭《赠赵使君美人》) 。

    6. 列举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代表文学样式

    赋 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骈文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论 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

    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1)疏。

    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

    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序(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

    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赠序 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杂记 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

    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像,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选入教材的童话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民间故事 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

    7. 高考作文古典诗文选材

    蒋婕,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好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

    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从考证了,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

    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

    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

    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

    元稹31岁时,在成都认识薛涛,她已经42岁了,但仍风韵不减当年,元稹亦为风流才子,曾写了举世闻名的《莺莺传》,后来到明朝被改编成红极一时的戏曲《西厢记》。《莺莺传》名为莺莺记传,实为元稹之自传。

    莺莺本为良家淑女,元稹可令其深宵抱枕而来私会,此子之风流可见一斑。薛涛一生未动过男女之情,及遇元稹,忽然就把那一点温柔的女性之花爆放了开来。

    元稹确实是个懂诗的人,尤其是他写给薛涛的情诗更令薛涛爱潮汹涌。在薛涛自称自己已经老了,比不得那些如花似玉的女孩子时,元稹的诗着实给她很大的刺激。

    他写道: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我们将会是同心人。因为我们都爱诗。

    大唐开国以来,女诗人并不多,洪度,你是最杰出的一个。洪度是薛涛的字。

    这些年来,薛涛几乎已忘记了自己的字。但,元稹居然知道。

    薛涛激动万分:“你也是。”两人相互依偎微笑着。

    他俩知道,他们都不是吹捧,当时称得上诗人的也只有这两人。如此这般,两人开始日日谈诗,日日游玩在锦江边上,相伴于川中各地。

    那一段日子,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那段日子里,薛涛仿佛从四十多岁回到了十四岁以前。

    然而元稹也算是既风流又有头脑的人,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之后,元稹要回京城了,临别时笑咪咪对她说:洪度,我走了,我会尽快回来的。薛涛心灰意懒随口道:勿忘我。

    他说:不会的,我即使会忘记你,也不会忘记你的诗啊。你的诗我全带了,如你怕我忘记,就常常写诗给我吧。”

    男人就这样自私,总要叫女人写信给他,生怕他先写信被人耻笑。元稹就这样带走了薛涛的诗,和薛涛的爱情。

    这是她一生唯一的爱情。踏上他新的仕途,后又做了乘龙婿。

    而薛涛重回了浣花溪。 元稹早薛涛数年辞世。

    这个男人的一生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走门阀路线攀龙附凤娶贵族之妻的婚史,一条是在宦游途中与各地风流才女谈情说爱的情史。这样的路很多游宦的男人都走过,但是元稹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令那些高贵典雅的婚礼和隐秘欢娱的情感并行不悖,他可以在彻底的欢娱之后彻底地放弃。

    所以,他终其一生都是高尚君子,而那些曾与他情深似海的女人,在短暂的欢娱之后,无一例外地在蒙羞的寂寞中度过余生。 始乱终弃 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名句的是才子元稹。

    我要说的是以元稹为原型的《莺莺传》,与王实甫改写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喜剧不同,这是一出元稹始乱终弃的悲剧,更让人不齿的是,元稹还在文章里为自己开脱。他说莺莺是尤物,不祸害自己,定祸害别人。

    我只有克服自己的感情,跟她断绝关系。 莺莺并没有挽救自己注定成灰的爱情,她知道自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该抱枕而去,以至再不能光明正大做人妻,但她没有露出恨意,甚至去信,嘱元稹好好生活,不用牵挂她。

    这是一种悲凉的清醒,她愿赌服输,另嫁他人,终身不再见张生,她看着自己的爱情成了废墟,掩埋了这些,淡出了。倒是元稹还很无耻地追忆着,因为这个女子没有纠缠他,很安静地走开了。

    有一些类似于张爱玲。

    8. 我们老师要我们把诗改变成小品 该选什么诗啊 各位帮帮小妹妹吧

    要改成小品的话,需要有情节,可以选叙事诗。

    建议你挑中国的叙事诗,这样贴合老师和同学的审美情调。 叙事诗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初期叙事诗就是中国古代的民间叙事诗,以叙述历史或当代的事件为内容的诗。

