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中的人生意蕴

    1. 谈谈古典诗词的哲理意蕴

    在朋友们的撺掇和帮助下,经过搜集、回顾、整理、编纂,我的诗集《足迹》终于正式出版了。

    平时写首小诗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236373865,只是业余爱好,以前从未想到出诗集,今天诗集出版更没有奢望以飨读者。把平时零碎的小诗整理、编纂出版,以免失落忘记,闲暇时便于回溯过去,就象走过的路,再回头看看,这匆匆的步履、深深的足迹,增加点生活情趣,这才是诗集出版的真正目的。

    我喜爱古典诗词。因为它有助于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培养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大支柱,是传统文化的无价之宝,其历史之久远、数量之巨大、内容之丰富、意蕴之深长、韵律之优美、文字之精妙、形式之多样、传世之久远都为世所罕见。纵观历代诗词,有的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表现了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伦理道德,有的描写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有的歌颂祖国山川的秀美,有的提示人生哲理,有的反映生活情趣,有的为民呐喊,有的抒发个人情怀,有的倡扬正气,讴歌真善美,有的针砭时弊,鞭笞假丑恶。

    这些就是古典诗词的巨大魅力,正因为如此,我在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都徜徉在诗词的王国之中。从《诗经》到宋元明清各代诗词都有点滴涉猎。

    虽不能全读,但却读过其中的名篇,虽不能完全弄懂,但却略知一二。从中汲取了文化营养,增强了工作信心,增加了生活乐趣。

    我更喜爱唐诗。在中国这样一个怏怏大国,有五千年可考的历史,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文化典籍,这些大量的文化遗产中单就诗词一类,就浩如烟海,任你穷其一生,也只能涉猎其中的极小一部分。

    所以,我重点学习了唐诗。唐诗是我国历史上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典文学园地里三株奇葩,唐诗则是艳丽多彩的第一株奇葩,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顶峰。

    它如满天繁星,闪烁令人心旷神怡的光彩,如春兰秋菊,装点着祖国的山山水水。它是一个取之不竭的营养宝库,千百年来它曾哺育了千千万万的诗歌作者。

    这些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不仅是唐诗的爱好者,也是唐诗的受益者,倘若不从唐诗中汲取营养,就没有现在的文化素养,更写不出任何水平的诗来。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诌”。

    对这句俗语我是深有体会的,正是在学习唐诗中得到了潜移默化,受到了深深地感染,正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学习中时不时地写首小诗,时间长了积攒起来,一经整理编纂竟然成书,不胜荣幸。

    我写的诗大都是五言和七言的仿古体诗,但决不敢妄称律诗。所谓古体诗是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也叫古体或古风。

    因为,我没有专门学习作诗,不大懂平仄,声韵掌握得也不好,对偶有些牵强附会。所以,我写的诗充其量只能说是仿古体诗。

    其中不免有无病呻吟之作,化用引用几句也难以融会贯通,其意境和品位更谈不上,把这些情况实实在在地告诉读者,决不敢隐其鄙陋。 我的诗集《足迹》,既是心灵的结晶,又是半生的轨迹;既有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又有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既述说匆匆的步履,又显现深深的足迹。

    《足迹》没有归类分章,完全按时间顺序排列,就象走过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足迹》共收入小诗二百余首,其内容包括多个方面。

    既绘祖国的秀美山川,又状华夏的名胜古迹;既述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又叙离别时的痛苦流涕;既颂伟人君子,又斥奸佞小人;既发悲愤忧伤,也抒惬意舒畅;既有春天的温暖,又有晚秋的凄凉;既有现实人间的直陈,也有想象中仙界的幻想。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有白昼和长夜,天空和大地,高山和平川,……,人类也是一样,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传统诗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解冻后,至本世纪初,已获得长足的发展,各地诗社如雨后春笋般茁生,诗人如潮水般涌现,诗作更如恒河沙数。然迄今尚未获文学主流社会的普遍承认,出现圈内热圈外冷的现象。

    这是往日被扫地出门遗留的恶果,我们不必惊讶,也不必过分焦虑,随着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推进,随着文化-文学观念的日益开放、宽容,传统诗词必有回归主流文学的一天。 原传统诗词被逐步排斥出诗坛之故,乃在于二十世纪之初的反封建政治文化运动。

