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改过自新唐诗

    1. 改过自新的句子

    经常谈论自己的人常受损。自责往往被人信以为真,自赞决不会受人相信。 ——蒙田

    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鲁迅

    提防别人不如提防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就藏在自己心中。 ——斯帕克 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的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巴尔扎克

    自负是平庸性格的补偿,蠢人自我止痛的麻醉剂。 ——佚名

    只有生命神圣,但我拒绝为自己的生命而牺牲别人的生命。 ——罗曼·罗兰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爱因斯坦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 ——西塞罗 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才能磨炼自己。 ——林肯

    知过则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莎士比亚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抱着锁链,而是为了解开双翼;不要再有爬行的人类。我要幼虫化成蝴蝶,我要蚯蚓变成活的花朵,而且飞舞起来。 —

    —雨果

    至于我,生来就是为公众利益而劳动,从来不想去表明自己的功绩,惟一的慰藉,就是希望在我们蜂巢里,能够看到自己的一滴蜜。 ——克雷洛夫

    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约翰·保罗

    做你自己的,是你能给别人最好的建议。 ——佚名

    2. 中国古代有名的改过自新的故事有哪几个

    《晋书,周处传》里有一段讲到一个故事: “周处少时横行乡里,为人所深疾,州人将他与南山白额猛虎、长桥下蛟合称三害。

    周处闻之,慨然有改励之志,乃射虎斩蛟,痛改前非,励志好学,数年后,名声大 振,州府交辟。 。

    同样内容的故事也见于《世说新语》。 故事里的周处(242-297),字子隐,义兴 阳羡人。

    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 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

    周处历任东吴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迁御史 中丞。他为官清正,纠刻不畏权贵,因而受到权臣的排挤。

    西晋元康六年(296), 授建威将军,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陕西乾县)战死沙场。死后追 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这个故事讲的是晋人周处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毛病,勇于改正,其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之材。周处后来不仅为官刚正不柯,而且发奋学习的结果,使自己在历史上也留下 了文字的影子,如他写的《风俗记》虽然早已佚失,却被多家著作者在书里引用, 。

    3. 改过自新的名人故事

    周处除三害

    在吴国和西晋灭吴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周处,至今许多人都知道他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从小死了父亲,缺乏家庭管教。他力气大,喜欢骑马打猎,可是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和人争斗,做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不讲理也不管后果。在村子里为所欲为,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村里人讨厌他,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里的蛟龙合称为“三害”。

    有一天,周处看到一些老人围坐在一起愁眉不展,一边叹气一边议论着什么。他走过去问:“现在天下太平,又丰收了,你们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老人说:“三害不除,人们哪会快乐呢?”周处忙问:“什么三害,快说给我听。”老人告诉他,一害是南山上的猛虎,二害是长桥下的蛟龙,该说第三害了,老人闭口不语了。周处性急,非让老人说不可。老人就说:“要问这第三害,就是欺压乡邻的恶人,弄得大家不得安生。”周处没想到这第三害是指自己,看见大家看着他,以为是希望他去除三害。就说:“这三害算得了什么,我去除掉它们。”大家都说:“你要是能除掉这三害,这可是大好事,我们一定感谢你。”

    周处真的除三害去了,他背着弓箭,带着钢刀,迈开大步,爬上了南山,用弓箭射死了张牙舞爪的猛虎。他又来到了长桥,纵身跳下了水,去擒拿蛟龙。那蛟龙异常凶猛,周处和它在水中搏斗起来,蛟龙顺水下游了几十里,周处紧追不舍,三天三夜没上岸。

    村里的人见周处一去不回,以为他与蛟龙同归于尽了,大家就互相道贺,庆祝三害已除。

    可是周处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杀死了蛟龙,爬上了岸,回到了村里。他一见大家正在庆祝三害已除,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三害之一。他难过极了,心想:一个人被看作和吃人的老虎、害人的蛟龙一样,还有什么意思。他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周处去访问了名师,经名师指点,他回到家乡,振作起来,改变了以前的所作所为,不再专横无理,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尊老爱幼,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周处这种勇于改过的行为,得到了乡邻的赞扬和拥护,后来有人推荐他在吴国做了官,西晋灭吴后又出任晋朝的官吏。他为官清正,大家都称赞他是个了不起的清官呢!

