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老外评价唐诗

    1. 外国人能理解唐诗的美吗

    他们做不到,永远都做不到,除非在中国长大,受中国教育,并且热爱古代文化,能读懂文言。因为他们不理解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背景差异,其次才是语言差异。

    一般的西方人最多做到表面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有同时精通中英文和中外文化的人做翻译,把古诗翻译成他们能理解的状态就行了,再配合一些背景介绍或者纪录片什么的。

    其实不要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真正理解中国古诗的也没有几个,什么教授学者,沽名钓誉的多,真材实料的少。而且去百度上搜搜,学生们,青年人,都在问这句古诗怎么翻译,那个语文作业怎么做,因为真正的中式教育已经没有了,现在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都一个样。

    其实,在这个已经没有人能写出古诗的年代,没有文化熏陶的年代,已经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古诗了。

    2. 外国人能理解我国的诗词吗

    朝、韩、日、越南,能。

    欧美,至少现在、短时间内,不能。参看意象派主将庞德对汉诗的理解、仿作就可以知道了。庞德作为对汉诗研究非常深入的一个西方人,其对汉诗的理解仍然漏洞百出、离奇走样,其他人可想而知,而庞德以后近百年以来,西方对汉诗的研究并没有质的进步。

    外国人能够理解昆剧京剧,是因为肢体语言、眼神是人类共通的交流符号,但文字不是。

    顺便,我不认为中国人能理解外国的现在诗的全部、大部。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对西方的文体界限、文体特质连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

    3. 谁知道哪个外国洋人老头喜欢唐诗,致力于翻译唐诗的

    西方学者译介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唐诗)是从1898年赫本特·翟尔(Herbert Gile)的英译本《中国诗词》(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Verse)开始的;20世纪20年代末或1929年威特·拜讷(Witter Bynner)在纽约出版了英译本《中国诗选》(A Chinese Anthology,美国最早的英译《唐诗三百首》);美国诗人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 译过汉武帝的《秋风辞》和李白的《长干行》等不少唐诗。 1940 年伦敦出版了叟姆· 杰尼斯(Soame Jenyns)《唐诗三百首选译》,1944年又出版了该书的增补版本。杰出的美国女翻译家阿瑟·薇丽 Arthur Waley (1889-1969)翻译出版了《诗经》,同时她生前至少还译了170 首包括唐诗在内的中国古典诗词。1971年纽约出版了A.R.戴维斯英文版《杜甫》(Tu Fu)一书;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了阿塞 · 怀特 Arthur Wright《唐诗赏析》(Perspectives on the Tang);1987 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许渊冲、吴钧陶等 39 位翻译家们英译的《唐诗三百首》(在美国诗歌翻译出版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受到华人和美国学界的欢迎)。近两三年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高等学府又推出了唐诗的 320 首的英译本及其配套的音像制品,其中所选编的唐诗译文有局部的更新。

    本世纪以来中国古典文学或古典诗词课程在美国高校颇受欢迎,开设中文课者有增无减。有关专家学者教授对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似乎了如指掌。如,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以查尔斯·艾根(Charles Egan)为首的导师们所设计的中国文学课程几乎荟萃了从古至今所有中国文学领域的精品。从他们的课程编排上,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伟大诗人的名字也不难找到舒婷、北岛等我国当代诗人的名字。与此同时不仅出现了“汉语热”或“中文热”,也出现了“英译中国诗歌热”的势头。出现了一些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译介的学者。如当代美国诗人萨姆·哈米尔(Sam Hamill) 就是其中一位少壮派的代表人物。

    4. 如何评价美国诗人庞德翻译的唐诗

    觉得差距有点大?那就对了,因为这首诗是美国意象派代表诗人埃兹拉·庞德 (Ezra Pound)从原语是日文的英译诗加工而来的。

    这首日语译诗首先由东方学者、诗人厄尼斯特·佛纳罗斯(Ernest Fenollosa)翻译成英文。除了这首唐诗,佛纳罗斯还翻译了许多其他中文诗歌,但是他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就去世了。而庞德则是从佛纳罗斯留下的英译遗稿入手,根据自己对中国诗的领悟和理解进行艺术加工,出版了自己的译作《华夏》(Cathay)。这首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 则是《华夏》中最久负盛名的一篇。

    虽然汉语原诗中的很多意象原本就难以翻译,但庞德的翻译应该有不少受到了日文翻译的影响,因为许多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比如“绕床弄青梅”中的“床”原义为“井边的护栏”,却被翻译成“seat (座位)”, “常存抱柱信”的典故则干脆直接翻译成“forever,forever,forever”,“早晚”原义“何时”,也被错译成“如果”等等。

    浪漫派诗人Robert Frost曾经说过 “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简而言之,诗歌是翻译不出的。这句话可能过于武断,但是足以可见翻译诗歌的难度。而把一首中文诗的日语版本翻译成英文,要想达到信达雅,这难度就更是不言而喻了。因为不懂得中文,只能根据别人的译文来理解原诗的庞德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自己二度创作,所以意思有偏差也是情有可原。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这首译诗有没有完全表达出原诗的意思和意蕴,我曾经听见好几位外国友人谈及这首诗,并且全是溢美之词。如今看来,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也有很多人认为庞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让西方开始了解中国诗歌的美妙。

    但是,在20世纪初期那个年代,在西方普遍缺乏对东方的了解的年代,这样一首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唐诗被一个美国人翻译成英语以后真的能让西方了解中国吗?庞德既然不懂中文,他到底是在展现中国文化还是在按照西方的观念理解中国文化?他传达的东方文化是真的“东方文化”吗?