    旧文化被视为封建意识的载体,为宣扬民主、科学的新文化所代替;而作为语言代码的文字,也从文言改变为白话,所有文体都改变了以往的叙述方式,旧体诗也就以其“内容陈旧”、“形式僵化”,为白话新诗所代替。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革命的观念更趋极端,一切传统文化几乎都被目为异己,旧体诗遂被彻底封杀。

    如今,狂热的政治情绪已趋向冷静,偏激的文化观念已逐步纠正,而传统诗词仍不能登上文学的正殿,其原因一为陈庸内容的思维定势遗留妨碍了对现实内容的新鲜反映与时代质感,二为古奥的文言表达妨碍了思维的沟通,三为森严的格律束缚了思想的自由。要解决这。

    2. 说古诗词中有描写人生的三大意境听他们说古诗词有描写人生感悟的,

    凡此种种,值得推崇的还是王国维所说的,“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也许在实现生活中,理想、事业、爱情或是别的什么奋斗目标,正当你苦苦追寻它时,却茫茫然失去了,你,应该何去何从呢?是凭栏张望,怨天尤人呢,还是面对随风而逝的黄叶长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呢?也许在实现生活中,如果精挑细选,左思右想终于选定一个志向,一个爱人或一个别的什么目标,你会怎样呢?是不是要全力以赴将之变为现实呢?而当你为之付出,当你执蓍追求得几乎坚持不住时,你又会如何?是不是会预计一下坚持与退缩的后果,然后热血沸腾、勒紧裤带对天长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正是这样,你为所奋斗的目标不断的付出,例如为找到心爱的姑娘的住址悄悄的打听,暗暗地盯梢都一直一无所获;为考上向往已久的大学不住地埋头苦学却屡屡摸底测试分数都不够;为当上心仪已久的职务上下走动却不见动静……然而正要放弃努力感叹不行了,没希望时却听到“她”在家门口殷情地邀你进去作客;竟收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竟被朋友拥到桌前干杯庆祝“竞选”成功……啊,“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呀!许多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有迷惘、执蓍,也有豁然开朗.无论理想、事业、爱情或别的奋斗目标,尽管每人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不断的经历着,反复着人生的三境界.不管你独上高楼,不管你衣带渐宽,不管你蓦然回首,只要你舍得付出敢于奋斗就会有开始,就有可能收获.我们不能企盼每次为之衣带渐宽的伊都值得你终不悔,不能企盼每次蓦然回首那人都在灯火阑珊处等着,但只要敢独上高楼,只要肯衣带渐宽,愿意回首.你的理想,你的事业,你的爱情,你的奋斗目标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3. 有关古典诗词中的意蕴的研究报告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李支舜]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李支舜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花草树木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消息;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类】海:辽阔力量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暴雨:残酷热情;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狂风:作乱;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白:纯洁无瑕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 【其它类】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

    4.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哪些蕴含人生哲理的名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 ??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汉乐府民歌> ?? ??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汉乐府民歌> ?? ??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晋.刘琨> ?? ??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焕> ?? ??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唐.孟浩然> ?? ??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唐.孟浩然> ?? ??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唐.李绅> ?? ??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 ?? ??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杜甫> ?? ??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唐.杜甫> ?? ?? ?? ??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宋.王迈> ?? ?? 14.万物兴歇皆自然 唐.李白> ?? ?? 15.天若有情天亦老 唐.李贺> ?? ?? 16.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 ?? ?? 17.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 ?? ?? 18.山外青山楼外楼 宋.林升> ?? ??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唐.岑参> ?? ??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 ?? ??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唐.李白> ?? ??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唐.李绅> ?? ??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 ?? ??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唐.刘禹锡> ?? ??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唐.刘禹锡> ?? ??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 ?? ??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 ?? ??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宋.释文向> ?? ??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 ?? ??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 ??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高明> ?? ??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 ??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苏麟> ?? ??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 ?? ??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 ?? ??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元.戴善夫> ?? ??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元.白朴> ?? ??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明.顾炎武> ?? ??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 评论0 0 0。

    5. 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8、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6. 说古诗词中有描写人生的三大意境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 晏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一境:“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

    这三句虽然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悲壮,毫无纤柔颓靡。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北宋 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一境:词人所忧“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词行至此,可知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此一境:寻觅千百次,竟然是在灯火冷落之处发现了那人。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外。

    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清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于世间的不同境地,更是在诗人心中的不同境地。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7. 一些唐诗明白如话,为什么总能让人觉得意蕴无穷

    一些唐诗明白如话,为什么总能让人觉得意蕴无穷呢?题主的逻辑似是:大白话般的诗,和意蕴无穷是相对的?

