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中唐诗坛音乐符运动诗人有

    1. 为什么说韩愈诗为唐诗之一大变

    韩愈的诗歌创作和其散文创作密不可分,如同他以复古为标志,倡导古文运动一样,韩愈的诗作也继承了自陈子昂以来的以复古为革新的传统.他推崇李白、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他的景慕之情.从创作实践来看,韩愈主要继承了李白诗歌的自由豪放,杜甫诗歌的体格变化及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创作精神.因其独创性的发展,在中唐诗坛别开生面.从内容上看,韩诗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题材比较广泛,有不少和其古文所表现的内容相一致.把自己的身世 感触溶入诗中,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弊端,可说是韩诗内容上的一个特点.韩愈早年仕途坎坷,中年以后为谏皇帝迎佛骨等,几遭杀头之祸,因此有 一肚子“不平之气”.他曾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在他的诗文中,这种“不平之气”时有流露.韩 愈存诗三百余首,有些诗反映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如《汴州乱》二首写汴州军阀间互相杀戮的情况.《归彭城》写政治的腐败,和自己伤时忧国的心情.把政事的腐 败与个人的失意结合在一起写,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反映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自己的遭遇,也反映了自己伤时忧国之情,如《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右迁兰关示侄孙湘》等.韩愈也有少数近似白氏讽谕诗的作品,如《华山女》、《射训狐》、《泷吏》、《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这些诗对社会习俗和政治时 事都有所讽刺.《华山女》选取典型的事件,运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形象,嘻笑怒骂地讽刺了上上下下整个统治阶级的昏庸.不过总的看来,他的诗反 映当时的社会问题,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韩愈还有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好诗.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也写得清新隽永,诗意盎然.这首诗写早春景色,这时春色虽然还不够浓,但是有着对春的期望,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所以比仲春时候还要可爱.然而,使韩愈在诗史上争得一席之位的并不是其诗中所表现的内容,而是他在诗歌艺术形式方面所做的探索.李杜之后,极盛难继.是一味摹拟,还是另辟一径,韩愈选择了后者,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开创了一种“奇崛险怪”的诗歌风格.清人赵翼指出:“韩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惟李、杜二公.顾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气横恣,各开生面,遂独有千古.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瓯北诗话》).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在 中唐,韩愈的诗追求创辟,是诗格的一大变化,对后来宋诗影响极大.所以苏轼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退之”是韩愈的字.苏轼这 两句话,前一句从宋人口味出发,未免偏爱过誉,后一句则如实地指出韩诗变创的特点和作用.韩愈才富学博,以文为诗,驱驾气势,追求奇崛险怪,创大篇,用奇 字,押险韵,所以独创一格.韩愈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他的风格多样,但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正如《调张籍》中所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具体地说表现以下点:一、题材选择上的不平凡.韩 愈的诗,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喜欢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间的奇事奇态,如《调张籍》、《月蚀诗效玉川子作》、《陆浑 山火》、《记梦》等.即使在一般常见的题材中,韩愈喜欢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一些别人笔下所未有的东西.他还喜欢掇拾琐屑情事而大肆铺陈,如《雉带 箭》全从动态中把握雉、箭和将军的形象,大笔淋漓,一气呵成.这种题材选择上的特点,固然是独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追求过甚,不免陷于极端.清人刘熙载 云:“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艺概》),就是指这些方面.《南山》连用五十多个新颖的比喻,把南山写得光怪陆离,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二、这种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如《孟东野失子》一诗,本为劝慰孟郊丧子而作,却以寓言形式入诗,说明“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的 道理.《陆浑山火》的构思更为奇特.本是一场山林大火,韩愈却描绘成火神宴客,场面极为壮观.韩诗的想象更是丰富,立喻取譬,务为奇特.他的《汴泗交流赠 张仆射》和《听颖师弹琴》,一写击马毯,一叙弹琴,俱描摹逼真,形象生动.在《听颖师弹琴》中,作者首先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以描绘音乐的形象:“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接 着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自己听琴时的感受,使听觉、触觉和视觉相贯通,予难于捕捉的声音变化为可视可感的形象,渲染出琴声的感染力量.韩诗在这方面的一个 特点,就是极尽想象之能事.在《南山》一诗中,作者连用了五十一个“或”字来描摹山势形状,取譬设喻的范围极其广阔.举凡天上地下,人兽鬼神,乃至琴棋书 画,碗盆锄耨,都成了比喻的对象.这一切也正是韩诗“力大思雄”的一个特征.与此相联系的是韩诗奇特的夸张.在《苦寒》诗中,作者描摹寒风之烈,是“凶飚搅宇宙,铓刀。

