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我与唐诗五百字

    1. ''我和古诗的故事''500字作文

    推荐参考:1、《我与诗的故事》小时候,当爸爸一字一字教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时,我也会跟着念几句,那时只是觉得好玩。“古人怎么用那么短的句子就能说好一句话,写好一篇文章呢?”我不解地问爸爸,爸爸却笑而不答。

    渐渐地,我长大了,知道且会背的诗也越来越多了,当别人说出上句,我会迅速地对出下句,“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其实那时候,我只会背诗,却并不明白诗的意思,还曾闹过笑话呢。那是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记得有一天,我在家里正饶有风趣地念着《从军行》,妈妈递给一个枇杷,说:“先吃个枇杷吧,挺甜的。”

    我接过枇杷,看了又看,说:“妈妈,它真的会跳舞吗?”妈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说:“不是说‘琵琶起舞换新声’吗?”妈妈恍然大悟,笑得前俯后仰。

    上小学后,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只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诗的意思了,还可以把诗运用到生活中云呢。比如当春雨来临时,我会不假思索支吟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当我遇到难题,经爸爸一点拨,明白了,我脱口而出:“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渐渐地,我不满足于读诗、背诗和填诗了,我还学会了写诗。

    通过这学期对“轻扣诗歌的大门”的学习,我对诗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喜欢诗了。 这就是我,一个与诗为伴,以读诗为乐的孩子。

    2、《我与诗的故事》 从小到大,诗伴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今天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 我与诗相遇在南山脚下。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身影。 那么随意,那么放荡不羁,采一朵路边的野菊,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没有被困难挡住他的步伐,终于悠然的看到了南山的身影。 二 我于是相遇在草原上。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梵高正挥舞着手中的画笔,构筑那幅美丽的向日葵。 也许只有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中,他才会挥舞着手中的画笔,画出他的梦想。

    于是,我看到了向日葵一花独秀的风采。 三 我于是相遇在海边。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昔日一统北方的领袖曹操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吟道“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也许,只有大海才能懂得他的雄心壮志,用诗歌才能咏出他的志气。

    于是便有了“千里走单骑”的英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风采,才有了那华容道上一抹决然而去的身影。 我与诗的故事,有了陶渊明的步伐,有了梵高的画影,有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于是,我与诗的故事不再单调无味。 我与诗的故事,乐哉!悲哉!壮哉! 3.《我与诗的故事》 诗伴随着我成长。

    我最早接触的古诗是《咏鹅》。记得那时我才三四岁,妈妈手里捧着《古诗三百首》,一字一句地教我:“鹅,鹅,鹅……”妈妈教我一句,我就奶声奶气地跟一句,读音不准的字,妈妈就帮我纠正。

    不过五分钟,我就会背了。我还学着古人的样子,一边背一边摇头晃脑。

    我不知道“项”是什么意思,就问妈妈:“妈妈,‘项’是什么?”妈妈耐心地告诉我:“‘项’是脖子的意思。”我想:既然是脖子的意思,为什么不念“曲脖向天歌”? 上了小学后,我接触了更多的古诗,如《小池》《春晓》,虽然还不能一眼就看出诗的意思,但通过老师的讲解,诗的意境就慢慢呈现出来了。

    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的眼前自然展现出这样的画面:一大片绿油油的荷叶,荷叶上停歇着蜻蜓,真有意思!我喜欢古诗,不仅因为古诗的意境很美,还因为它押韵,好记,朗朗上口。每次老师让大家背古诗,不管是谁,都能流利地背诵,因此同学们都很喜欢它。

    现在,我与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还开始做诗了。去年六一儿童节我写了一首诗《抓住童年的尾巴》,其中有一句“我想朝天空大喊:‘童年等等我’”,抒发了我对童年的依恋。

    其实,不论是现代诗还是古诗,都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记录着心情的变化。我越来越喜欢诗,也越来越感受到与诗同行的快乐。

    诗像一幅幅阅不尽的画,处处精彩;诗像神奇的音乐,句句动人心弦。诗伴随着我成长。

    2. 找(我和古诗词)有关的作文

    《我与古诗》 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太原盖新房子,所以把我送到爷爷奶奶那儿。

    爷爷奶奶常常教我古诗。我很喜欢念古诗。

    奶奶只把发音教给我让我照着书念。于是我总是胡念,念完后又会大笑一会儿。

    我念“离离原上草”。这首诗好像让我到了草原上,因为我觉得草原上的东西很美好。

    我讨厌“一道残阳铺水中”这句话,一听“残”字,我就想起可怜的残疾人。但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让我觉得有“真珠”“月”一定很美好。

