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用粤语读押韵的唐诗

    1. 唐诗《悯农》用粤语白话如何念

    锄禾日当午 wu ng ngox

    汗滴禾下土 tu tou thox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ku fu khox

    从粤语的韵脚来看,并不押韵,普通话反而押韵。 我们说很多古诗词用粤语读比用普通话读更押韵,通常是说一些普通话消失了的入声韵尾tpk以及闭口鼻韵母m。 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现在的粤语虽然保留了很多中古汉语(唐宋时候的汉语)的语音特征,但它并不是原来的中古汉语,因为粤语本身也是在中古汉语基础上慢慢演化的,虽然在宏观上保留的特征比较多,但是在细节上也不是绝对的所有字都是有规律的变化,有不少字音也是不规律变化,所以并不是每首诗词都能很好的押韵,而真正的中古汉语时候的韵尾标在了后面,可以看出一二四行字的韵尾都是ox。

    所以说古诗词最好的押韵感觉就是使用当时的语音,百分之百的押韵,因为诗词的要求就是要百分之百的押韵。而粤语由于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的特征,在很多诗词中押韵的感觉比普通好,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甚至有反例,普通话押韵好过粤语的情况。

    普通话虽然没有了入声,也会有些字音是规律性变化的,所以我们在用普通话读诗词的时候也会有很押韵的情况,在某个韵脚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而粤语的这几个字不规律的话,就会出现悯农这首诗的情况,普通话押韵,粤语不押韵。

    2. 入声字押韵的唐诗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粤:[cau] 胡普:[qiu])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粤:[lau] 胡普:[liu]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粤:[zau] 胡普:[zhou] 不押韵)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粤:[lau] 胡普:[liu])

    入声字:照 石 竹 歇

    咏 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粤:[ngo] 胡普:[e] 不押韵)

    曲 项 向 天 歌。(粤:[go] 胡普:[ge]不押韵)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粤:[bo] 胡普:[bo])

    入声字:曲 绿 拨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粤[lau] 胡普[liu])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粤[lau] 胡普[lou] 不押韵!)

    入声字:白 日 入 欲 目 一

    杜牧[赠别]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粤语:cing '胡普':qing)

    唯觉尊前笑不成.(粤语:sing 胡普:cheng *不压韵)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粤语:ming 胡普:ming)

    入声字:却 觉 不 蜡 烛 惜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粤语:san 胡普:shen)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粤语:can 胡普:chen)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粤语:ban 胡普:bin *不压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粤语:san 胡普:shen)

    入声字:不 昔 日 国 笔

    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粤语:ho: 胡普:he不押韵)

    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粤语:do: 胡普:duo)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粤语:go: 胡普:ge不押韵)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粤语:bo: 胡普:buo)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粤语:ho: 胡普:he不押韵)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粤语:gwo: 胡普:guo)

    入声字:盖 北 内 发 玉 竹 不 落 日 物

    王勃「倬彼我系」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粤语:zau: 胡普:zhou)

    分疆锡社,派别支流。(粤语:lau: 胡普:liu *不压韵)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粤语:lau: 胡普:liu)

    乃武乃文,仕公或侯。(粤语:hau: 胡普:hou *不压韵)

    2010-10-2 21:18 回复

    星际2012

    5位粉丝

    2楼

    入声字:出 锡 或

    王勃「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粤语:cing: 胡普:qing)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粤语:jing: 胡普:ying)

    3. 粤语为什么读唐诗那么好听

    粤语好听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粤语的调多。普通话是四个调,粤语有九个调。

    至于这九个调怎么说,可以学一下用粤语数数,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十,这九个数刚好是粤语的九个调。粤语九个调里面除了第一声和第二声和普通话一样外,其他七个调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

    这九个调从最高调到最低调皆有,所以听起来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非常明显。粤语本身的音调就像一段旋律,当它在谱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自然很好听。

    调多还有一个作用是减少同音字,普通话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同音字太多。小学时候从拼音学起的普通话,声母有23个,韵母24个,调4个,理论上来说可以有23 x 24 x 4 = 2208个发音。

    而粤语声母19个(比普通话少了四个翘舌),韵母53个,调9个,理论上可以有19 x 53 x 9 = 9063个发音。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粤语的发音丰富程度要远远大过普通话。