    2. 唐诗宋词 元和体 诗的特点是什么

    唐诗: 高度的艺术成就. 广泛开拓的诗境. 广泛的思想存留. 宋词: 起源于唐朝民间.叫"曲子词".后文人改为抒情诗样式,经五代渐成熟.还有诗余,乐府,琴趣的别称.特点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一.词分为三类:1.小令:58字以内;2.中调:59--90字;.3.长调:91字以上. 二.调分为四类:1.单调:不分段;2.双调:分两段;3.三叠:分三段;4.四叠:分四段.后两种少用. 三.1词牌与音乐结合成曲调名称;2.词牌与音乐脱离就成了填词的格式.3.词牌不是标题,与内容无必然联系.4.押韵对135句不严,对246句较严.5.词牌有800多种,常见的有100多种. 四.两大阶段:1.北宋;2.南宋风貌不尽相同. 元曲:六大特点 1、民间性。

    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

    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

    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现代诗: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

    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3. 为什么说韩愈诗歌“为唐诗之一大变”

    韩愈的诗歌创作和其散文创作密不可分,如同他以复古为标志,倡导古文运动一样,韩愈的诗作也继承了自陈子昂以来的以复古为革新的传统。

    他推崇李白、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他的景慕之情。从创作实践来看,韩愈主要继承了李白诗歌的自由豪放,杜甫诗歌的体格变化及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创作精神。

    因其独创性的发展,在中唐诗坛别开生面。从内容上看,韩诗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题材比较广泛,有不少和其古文所表现的内容相一致。

    把自己的身世 感触溶入诗中,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弊端,可说是韩诗内容上的一个特点。韩愈早年仕途坎坷,中年以后为谏皇帝迎佛骨等,几遭杀头之祸,因此有 一肚子“不平之气”。

    他曾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在他的诗文中,这种“不平之气”时有流露。

    韩 愈存诗三百余首,有些诗反映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如《汴州乱》二首写汴州军阀间互相杀戮的情况。

    《归彭城》写政治的腐败,和自己伤时忧国的心情。把政事的腐 败与个人的失意结合在一起写,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

    反映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自己的遭遇,也反映了自己伤时忧国之情,如《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右迁兰关示侄孙湘》等。韩愈也有少数近似白氏讽谕诗的作品,如《华山女》、《射训狐》、《泷吏》、《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这些诗对社会习俗和政治时 事都有所讽刺。

    《华山女》选取典型的事件,运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形象,嘻笑怒骂地讽刺了上上下下整个统治阶级的昏庸。不过总的看来,他的诗反 映当时的社会问题,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

    韩愈还有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好诗。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也写得清新隽永,诗意盎然。

    这首诗写早春景色,这时春色虽然还不够浓,但是有着对春的期望,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所以比仲春时候还要可爱。然而,使韩愈在诗史上争得一席之位的并不是其诗中所表现的内容,而是他在诗歌艺术形式方面所做的探索。

    李杜之后,极盛难继。是一味摹拟,还是另辟一径,韩愈选择了后者,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开创了一种“奇崛险怪”的诗歌风格。

    清人赵翼指出:“韩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惟李、杜二公。顾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气横恣,各开生面,遂独有千古。

    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

    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瓯北诗话》)。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在 中唐,韩愈的诗追求创辟,是诗格的一大变化,对后来宋诗影响极大。所以苏轼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

    “退之”是韩愈的字。苏轼这 两句话,前一句从宋人口味出发,未免偏爱过誉,后一句则如实地指出韩诗变创的特点和作用。

    韩愈才富学博,以文为诗,驱驾气势,追求奇崛险怪,创大篇,用奇 字,押险韵,所以独创一格。韩愈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