    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到了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等文人也开始大量创作叙事诗,与古代的民间叙事诗不同,属于文人叙事诗。

    我国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长歌行》、《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等。 在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反映婚姻爱情的民间叙事诗十分丰富。

    汉族古代叙事诗(多为短篇)有《诗经》中的《氓》、汉代乐府中的《上山采蘼芜》、汉末建安时期的《孔雀东南飞》等,近世这方面的作品有《双合莲》等。少数民族的这类叙事诗作品更多,比较有影响的如傣族的《娥并与桑洛》、苗族的《哈梅》、土家族的《锦鸡》、回族的《马五哥与尕豆妹》、维吾尔族的《艾里甫和赛乃姆》、哈萨克族的《萨里哈与萨曼》等。

    婚姻爱情叙事诗,人物形象比较完整、鲜明,语言一般自然、生动,有的比较精练,富有表现力。有些作品抒情性较强,富有感染力 。

    中国文人叙事诗:长庆体与梅村体 长庆体 “长庆体”之称始于宋人,缘于白居易、元稹的文集名。是对唐代白居易、元稹诗的泛称,所指较为宽泛。

    清以后,其内涵所指逐渐确定下来,成了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为代表的那种叙事风情宛转、语言摇荡多姿、平仄转韵的七言长篇歌行之专用名词。 梅村体 “梅村体”诗基本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战争悲剧,如《临江参军》、《雁门太守行》、《松山哀》等;二是政治悲剧,如《殿上行》、《读史杂感》、《东莱行》等;三是宫廷悲剧,如《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洛阳行》等;四是艺人平民系列,如《楚两生行》、《听女道士弹琴歌》、《临淮老妓行》、《捉船行》等。

    吴梅村在创作时展现悲剧场景的方式粘着于以人系事的手法上,而对场景的裁取却显示出独到的匠心,具有典型性的场面伴随着个人遭际浮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在个别人的具有原生态的真实事迹中,能够窥见历史普遍的真实。 吴梅村诗中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描述,既能补史之阙,复可以小见大,在个体抒情外,追索某种特殊事件在历史中反映的意义,这是吴诗总的特点。

    其中战争悲剧诗与政治悲剧诗通常采用在历史的铺叙中凸现人物的悲剧性命运的手法,而在宫廷悲剧诗、艺人平民悲剧诗中借诗中人物的遭际命运来寓历史的幽思。前者诗人在创作时侧重于历史事件的记述,史家的褒贬手法分明;后者着重于诗中人物的叹惋,诗歌的抒情性特征更浓些。

    尽管诗人对不同题材,运用的手法各有侧重,但以诗史思维方式把握对象,凭借时代机遇的予赠,这也不能不说是诗史异质同源的一种文化遇合。秉承史家“以人记事”的传统,而又能自然而然地与诗美艺术的“以个别寓普遍”的要求相结合,正所谓“诗人慧眼,善于取题处”,这也不能不说是诗史异质同源的一种文化遇合。

    有名叙事诗 子夜吴歌 唐朝 李白 秋 歌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冬 歌 明朝驿使发, 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 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 几日到临洮?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剩下的,就依据你自。

    9. 求唐诗中所有有关月亮的诗

    王筠 鸟还夜已逼, 虫飞晓尚赊。

    桂月徒留影, 兰灯空结花。 月明如水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夜坐明月。

    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

    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

    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

    世上无知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江边阁》)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中 秋 月 李 峤 圆 魂 上 寒 空, 皆 言 四 海 同, 安 知 千 里 外, . 不 有 雨 兼 风? 峨 眉 山 月 歌 李 白 峨 眉 山 月 半 轮 秋, 影 入 平 羌 江 水 流。

    夜 发 清 溪 向 三 峡, 思 君 不 见 下 渝 州。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春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象山夜月》: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不还流.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 李白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厥. 绿烟灭尽清辉发.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间知. 《明月十五日 元稹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李白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李白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望月有怀》 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明如水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杂曲二首 王筠 鸟还夜已逼, 虫飞晓尚赊。 桂月徒留影, 兰灯空结花。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