    所以我念到这首诗时,从第二句开始念,最后一句读两遍,奶奶就说:“怎么不读第一句呀?”我说:“第一句不好听,我不爱念。”我读到“半亩方塘一鉴开”,想到有半亩地那么大的糖,我就嘴馋起来。

    最后一句“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觉得很合理,那么大的一块糖吃完肯定口渴要喝水。奶奶和爷爷听了我的解释都乐了。

    奶奶说:“谁能吃那么多糖!” 一次表弟来我家,我们翻到《泊船瓜洲》,然后一起大叫“京口瓜洲一水间”。我说:“有瓜。”

    弟弟还补充一句:“还是进口的呢!”读到《赠汪伦》的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时,我们真的闻到桃子的香味。我抬头往桌子上一看,原来有一盘大桃子。

    于是我施了一计,把大的让给了弟弟,我拿了一个最小的,剩下的爷爷奶奶一人拿一个,还剩一个。不一会儿我就吃完了,拿起剩下的一个慢慢吃了起来。

    弟弟知道中计了:一个大的和两个小的比,我当然吃得多。表弟不动声色的吃完了,却又从水果袋子里拿了一个最大的桃子,洗了洗吃起来。

    这时奶奶说:“行了,剩下的放起来。”我反倒吃亏了。

    表弟说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我马上明白,他说大人不会明白我的心思。

    我马上说:“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的脸马上红了,我怕他难过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表弟送我情。”

    表弟马上高兴起来。 我读《出塞》第二句老读成“万里长城人未还”。

    爷爷奶奶怎么教,我都不听,我觉得那样顺口。还有“应怜屐齿印苍苔”,“苍苔”我总读成“窗台”。

    爷爷说:“你看看谁家窗台上有脚印。”我说:“没有。”

    “那你怎么说别人家的窗台上有脚印呢?”我马上跑出去,一会儿跑回来说:“咱家的窗台上有脚印了。”爷爷笑着说:“你真捣蛋。”

    后来我渐渐地背的诗多了,诗的意思也渐渐懂了。但我读到“大漠沙如雪”时,总会想起我曾经问过奶奶:“大沙漠里会下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古诗词 ——相逢《水调歌头》 四川资中银山镇中心校八年级三班 陈梨媛 初逢它,是在王菲独特美丽的嗓音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优美的诗,悠美的音乐,幽美的情怀,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虽然我还不知道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早已流芳百世,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词,但我已一见钟情爱上了它。

    随继,我问同学,查资料,买CD,兴致勃勃地把词抄下来,再慢慢地学唱,渐渐融入感情地唱,早上醒来时唱,下课时唱,无聊时唱,悲伤时唱…… 无意的相逢,给了我学习的帮助。有一次,老师叫我们说几句关于“月亮”的诗,最好是课外积累的,我想起了它,在同学们敬佩的目光中,我朗声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老师夸奖我爱读书,知识积累丰富,至今我心里还美滋滋的。 或许,我们真的很有缘。

    现在正读初二的我,在语文书中又与它相见了,这让我有了更深入了解它的机会。 原来,这是大文豪苏东坡在中秋之夜欢饮之后无眠之时,因怀念久别的胞弟子由(苏辙)而作。

    词的上阕写词人把酒赏月。对着一轮皎月,词人遐想无限,“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大概是在人间遭遇了什么挫折或不幸吧,诗人想超脱现实,到那“琼楼玉宇”的仙宫去,可最终不忍离开人世,他还是热爱人间的生活。

    词的下阕是词人在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苦苦探索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是对离人的最好祝福。

    再次唱起《水调歌头》,我仿佛看到诗人飘然仙去,而又重返人间,仿佛看到诗人摆脱了抑郁惆怅重展乐观的笑颜。 后记:也许是《水调歌头》的缘故吧,现在的我很喜欢古诗词,它们能很好地表达我的内心感情。

    悲伤时我会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快乐时我会吟“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啊!诗词多么美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大孩子甚至成人的话,这一篇可能适合于你 我和古诗 我从小可没有逼着我背诗的祖父和母亲。

    我对古诗的兴趣,是完全后天和自发的。会背的一首古诗就是课本上的《锄禾》。

    当时喜欢的是《枫桥夜泊》。大约初一的时候,买了本诗集,每天早晨背一首,当时也没有太喜欢的,好像是“爆竹声中一岁除”之类。

    很长时间里,我最喜欢的是《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 唐诗之我见500作文

    在我很小很小刚刚能够说话时,爸爸妈妈就教我背唐诗,不过,那时我并不了解唐诗的意义,只是跟着爸爸妈妈的音调,咿咿呀呀地念着朗朗上口而富满童趣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我上幼儿园了。