    他的风格多样,但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正如《调张籍》中所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具体地说表现以下点:一、题材选择上的不平凡。

    韩 愈的诗,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喜欢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间的奇事奇态,如《调张籍》、《月蚀诗效玉川子作》、《陆浑 山火》、《记梦》等。

    即使在一般常见的题材中,韩愈喜欢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一些别人笔下所未有的东西。他还喜欢掇拾琐屑情事而大肆铺陈,如《雉带 箭》全从动态中把握雉、箭和将军的形象,大笔淋漓,一气呵成。

    这种题材选择上的特点,固然是独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追求过甚,不免陷于极端。清人刘熙载 云:“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艺概》),就是指这些方面。

    《南山》连用五十多个新颖的比喻,把南山写得光怪陆离,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二、这种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

    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如《孟东野失子》一诗,本为劝慰孟郊丧子而作,却以寓言形式入诗,说明“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的 道理。

    《陆浑山火》的构思更为奇特。本是一场山林大火,韩愈却描绘成火神宴客,场面极为壮观。

    韩诗的想象更是丰富,立喻取譬,务为奇特。他的《汴泗交流赠 张仆射》和《听颖师弹琴》,一写击马毯,一叙弹琴,俱描摹逼真,形象生动。

    在《听颖师弹琴》中,作者首先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以描绘音乐的形象:“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接 着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自己听琴时的感受,使听觉、触觉和视觉相贯通,予难于捕捉的声音变化为可视可感的形象,渲染出琴声的感染力量。韩诗在这方面的一个 特点,就是极尽想象之能事。

    在《南山》一诗中,作者连用了五十一个“或”字来描摹山势形状,取譬设喻的范围极其广阔。举凡天上地下,人兽鬼神,乃至琴棋书 画,碗盆锄耨,都成了比喻的对象。

    这一切也正是韩诗“力大。

    4. 说到音乐阅读答案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至于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不过只要是中国音乐总还可以听得进去的,而且,很喜欢,我是十分醉心于“西北风的”。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从我自己的心头升起的,是发自我肺腑最深处的声音,是我的灵魂的闪爆,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不,也许这本来就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如听瞎子阿炳的琴音,听他的《二泉映月》,听着听着就会情不由己地泪流满面。听这支曲子要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眼睛是多余的。在阿炳的乐典声中只有心儿在跳动,在低昂,在徘徊,那是一支心之舞曲,是高山流水,是《广陵散》。当我第一次听到阿炳的琴曲,就像瞥见了情人的眼波,七魂六魄一下被摄走了①。从此我失去了故我,忘却了故我,我自身已化入了盲琴师的乐曲,已化入了情人的眼波,缠绵婉转,难分难舍,欲绝而不可绝,欲了而难能了②,一往情深,不可自拔,人生之无可奈何,有至于此者。

    然而使我猛醒,使我警悟,使我奋发,燃起我同仇敌忾之义愤的却是抗日救亡的歌曲,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小小年纪,一听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便不由热血沸腾,恨不能立时杀上疆场,马革裹尸,为国捐躯。抗日战争掀起了中华民族亘古无二的全民歌曲运动,男女老幼哪个不会唱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发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发自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最后的呼声,真足以使贪夫廉,懦夫立,惊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大雅久不作”矣,现在,除被定为国歌的那支《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青少年有几人还能唱上几支抗日救亡的歌曲呢?学校的音乐课上还教唱这些歌曲吗?那些歌手们、歌星们为什么对自己这一行最辉煌的一页历史丢得这样快,忘得这样干净呢?

    ……

    我在想,在今天,在抗日救亡运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是不是也需要再爆发一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

    1.第二段中的“贪夫廉,懦夫立”在文中的意思是?