    其实未必啦。

    实际上,中国古人认为质朴简单少修饰而有意蕴,反而是功力体现呢。

    而且意蕴和辞藻,其实没有必然关系。

    汉时,比如《古诗十九首》,大多是大白话。

    看看这些句子: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包括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包括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都是明白如话,但有味道吧?

    因为诗歌,最早其实都不太重视修饰。《诗经》那些思无邪的句子,细看都是聊天一般,但文约意广。

    所谓炼字炼句,真正的大宗师是曹植。但对他的态度,有个反复。

    钟嵘认为曹植“起调多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精心炼字(“惊风飘白日”,“朱华冒绿池”),对句工整(“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音调谐协(“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结语深远(“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曹植是有意识在修饰,所以钟嵘要说曹植的出现,是“譬人伦之有周孔”了。

    但后来的时代,却有点返朴归真,觉得陶渊明这样少修饰的好。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比如清朝王夫之就认为,从返朴归真的角度,曹丕的《燕歌行》极好,但钟嵘认为“率皆鄙质如偶语”,太粗鄙啦,不好。

    说以上这些,只是想证明:

    好的诗歌,意蕴和辞藻未必成正比。比如《古诗十九首》,比如陶渊明,比如曹丕《燕歌行》,都是质朴而有意蕴的好诗。所谓辞藻和意蕴成正比,讲究词采华茂,是钟嵘时期的看法,后来就不流行了。

    所以,大白话和意蕴,没有必然联系啦。

    说回题主说的几句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简单勾勒情景,画面感、声音和情境都有了。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同样是情境描述,如画。

    都很质朴,其意蕴好在哪儿呢?

    画面感,通感。

    搬我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了。如何写出画面感强烈的文字?从哪些方面入手锻炼?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马致远

    虽然是元曲,但这就是典型。明白如画。看手段:没有叙述,没有评论,十一个名词的物象陈列,就勾勒出来了。

    中国古诗里,素来有此传统:物象陈列,勾勒画境。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因为他擅长这么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没有多余叙述和评论,精确描绘景象。

    这是中国诗歌的重要手法:

    少议论,少抽象,多用具象名词,把能够作为符号的意象,大量陈列。

    不信,看温庭筠最著名的这首《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从头到尾,都是绵密的意象陈列,颜色和图案的交叠。运用形容词时,着重色彩、质感、其他可以诉诸感受的事物。

    小结下:

    中国诗歌这种符号美学、意象排列、制造画面感而提升意蕴的手法,中国人自己身处其中,可能会不敏感,但对西方人很有启示。埃兹拉-庞德就喜欢翻译中国诗。而他著名的《地铁站台》,其实就是运用中国古诗手法: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也是叙述画面、渲染画面感,如此而已。

    所以中国诗书画不分家,就是这个道理。中国诗歌本身就是美学教育,其意蕴往往来自画面和唤起的感受,所以大家很喜欢讨论以情入景之类的,是体验,是感受,而与辞藻没有必然关系。

    8. 《古诗十九首》的人生哲理和体验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宫室等,曾一度霸据文学的题材领域,让位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汉族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概括起来,《古诗十九首》在以下四个方面奠定了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一、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为建安诗风的出现作了准备。

    二、它是汉代诗歌由汉族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并出现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三、它将五言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

    四、它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它崭新的诗歌形式及圆熟的艺术技巧,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在中国汉族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这段话指出了《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

    如: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学者所谓“逐臣弃友、思妇劳人、托境抒情、比物连类、亲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质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叹之”(王康《古诗十九首绎后序》),良非虚言.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

    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

    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古诗十九首》还有一类作品更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不少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首先,这是由于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

    其次,古代女性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的狭小封闭,使她们只能在孤独中无止境地去咀嚼体味相思的痛苦,其盛情的深婉细腻,又是男性所不及的。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与其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事物相交流,又使这些事物成为女性心理最为动人的物化形式,并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

    汉末文人则已在相当的程度上,具有了与女性世界作心灵沟通的现实基础,他们抒写女性的不幸,不仅有真诚的理解与同情,也融入了自己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古诗十九首》之多从女性角度写相思之苦,并能由此获得普遍而久远的艺术魅力,原因便在于。

    《古诗。

    唐诗中的人生意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