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许浑思归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小题1: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

    (2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2分)小题2:“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

    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

    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

    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

    (6分;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1:。

    2. 语文题,这两首唐诗塞下曲 许浑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可能是这道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二)塞下曲(其一)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1)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诗上半首叙述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一个士兵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非常简单,但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 B 常诗的开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

    “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 C 《塞下曲》是以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为题材的新乐府辞。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边塞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 D 这两首诗属于同题诗歌,常建在诗中赞颂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的和亲政策,而许浑则在诗中无声地谴责了制造战争的统治者。

    (2)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请结合每首诗的三、四句加以分析。

    (3)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C (2)许诗是通过一个士兵牺牲后,有家信寄来,告诉他寒衣已经寄出这一典型情节,表达了作者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不赞成这场战争;而常诗通过描写一幅边疆人民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的图景来表现的。(3)许浑的《塞下曲》纯用白描手法客观叙事,不发任何议论,让自己的感情自然流露出来,语言显得自然、平淡、质朴。

    常建的《塞下曲》在开头两句叙写史实铺垫,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和平图景,语言字新意炼。另有古诗文网的许诗赏析: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许浑是中唐诗人,目睹国力衰敝,百姓苦于战乱,所以其笔下的边塞诗以反战题材为主,大多透露出浓重的悲凉色彩。

    桑干夜战,伤亡过半。“乡信”自然是寄给其中某一位死者,上面说已经把征衣寄了过来。

    在这看似平白无味的话里,体会出诗人蕴含于其中的感情,才是读懂此诗的关键。戍边的丈夫死了,对于在家里苦苦思恋的妻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悲剧,但更大的悲剧是,作为悲剧主角的妻子,竟然全然不知道悲剧的存在,仍然一厢情愿地思念着丈夫,相信他会回来,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赶制无数个日夜满载牵挂饱含爱意的征衣竟寄给了冰冷的尸体!悲剧无疑是值得同情的,但身处悲剧而浑不知情的不幸者,不是更让人心酸难言吗?陈陶有一首《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内容与此诗几乎完全一样,但论表现力就差了许多。

    究其原因,我们知道绝句短小,贵在精到,所以一首诗中往往只会留下一个最突出的妙处,以使其效果得到最大化。比如此诗最关键的是戍人已死而家人仍思的反差,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艺术处理都被诗人刻意抹去了。

    而相比之下,陈诗虽然词义更丰,还用了修辞,但由于丰富出来的词句都不是读者最关心的,也不是诗人想要表现的,所以反而淡化了感情,比许诗平庸了许多。总的来说,此诗在叙述之外丝毫不加议论,也未曾抒发感情,但其酸楚已使读者不忍卒读,诗人节选战争中的一个细节,写出了整场战争的残酷,可称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3. 谁能帮我翻译<<思归>>韦庄这首唐诗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大中二年春。在桂林。

    ②沮洳:此处形容岭云之湿润含雨。

    ③上苑:汉有上林苑。这里借指京城。

    ④迁莺:指仕途调转升迁。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合称“小李杜”,与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国学经典网”的的诗全集栏目。(昵图网上下载/tangshi/lishangyin/)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4.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小题1:D小题2:[答案示例](1)眼前处境之愁(思乡之愁):诗人远离家乡,一旦登高,看到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2)物是人非、王朝衰败之愁:秦苑汉宫的荒芜,展现着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小题3:[答案要点]①本句现多指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比如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等。

    ②另举一例(1分),解释出诗句的本意(2分),分析出言外之意(3分)。③语言表达(4分)。

    [常见举例又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王国维提到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任意一句等。 小题1:。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2分)友人乘舟远去,两岸美景迅速后退,“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酒醒后的朦胧景象更显凄黯孤寂。(2分) 【情感2分,分析2分】

    小题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2分)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 【“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诗人情感的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中描写景物及陈述的一些关键词,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加以体会即可。如“解行舟”体现了乘舟远行;“急”字衬托出送行者埋怨流水太急的心态;“人已远”表明了是诗人送别友人情景。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想象,便很容易体会出诗人抒发的情感了。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首先要知道这首诗歌是送别友人的离别之愁的基调,第二句对“红叶青山”的描写表现出色彩艳丽的色调,这种景色优美的写法,在表现手法上为以乐景衬哀情,通过这种强烈的景情反差效果,能突出诗人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惆怅之情。答题时,要先分析“红叶青山”的特点,再结合着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分析作答。

    6. 许浑咏古诗

    你好。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塞下曲】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早秋】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孤雁】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

    【姑苏怀古】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