    使贪婪的人变得清正廉洁,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自立

    2.评价一首歌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旋律是否和谐自然。还要看他歌词是否健康优美。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简评下列歌词。

    ①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爱江山更爱美人》

    人生短短几个秋,是夸张用法,其实很多人的秋天不只是几个,说 几个 是催促人们要珍惜短暂的人生;同时,这个 秋 也是代之, 用球 指代一年的光阴。

    不醉不罢休,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用来加强语气。

    ②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在漫漫人生路上,难免跌倒和彷徨,但只要你勇敢面对,耐心地等待,必将穿过重重迷雾,欣赏到那灿烂的阳光。إ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即使我们身处寒冷的冬天,只要坚信温暖的春天总会到来,用耐心去融化冰雪,那么你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إ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人生陷于困境时,请不要怨天尤人,请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吧!只要心中有光,总会驱散天空中的乌云,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等待,那么我们的人生终将充满阳光。إ

    懂得阳光总在风雨后是一种智慧;敢于等待灿烂的阳光是一种勇气;勇于面对阳光前的暴风骤雨是一种坚强。إ

    古今中外一切伟人无一不具有超强的忍耐力,坚定的信心以及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

    5. 求音乐:锄禾诗人是那朝人

    唐朝诗人李绅

    一种说法: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与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见,李绅的诗风,与“锄禾日当午”诗的格调相一致。《全唐诗》收录李绅的诗,题《古风二首》,又称作《悯农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锄禾日当午”,另一首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两首诗的意义相同。

    另一种说法:“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此说的主要理由是:一,《全唐诗》于聂夷中和李绅名下分别收录这两首五言绝句,李绅《古风二首》诗后无篇章互见的说明,而在聂夷中《田家二首》诗后,加了一个脚注,称“锄禾日当午”等四句一作李绅诗。后来,人们选注聂夷中诗,干脆不取“锄禾”四句,这才引起误传。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备祖》列“锄禾”诗于聂夷中名下,所辑《田家二首》诗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山;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而此书在李绅名下仅收录“春种一粒粟”等四句,可见古人把这首诗判归了聂夷中。三,聂夷中(837~?),字坦之,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咸通进士。《唐诗纪事》说:“(聂夷中)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尤为清苦。”聂夷中出身贫寒,入仕后仅做过县尉小吏,对农民的疾苦比较了解,才有如此贴近生活的诗句。《全唐文》共收聂夷中诗一卷,诸如《田家》这类题材的诗歌占四分之一,看来“锄禾日当午”诗的作者,非聂夷中莫属。

    以上两说都有道理,而一般认为作者是李绅,其实并非定论。

    6. 求肖申克的救赎中一段音乐的名称~

    歌曲名称是:《费加罗的婚礼》

    是宫廷诗人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剧中的人物都相同。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创作于1732-1739年。《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天》)于1778年首演。

    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而在这三部剧作中,前两部被谱成了曲,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选择了第二部,并于1785年12月到1786年4月间创作。19世纪的罗西尼选择了第一部。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介绍,建议把这两个故事联系起来读,因为这两个故事是相互有关联的。 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了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1786年5月1日《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30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1824年5月10日,在纽约国家公园剧院,以英文歌词演出。 莫扎特创作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伯爵府的仆人费加罗马上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了,费加罗正欢天喜地地准备婚事,谁知苏姗娜告诉他,伯爵送他们的婚房是不怀好意,是存心要占她的便宜,仍然要实现他假惺惺地曾经宣布要放弃的对奴仆婚姻的“初夜权”。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逗一逗。另有一老管家玛切林娜痴心地想要嫁给费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如今,到了报仇之时了。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凯卢比诺,成天到处播撒情种,和一个成天以散布谣言为己任的音乐教师巴西辽,加上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和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当然,还有那独守空房的伯爵夫人。各路角色齐登场,贵族和平民的较量就此开始。最后,属于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终于让伪善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7. 唐文化有什么特点和贡献

    宗教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影响力,唐朝时可谓最高。

    唐朝时期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和禅宗。天台宗奉《法华经》,故又称为法华宗。

    华严宗奉《华严经》,参与政治较多。净土宗则易于入门。

    禅宗分为南北二宗,北宗创立者是神秀,他主张渐悟说。南宗创立者是慧能,他主张顿悟说。

    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法,使得除禅宗南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由于唐朝皇室姓李,又相传其为老子之后,因此道教在唐朝上流社会也很流行。