    我不由得想起Edward Said在他的著作《东方主义》中所说,“东方几乎就是一个欧洲人的发明”。所谓东方文化,不过是西方人眼中的“他者”。西方人以自己为主体,创造出自己理想中的东方文化,以西方的伦理观念、思维方式来阐释东方文本,背离历史背景和民族的特性,从而有意或无意地造成对东方文化的误解。在文学史上来看,庞德的译作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是从民族文化的传播上来看, 这样的译诗译作 ,恐怕不是利大于弊的。想想至今西方对东方的多少误解都是由来已久,多少偏见难以摆脱。

    我想,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要让自己的文化走出去,不是利用翻译和推介,而是让自己强大,让外国人来主动学我们的语言。懂得了我们的语言,才能参悟我们的文化。

    5. 如何评价美国诗人庞德翻译的唐诗

    觉得差距有点大?那就对了,因为这首诗是美国意象派代表诗人埃兹拉·庞德 (Ezra Pound)从原语是日文的英译诗加工而来的。

    这首日语译诗首先由东方学者、诗人厄尼斯特·佛纳罗斯(Ernest Fenollosa)翻译成英文。除了这首唐诗,佛纳罗斯还翻译了许多其他中文诗歌,但是他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就去世了。

    而庞德则是从佛纳罗斯留下的英译遗稿入手,根据自己对中国诗的领悟和理解进行艺术加工,出版了自己的译作《华夏》(Cathay)。这首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 则是《华夏》中最久负盛名的一篇。

    虽然汉语原诗中的很多意象原本就难以翻译,但庞德的翻译应该有不少受到了日文翻译的影响,因为许多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比如“绕床弄青梅”中的“床”原义为“井边的护栏”,却被翻译成“seat (座位)”, “常存抱柱信”的典故则干脆直接翻译成“forever,forever,forever”,“早晚”原义“何时”,也被错译成“如果”等等。

    浪漫派诗人Robert Frost曾经说过 “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简而言之,诗歌是翻译不出的。这句话可能过于武断,但是足以可见翻译诗歌的难度。

    而把一首中文诗的日语版本翻译成英文,要想达到信达雅,这难度就更是不言而喻了。因为不懂得中文,只能根据别人的译文来理解原诗的庞德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自己二度创作,所以意思有偏差也是情有可原。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这首译诗有没有完全表达出原诗的意思和意蕴,我曾经听见好几位外国友人谈及这首诗,并且全是溢美之词。如今看来,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也有很多人认为庞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让西方开始了解中国诗歌的美妙。

    但是,在20世纪初期那个年代,在西方普遍缺乏对东方的了解的年代,这样一首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唐诗被一个美国人翻译成英语以后真的能让西方了解中国吗?庞德既然不懂中文,他到底是在展现中国文化还是在按照西方的观念理解中国文化?他传达的东方文化是真的“东方文化”吗?我不由得想起Edward Said在他的著作《东方主义》中所说,“东方几乎就是一个欧洲人的发明”。所谓东方文化,不过是西方人眼中的“他者”。

    西方人以自己为主体,创造出自己理想中的东方文化,以西方的伦理观念、思维方式来阐释东方文本,背离历史背景和民族的特性,从而有意或无意地造成对东方文化的误解。在文学史上来看,庞德的译作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但是从民族文化的传播上来看, 这样的译诗译作 ,恐怕不是利大于弊的。想想至今西方对东方的多少误解都是由来已久,多少偏见难以摆脱。

    我想,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要让自己的文化走出去,不是利用翻译和推介,而是让自己强大,让外国人来主动学我们的语言。懂得了我们的语言,才能参悟我们的文化。

    6. 懂中文的外国人能领略诗词之美么

    知乎用户 怀溟投池,何须明蓬雉啼日;居安思危,必…18 人赞同本来昨天晚上想回复的,但是呢,在床上就懒得起来了。

    谈这个问题之前我给楼主介绍一个人,他叫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中文名字叫高本汉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瑞典, 1889—1978),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一生著述达百部之多,研究范围包括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词典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和宗教。他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

    题主看到这个介绍有没有震惊?没错,外国人,但是成就实在中国的音韵、方言这些小学T^T震惊了吧,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 1957年音韵学家赵荫棠说过这样一段话: 等韵图的编制,至劳乃宣已走到穷途;宋元等韵的解释,至黄季刚亦陷入绝境。设若没有新的血液灌输进来,恐怕我们中国的音韵学永永远远停留在株守和妄作的阶段里。