    孔子认错

    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贡和颜渊到海州游览。孔子听到隆隆的声响,对子路说:“山的那边在打雷和下雨,为何还要赶着去?”子路说:“这不是雷雨声,而是海浪拍岸之声。”孔子从未见过大海,想到海边去看看大海,于是孔子一行乘车到了海边的朐阳山下。

    孔子和他的弟子爬上了山顶,只见水天相连,海阔无际,他们都兴奋极了。这时,孔子感到又热又渴,他让颜渊下山去舀海水来喝。

    颜渊拿了盛器正要下山,忽听得身后有人在笑,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回头一看,是个渔家孩子,于是就问他笑什么。那个孩子说:“海水又咸,又涩,不能喝。”说完,他把盛了淡水的竹筒递给了孔子。

    孔子喝了水,解了渴,十分感激那个孩子,正想道谢,忽然海风吹来了一阵急雨,子路一看着急了,大声嚷道:“糟糕,现在到哪里去躲雨呢?”

    那个渔家孩子对大家说:“你们都不用着急,请跟我来!”说完,那孩子就把孩子一行领进一个山洞,这是他平时藏鱼的地方。孔子站在洞口边躲雨,边哲学雨中的海景,不由得诗兴大发,吟出了两句诗:“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孔子的三个弟子都齐声赞扬孔子的诗做得好,那孩子却持反对态度,他对孔子说:“千层浪、万点坑,你有没有数过?”孔子心服口服地对孩子的反诘表示赞同。

    雨停后,那孩子又到海上打鱼去了。孔子回想起刚才发生的几件事,歉疚而又自责地对三个弟子:“我以前讲过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看来这并不妥当,还是应该提倡‘学而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在当时已是名扬天下的贤人,但是,在一个孩子面前,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勇于承认。

    华盛顿砍树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4. 改过自新的成语故事

    改过自新

    gǎi guò zì xīn

    [释义] 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语出] 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

    [辨形] 新;不能写作“心”;改;不能写作“攻”。

    [近义] 改过迁善 改邪归正

    [反义] 顽固不化 死不改悔

    [用法] 用作褒义。跟“悔过自新”常通用。一般做谓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痛改前非”;都有“改正错误”的意思。但~偏重对未来;强调在重新做人上;“痛改前非”偏重对过去;强调在改正错误的彻底性上。

    [例句] 啊;你们!我以为你们可以~!啊;你们又再来和我作对!

    [英译] correct one's mistakes and turn over a new leaf

    [成语故事]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的名医,作过齐国都城管理粮仓的长官,又称太仓公。他年轻时就喜好医术。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向同郡元里的公乘阳庆拜师学习医术。这时阳庆已七十多岁,就把自己掌握的秘方全给了他,并传授给他黄帝、扁鹊的脉书,和观察面部不同颜色来诊病的方法,使他预先知道病人的生死,决断疑难病症。学了三年之后,为人治病,预断死生,多能应验。然而他却到处交游,不常在家,有时不肯为别人治病,因此许多病家怨恨他。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有人上书朝廷控告他,根据刑律罪状,要押解到长安去。淳于意有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泣。他发怒而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紧要关头就没有可用的人!”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很感伤,就跟随父亲西行到了长安。

    她上书朝廷说:“我父亲是朝廷的官吏,齐国人民都称赞他的廉洁公正,现在犯法被判刑。我非常痛心处死的人不能再生,而受刑致残的人也不能再复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行,最终不能如愿。我情愿自己入官府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使父亲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悲悯她的心意,于是赦免了淳于意,并在这一年废除了肉刑。

    5. 改过自新的名言警句或八字成语有哪些

    1.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2.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3.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

    4.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5. 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6. 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7.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8. 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9. 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0.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1.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1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4.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5. 10、改过迁善从不嫌迟。——托尔斯泰

    6. 改过自新文言文

    《晋书·周处传》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改过自新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