    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也大力提倡道教,还在科举考试中增设道举。

    除了佛道二教外,当时还有伊斯兰教、拜火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等外来宗教。但影响力较小。

    唐代社会,虽然世族的势力被削减,但仍然不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唐律》中也明订,人分为“良”“贱”两大类,贱民只能与贱民结婚;地主杀害部曲最多求刑一年,而部曲杀害地主必处斩。

    虽然科举制度实行,但由于世族的生活条件较为优渥,其子弟的文化修养也就跟着较高,不论是否参加科举,进入仕途都不是非常困难;唐代宰相出身世族者也就不在少数。唐朝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发达。

    清人所编《全唐诗》共收录两千两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还不是全部。唐初诗人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诗人可分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派和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派。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为出名。

    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杜甫的诗则更多体现现实主义之情怀。

    中唐时期最卓越的诗人是白居易,他的诗通俗易懂。此外还有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和杜牧最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在散文方面。六朝以来,文坛盛行骈文这种文体形式,骈文讲究声韵、对偶、典故,辞藻华丽,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

    在唐初乃十分盛行,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但这种文体到唐朝时显得形式僵化,内容空洞,故到了天宝年间,古文逐渐兴起。古文运动在名义上是要恢复先秦两汉的问题,实际上是要文章更有内容,也就是“文以载道”。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气势磅礴又思想深刻,号称“文起八代之衰”;不过唐代的古文运动在韩柳去世后就逐渐衰退,唐末骈文又再度兴起。传奇是中国的一种古典小说形式,出现在隋朝,兴盛于唐朝。

    著名的传奇包括《柳毅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枕中记》和《长恨传》等。有的传奇在后代还被改编为戏剧和白话小说。

    唐朝变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所谓变文起初是指佛教僧侣宣传佛教讲唱佛经的底本。

    最初变文仅限于佛教经典,后来则开始讲唱其他故事,讲唱的人也不限于僧侣。变文对传奇和后世的说唱文学都有很大影响。

    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阎立本、阎立德兄弟擅画人物。

    吴道子则有“画圣”之称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并吸收了西域画派的技法,画面富于立体感,有“吴带当风”之说。张萱和周昉以画侍女图为主,他们的著名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和“簪花仕女图”等。

    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苏轼称他“画中有诗”。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发达。

    莫高窟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出众。

    敦煌、龙门、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和四川乐山大佛都令人赞叹。

    昭陵六骏、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杨惠之被称为塑圣。

    唐朝时期,书法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书法家。

    欧阳询的楷书笔力严整,其名作有《九成宫醴泉铭》。虞世男楷书字体柔圆。

    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朝中后期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劲健洒脱,其代表作有《多宝塔碑》;柳公权的字体劲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称颜柳二人书法为“颜筋柳骨”。

    张旭和怀素则是草书大家。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唐朝音乐舞蹈发达。

    唐太宗平高昌得高昌乐,并入原有的九部乐成为十部乐: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7]。唐高宗以后,十部乐开始衰落,音乐家开始研究新的乐舞。

    玄宗本人就是音乐家,爱好亲自演奏琵琶、羯鼓等多种乐器,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等百余首乐曲;他非常重视音乐事业,将十部乐分为坐部伎、立部伎[8],曾经亲选坐部伎三百人,号为“皇帝梨园弟子”,李龟年和永新娘子都是名噪一时的歌唱家。唐朝的舞蹈则是以健舞和软舞最为出名,著名的舞蹈有“七德舞”、“上元舞”等,舞蹈家则有公孙大娘等。

    唐朝史学开创了国家正式开馆修史这一风潮。唐初史馆奉诏所修的正史有《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六部。

    加上史家李延寿私撰的《南史》和《北史》,合计廿四史中有八部出在唐。

    8. 和陋室铭相似的诗然后诗人

    《定风波·三月七日》

    宋代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前赤壁赋》

    宋代 苏轼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中唐诗坛音乐符运动诗人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