    这时,我不仅能够解释出昔日“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的意思,而且还知道了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诗,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类思乡抒情的唐诗,每当老师考我们时,我虽然不了解诗的含义,但也会装模作样地吟上几句,这时,就会投来许多羡慕的眼光。从这开始,我就更加喜欢唐诗了。

    小学低年级时,从“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景致的诗,我又更进了一步。这时才知道,原来唐诗里还有很多深刻的道理等我们来探索,而且,读唐诗也提升了我的阅读写作能力,使我受益绯浅。

    慢慢地,到了高年级,不知不觉,我发现唐诗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我伤心时,唐诗就像“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敬亭山那样静静地陪伴着诗人似的静静地陪伴着我,在我高兴时,它就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舟似的,载着我遨游天地见。其实,它一直守护着我,它就象一个朋友,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看事的哲理,它已经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一个一直守护着我的朋友。

    渐渐地,我已经长大了,可是,唐诗却没变,每一个字符,每一句诗段,都照映着我童年的每一个脚印,成为我人生中的一座指南针。

    4. 《我与古诗》的作文 400字

    我爱古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古诗《秋夕》,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就是它把我领入古诗的海洋。

    小时侯,,我和酷爱唐诗的爷爷住在一起,整日听他吟诵各种唐诗。久而久之在爷爷的熏陶之下,我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也常常会主动地读起各色唐诗。

    一次,爷爷教了我一首《长恨歌》其中一句最令我欣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简洁明了,一针见血地表达了要我们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不要浪费它,要不然等老了再学就来不及了只能留下满腔的悲伤。

    这首诗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使我很困惑,因为我不懂诗人为什么要写这句话,我觉得这句是多余的。

    后来我就去问学识渊博的爷爷,爷爷见了便笑着替我解答问题,原来诗人这段景物描写是为了下文的意境更好地烘托出来,能为下文做好铺垫。就这样我又从古诗里面学了一招,这招在我平常的习作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的作文加了不少分。

    所以我越来越爱古诗词了,因为读古诗不仅让我收益匪浅,还让我对习作中的写作技巧运用的更加熟练。比如我从古诗中知道了结尾要写得达到总结全文的作用,这样才能画龙点睛,我知道了写作时有些地方要高度凝练而有些地方要写得细致入微。

    我还知道了写作时要分段明确,条理清楚才能让人读来舒适,拿到高分。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古诗词我爱你!在你的身上我获益良多,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净化了我的灵魂。

    5. 我和古诗词有个约会作文五百字

    女孩儿也爱在运动场上寻找快乐,在旁人眼中足球与篮球是男孩的专利,至于女孩子就该学会安安稳稳地走路做事。可女孩却从没有这样认为,她们会在运动场上尽情地奔跑,任凭汗水从脸上往下淌。或许会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可女孩儿从来不在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只要我活得快乐就好。

    花季的年龄,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然而快乐公主也会遇到烦恼事。

    一群女孩儿正聚在一起,她们紧皱着眉头,互相抱怨,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物理考试女生全军覆没,老师还在课堂上说女生太死太笨,第一还得是男生,再看看那些男生趾高气扬的样子,心里更不是滋味。

    6. 我和诗歌的作文450字 急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古诗词了,是爷爷教我背的《静夜思》,爷爷教一句,我背一句,我只觉得琅琅上口,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

    后来,我上了小学的时候,邓老师要求我们背很多古诗,老师每天往黑板上抄一首古诗,要求我们第二天会背,可我背诗的速度很慢,半个小时才背一首诗,还有一些写的作业,每天总是很晚睡,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每天让我们背古诗,心里十分不愿背诵。但随着背诵古诗越来越多,我逐渐理解了作者的心,通过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明白了王维身在异乡孤独飘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那颗乡愁之心。也理解了《静夜思》中李白深夜孤枕难眠,思念故乡的情怀。《清平乐•村居》中辛弃疾通过通俗易懂的几句话,便描绘出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温馨生活画面,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让我叹服不已,我更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终于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要求我们背那么多的古诗。我也越来越爱背古诗了。

    古诗虽然带给我了烦恼,但它也教会了我很多知识,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古诗啊,我爱你。

    7. 我与经典 500字作文

    微风轻轻地吹着,夜晚月光朦胧.我坐在皎洁的月光下,还不忘手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却渐渐沉入梦乡。

    曾记得,在我非常小的时候,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妈妈手中接过我人生的第一本书—《三字经》。从此,儿童嬉戏的地方少了一个顽皮的身影。就是这本《三字经》,打破了我沉睡的心灵,让圣洁的阳光照进来,。于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开了知识的大门,,走进了经典的世界。

    怀着一份不舍,我迈出了幼年。如今,《三字经》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于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而《唐诗宋词》便是我探求的阶梯。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使我心旷神仪,一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对瀑布溢满了憧憬.我带者对李太白的崇拜,对杜少陵的向往,去更深的了解经典,而对经典也又多了一份期望. 短暂的童年如流水,还没有真正体会童年的乐趣,我又步入了少年时代.少年入花,在这如花的季节里,我迷上了《古文观止》。那一篇篇古文诗字,充满了挑战性。它使我学会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深深的沉入了着经典,畅游在这知识的海洋,其乐无穷。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脑海贮藏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经典,等着我,等我步入青年,我定会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乐趣。

    呵,也许没有人知道,我与经典有约!