    幸而我们借着创制注音符号与国语罗马字的机会,激起来新的趣味,于是近代语音学的知识和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以及国际音标的好工具,都从美欧介绍到我们中国。这种介绍,自然对于中国音韵全体都有大的帮助,而等韵学的研究亦因此而开辟新的纪元。

    在音韵学的新运动之下,有新的贡献的,是赵元任,钱玄同,林语堂,李方桂,黎劭西,刘半农,高承元,魏建功,罗莘田诸位先生。他们或介绍,或发明,或补苴,共成音韵学的新园地。

    所以我们现在叙述起来,很难确定他们各人学说的来源和相互的影响的脉络。但是,我们从何处叙起呢?我们现在只能以高本汉(B.Karlgren)所研究中国音韵学的结果为起点,然后叙述国内各家之补充与修正。

    再来看看这个评价:胡适在与汉学家钢和泰交往中改变了原来认为汉学家治学“成效殊微”的看法,而是直接向钢氏求教于梵文。而他对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评价更说明西方近代汉学对中国学术的影响,高本汉以治音韵学而著称,胡适说:“近年一位瑞典学者珂罗倔伦(即高本汉)费了几年工夫研究《切韵》,把二百六十部的古音弄的清清楚楚。

    林语堂先生说:‘珂先生是《切韵》专家,对中国音韵学的贡献发明,比中外过去的任何音韵学家还重要。’珂先生成绩何以能这样大呢?他有西洋音韵学原理作工具,又很充分地运用方言的材料,用广东方言作底子,用日本的汉音吴音作参证,所以他几年的成绩便可以推倒顾炎武以来三百年的中国学者的纸上功夫。”

    鉴于西方汉学的这一成就,他号召青年人要掌握新的研究方法,那时再来重新整理国故,便可“一拳打倒顾亭林,两脚踢翻钱竹江”。了不得吧!题主看到这,想必也对高本汉佩服起来,但是题主肯定会问,这和我问的问题有什么关系,那么重头戏来了,题主知道诗经么?号称万诗之首的诗经?高本汉曾经写过一本令人叹为观止的东西就是这本东西,我们来看看评价啊《高本汉诗经注释(上下)》,本书以音韵学的方法来注释诗经,较众多的解诗著作更为科学、有逻辑性。

    作者将历来存在的有争端的诗句一一罗列,以音读的方式来辨其正伪,颇具说服力。题主注意啊,这是外国人啊,只是来中国求学的啊,人家写了一本注释,结果在诗经音韵学解释方面独树一帜而且是卓有成效,你信吗?答主我当年看到这里也不信啊T^T当然说到这里题主可能还有疑问,我就再给来一位 外国人名字叫Robert Hans van Gulik 中文名叫高罗佩。

    题主自己百度一下吧我就摘一段描述在这里高罗佩还是一位寥若晨星的语言大师和杰出的中国近体诗诗人。他学习语言文字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惊人的毅力,除该国语言荷兰文外,他还精通英文、中文、日文、梵文、藏文,德文、法文、印尼文、马来文、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古希腊文和阿拉伯文等15种外国语言文字。

    作为一个西方人,他不但能用白话文和文言文写出漂亮的文章,还擅长用中文写作律诗、绝句等近体诗词。问题这不是说说啊,人家娶了张之洞的外孙女,题主你造吗!据说当年就是用诗词泡的中国妹子T^T对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本叫《狄公案》的公案小说,没错,他写的。

    7. 外国人是怎样评价中国历史的

    1、外国人的普遍观点:

    (1)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最让其羡慕的是中国历史延绵五千历史,没有中断过;

    (2)中国历史,特别是古代史辉煌灿烂。如汉唐的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四大发明、中国的瓷器、丝绸在外国人眼中都是值得羡慕的财产;

    (3)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提出三纲五常。因此中华文化礼义廉耻盛行。特别是宋朝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后礼仪思想进一步升华;

    (4)羡慕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如:儒家思想,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唐诗、宋词、元曲备受外国青睐,京剧、戏曲也受到外国人民欢迎。

    8. 关于国外的古诗,不是诗歌

    云气湿衣知岫近,泉声惊寝觉溪临.

    天边孤月乘流疾,山里饥猿到晓啼.

    赏析:嵯峨天皇(786-842)(在位809-823)所作.他迷恋汉学,诗赋、音乐、书法都相当有造诣.他的字有“天下三笔”的美称.此诗清新秀雅,有超然脱尘俗之感.在日本写出这么地道的唐诗,是非常难得的.

    丰臣自咏

    吾似朝霞降人世,来去匆匆瞬即逝.

    大阪巍巍气势盛,亦如梦中虚幻姿.

    (丰臣秀吉就是羽柴秀吉.此诗是在他临死前所吟)

    莎士比亚

    我的诗神怎么会找不到诗料,

    当你还呼吸着,灌注给我的诗哦,

    感谢你自己吧,如果我诗中

    有值得一读的献给你的目光:

    哪里有哑巴,写到你,不善祷颂——

    既然是你自己照亮他的想象?

    老外评价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