    据说是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所写的神文《季姬击鸡记》,普通话读是ji ji ji ji ji,粤语读是gwai gei gik gai gei。再比如这八个字,事,室,市,世,适,试,噬,式,普通话是同一个读音,但粤语是八个互不相同的读音。

    粤语里很多韵母都是普通话没有的,比如《浮夸》高潮之前的部分,全为“oi”韵,《偏偏喜欢你》基本全为“eoi”韵。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因为粤语没有降调,降调就是类似于普通话第四声。

    我查过全国一些主要方言的音调,粤语是唯一一个没有降调的方言,它九个调都是比较平的调。降调给人的感觉是语气比较重。

    武汉话听起来不够友好,一个原因就是降声太重。但在闽南,漳州人调重,泉州人调平,漳州人说泉州人讲话不好听,还是我们好听,有力度。

    等我屏蔽了那些漳州朋友后,我就来反驳这个问题。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粤语保留了入声。

    入声在今天听起来很陌生,那是因为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里,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了(除了山西、河南一带的晋语,据称和客家话非常相近)。但是在所有的南方方言里,入声基本都保留了下来。

    入声就是那种发音很短促、以爆破音结尾的音。比如“十”这个字,粤语读sap2(数字是调值,12345相当于do re mi fa so),闽南话读zap2,p的音不爆破,但有读p的嘴型,阻碍住气流。

    这和英语里失爆读法很像,比如september这个词,读的时候不会把sep的p这个音发出来,但明显会有p的闭合嘴型来阻住气流,因而使得sep这个音节很短促。再比如sit down,你发音再标准也读不出sit的t这个音,但是一定会有发t的嘴型,t这个音阻碍住气流,使得sit这个音非常短促。

    这个词组里的sit的发音,和粤语“舌、薛、窃”字读音一样。日语的促音,还有很多日语汉字的音读,也是受汉语入声影响。

    比如学校,日语读gakkou,中间有个促音,和入声一模一样。单论“学”这个字,粤语读hok,日语读gaku,因为学这个字是个入声字,韵尾为k,日本人没法读这个不发音的k,所以就干脆把不发音的k变成ku,读作一个确定的音节。

    再比如“石”,粤语读sek,日语读seki,也是同理。绝大部分入声字在日语里的音读都是如此,六、七、力、雪、室、畜,不胜枚举。

    所以说语言是相通的。pk 就是粤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也是古汉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

    入声是汉语的伟大发明,它最大的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减少同音字,一个是丰富情感。入声字短促、铿锵有力、带有节奏感的发音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它可以有丰富情感的效果。

    最大的体现是在诗词里,今天很多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已经没有韵味了,豪放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婉约的如柳永的《雨霖铃》,它们都是入声韵。白居易写《长恨歌》《琵琶行》,每到伤感处皆改用入声韵。

    这些入声韵诗词普通话读来平淡无奇,但用粤语读就很有味道。我觉得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曹植的《七步诗》,语文课里学过这首诗,当时读起来觉得不押韵。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汁、泣、急,有一个字出韵,而且感情听来比较平淡。

    但如果用粤语来读,汁、泣、急分别读zap5、jap5、gap5,而且三个都是最高调,读来铿锵有力,沉郁悲壮。被亲哥逼成那样,要是我我也肯定用入声韵来写,别说曹植了。

    用粤语读这些入声韵诗词的时候会明显觉得,那种倾注在韵脚上的激昂或凄凉,普通话是永远读不出来的。而且很多非入声韵的诗词也是如此。

    小时候语文课里学诗词,发现好多诗词读起来不押韵,我当时并不知道原因,以为古人就是这么写的,现在终于知道这是语音变化的原因,很多普通话不押韵的诗词,粤语和闽南话读起来就很押韵。这个可以举的例子太多,比较著名的,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深、心、金、簪,这诗总共就四句,就出现了三个韵。

    而这首诗如果用粤语读就非常押韵,四个字分别读sam、sam、gam、zam。这是因为普通话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消失了入声,还消失了一些韵尾,比如-m,全部归于-n了。

    心字粤语读“sam55”,闽南语读“xim33”,普通话里就成“xin55”了。现在普通话里的“搞定”一词就来源于粤语,原词。

    用粤语读押韵的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