    8. 我与唐诗有个约—作文 400字左右就行

    学《唐诗三百首》——我与经典有约

    我小的时候买不起《唐诗三百首》,也不知道《唐诗三百首》是神马玩意!直到我快20岁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被老师要求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才懂了,老师真讨厌,让我背诵这玩意,还好这玩意读起来顺口,我也就背诵下来了!再后来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我终于在煎熬了一年之后迎来了第三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就是后两首比上一首多了两个字,就这样我稀里糊涂的也不知道学习背诵了多少首诗歌,直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也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我突然感觉我真的不该买,因为那里的诗歌我已经学习背诵了一大半!这不是浪费我的生活费,降低我的生活质量么!唉!买就买了吧,扔了怪可惜的,送人又不吉利,人家都送赢,没有送输的!只好硬着头皮读,不明白的地方就查字典,写注释,直到这本《唐诗三百首》被我弄的体无完肤!当我后来再学神马“对仗、押韵、平仄、仄仄平”什么的,我才发现这玩意真好玩啊!像唱歌一样好听,还挺美的!原来古人也和现代人一样。女的泡男的会说“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不是同乡人,同饮一江水”,还有大胆的直接说什么“或恐是同乡”。男的就更直接了说什么“帐里轻狂名士态,枕边风月美人魂"!唉,还好小孩子不懂,不然非教坏小朋友不可!

    我爱唐诗,因为在这个自称诗歌的国度里,它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不但可以表达不满,还可以骂人,也可以泡妞呢!

    9. 求一篇作文题目是“我与唐诗的故事”不要复制的,800字高中水平

    我与唐诗的故事

    唐诗是我国文化的精粹,唐诗很有韵味.我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已经积累了许多唐诗.我看《唐诗三百首》,沉浸在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中,领悟着草的顽强生命力,体会到蝉的哲理.我与唐诗的故事有许多,有一件让我难忘.

    今年过除夕,外婆家十分热闹: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围满了一桌子.一顿年夜饭过后,大家都坐在椅子上聊天.这时,姐姐提议说:“我们来进行唐诗比赛吧!”大家都纷纷答应了.“每人背两句诗,背不出或反应慢的淘汰,”姐姐大声说,“我先说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马上接了上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哥哥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正在读幼儿园的妹妹摇头晃脑、朗朗地诵了出来.轮到阿姨了,她马上站起来,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牧童、、、、、、”她怎么也想不起后半句了.我大叫:“我知道!牧童遥指杏花村!”“啊!对!”阿姨恍然大悟.经过三关,只剩下我和姐姐了,我和姐姐谁也不让谁.“此夜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9663361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姐姐脱口而出.我也毫不示弱:“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小娃撑小艇,浮萍一道开.”“错!最后一句是‘偷采白莲回’!”我大叫道.

    10. 写我与古诗之间的故事作文600字

    聆听诗人的声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汇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

    在文化的清泉中,诗人用他们的才学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有的像镜子,反射出历史的光环;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浇灌出心灵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呈现出壮阔的波澜。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了县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归隐田园而不与世争,开荒南野际而守拙归园田。

    他,低头锄地耕菊花,抬头采菊酿诗酒,对酒当歌,能悠然下千言。此中的真意,也是欲辨已忘言。

    这就是陶渊明的声音,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自号五柳先生,难怪世人都羡慕五柳,能度过那淡泊的年月。 他,“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领略过直奔入海不复回的黄河水,也想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寂寞时会把月亮当做朋友月下独酌却对影成三人,想念朋友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遍了大江南北和黄河两岸的李白,仕途上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那奔放的性格,奔流的人生,奔腾的生活,就好似他笔下的江河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豪迈。 她,声声慢,一剪梅……淡淡的忧伤,“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饱经战乱,家破人亡,身在无能的宋朝,自愧为何不托生男儿,像岳飞一样去保家卫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生的苦水,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回眸历史长河,古代诗人词人的声音在耳畔回响。

    “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没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一生也取之不尽。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永远是秋夜江上的一轮明月,而李煜的春花秋月不会了。

    啊,古诗古词,美不胜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古词若流水,共叹人生皆如此。

    听,那潺潺的声音,永久,永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