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李白唐诗平仄完全符合平仄规律

    1. 李白的赠汪伦和杜甫的绝句是否符合平仄

    1. 《赠汪伦 》仄平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

    2. 《绝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

    以上,是按今日发音标注的平仄。简单地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来说:不合格律的是 李白乘舟将欲行的白,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还有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泊。但是在古代,白,泊,都是仄音的,所以都是符合的。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 古诗的平仄有规律吗

    在我们汉语里字的发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举一个例子来说,"方"为平声;"袄"为上声;"放"为去声;"霍"为入声。

    除平声之外,上、去、入三声,都属仄声。但要知道,平声本身也有"阴平"和"阳平"之 分。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至于上、去、入三声,却是没有阴阳之分的。

    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字的音调,都有阴平、阳平、上、去、入(简称阴、阳、上、去、入)之分;每一个字,要不属于平声,便属于仄声(即上、去、入)。比如:“阴”字,本身就是阴平;“阳”字是阳平,“上”字是上声;“去”字是去声;“入”字是入声。如果把这四声调熟,那么,是很人容易就能辨别出每一个字是属平属仄的。这里不妨再举几个例,以便对这方面陌生的读者,可以藉此将四声调熟一些,请看下面:

    因(阴)、忍(上)、印(去)、一(入);

    人(阳)、忍(上)、印(去)、日(入);

    金(平)、敢(上)、禁(去)、急(入)。

    把四声调熟,分出那一字是平声,那一字是仄声,这样,我们才可以谈这些平仄再旧诗中是如何被安排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意思的。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现在,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这并不困难。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开头的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第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上列的一种,是用平声起头的格式;但另有一种是用仄起的,其定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式如果句首不押韵,也可用“仄仄平平仄”来开始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就只有这两种,加上首句的变化,成为四式。但是,当你熟读了第一种之后,知道第二种是变式,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念起来,都市差不多的。

    至于这些平仄,怎样和诗句配合呢?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参看一下。这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不妨把这首诗所用的平仄格式再抄一次,看看它是否完全依照这平仄的格式,便是我们前面所谈的第一种: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平仄,当然是合乎这个格律的。但如果你逐个字地来对一对,不难会发觉第三、第七和第八这三句,有些和格律不符。例如第三句的“一”字,应为平声,现在却是仄声,整句就要变成“仄仄仄平仄”;第七句的“挥”字和“兹”字也不合,应仄而平,应平而仄,变成了“平仄仄平仄”;最后一句的“班”字也不对,应仄而平,成为“平平平仄平”了。

    这些不符平仄之处,是不是诗人不小心,下笔有误呢?抑或是在遣词用字时,找不到更适宜的,因此就将就一下算数呢?

    不。要知道,律诗也好,绝句也好,在谈平仄的时候,是有这么一条规律的,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每句凡第一、三、五这几个字,即使跟原有的平仄格式不对也不算错;但第二、四、六,却一定要严守格律,不能弄得应平而仄,或应仄而平的。

    李白唐诗平仄完全符合平仄规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