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评书骆宾王

    1. 唐诗宋词十八首 王洛宾

    骆宾王(约619—?),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2. 古玉牌人物背诗词,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687)唐代诗人。

    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

    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骆宾王集》,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本,其书已佚。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

    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

    【诗句赏析】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

    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即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

    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诗句翻译】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 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3. 骆宾王后来去哪里了,还写了什么诗词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

    骆宾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晚笑堂画传》

    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4. 骆宾王诗句的赏析

    骆宾王(约626—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瞾檄》,兵败后下落不明。

    有《骆宾王文集》。 《在狱咏蝉》是骆宾王陷身囹圄之作。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屈居下僚十八年,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被捕入狱。

    其罪因,一说是上疏论事触忤了武则天,一说是“坐赃”。这两种说法,后者无甚根据。

    前者也觉偏颇。从诗的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来看,显然是受了他人诬陷。

    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这几句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

    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被抨击者当然要以“贪赃”、“触忤武后”将他收系了。也正因为如此,骆宾王才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诗题又作《咏蝉》。同前人咏蝉之作,如陆云的《寒蝉赋》、曹植的《蝉赋》、曹大家的《蝉赋》、虞世南的《咏蝉》诗仿佛,骆宾王的这首五律旨在以蝉之餐风饮露表示自身的高洁,求得世人的同情。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首联承题而来,正切主旨。“西陆”,秋天。

    《隋书·天文志》释“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行以成阴阳寒暑之节。”“南冠”,又称獬豸冠.本指楚冠,此处作囚犯解,用楚国钟仪被囚的典故。

    《左传·成公九年》记,晋景公到军府检查,看见有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被囚系着。成公便问:“那个被捆着的戴着楚冠的人是谁?”有司回答说:“是郑国献来的楚国囚犯钟仪。

    后世遂称絷囚为“南冠”。此处的南冠是作者自指。

    “南冠”后的“客”字不作通常的“客人”或“旅居外地”解,而指“坐牢”,称坐牢为“客”,可见冤愤殊深。首联两句十字用工整的对仗描绘了这样一副图景:深秋里,寒蝉发出了阵阵凄楚的叫声,这声音打动了囚絷在牢的骆宾王的心弦,引起了他深深的思虑。

    此联中,应特别注意“思深”二字,它是作者的苦心所在,是全诗之“源”。诗的名句诸事如“玄鬓”、“白头”、“露重”、“风多”及种种联想,皆由此遣发派生。

    由于作者在首联中即以南冠自切痛处,又以“思深”二字为诗旨的表达作了铺垫,故颔联即被顺势推出:“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玄鬓”,黑色鬓发,这里指蝉的双翼。

    “白头吟”,汉魏乐府名篇,写一女子被负心汉始爱终弃的悲郁心情,表达了她对专一爱情的追求。据说此诗为西汉卓文君作。

    卓文君慕司马相如之才,私奔并与司马相如结成伉俪。但司马相如爱情不专,入京后,要娶茂陵一女为妾。

    文君闻知,作《白头吟》以自伤。相如见诗悔悟,不再纳妾。

    宾王此句的写作,其意有表里二层。表层的意思是说,蝉掮动着乌黑的双翼来对着满头白发的作者悲吟,使他无法忍受。

    里层的含意则更为深刻,作者意在通过香草美人的传统文学手法,抒发自己失去朝廷宠信,受贬遭困的怨愤。作者“蝉”人对举,“玄”“白”并用,睹蝉翼而起悲,闻蝉鸣而不堪,是因为他也有过鬓发玄黑的豆蔻年华。

    早在公元669年,他就跻入仕途,以图报效:“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宿温城望军营》)。

    为逞壮志,他文官任过府属、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武官任过四川,燕北掌书记,然奔波三十载,却始终沉沦下僚,刚升为侍御史,便被捕入狱。报国之想,终成泡影,何堪忍受。

    若说首联见景生情,托物起兴,颔联蝉人并举,叙中生议,那么颈联的重心则转在感慨议论的抒发上。“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说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

    这既是描写深秋寒蝉的艰难处境,也是对自身遭遇的慨叹。作者在诗前的序中写道:“仆失路艰虞,遭时徽墨。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意即是时代的“徽墨”(绳索之意)将其捆绑,使他不能驰骋壮志。序文还说他“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看到螳螂抱紧螳斧,欲扑捉被食之虫,立即想到自己仍处在深深的危机中。

    朝廷内外奸邪势力的浓露重霜不但冻僵了他的翅膀,锁住了他的声音,而且会将他的生命推向“末日”。序文的这些话说明了颈联虽宇宇写蝉,然意不在蝉。

    这两句诗,写得蝉人相融,抒情忘蝉,达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作“龙吟”,以发“仙声”。

    试读卢照邻的《古从军行》,杜甫《蜀相》诸诗,两诗若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龙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献“诗心”。

    则全篇就木然无光了。此诗亦然,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龙吟”,喷出蕴蓄许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这颗诚心恰如其《序》所说,乃“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

    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于初。

    5. 骆宾王的诗几首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之中

    唐诗三百首诗人列表(按收集诗数量排序)《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

    总计310首诗,其中包括五言古诗33,乐府46,七言古诗28,七言律诗50,五言绝句29,七言绝句51具体如下:杜甫 (39) 王维 (29) 李白 (29) 李商隐 (24) 孟浩然 (15) 韦应物 (12) 刘长卿 (11) 杜牧 (10) 王昌龄 (8) 岑参 (7) 李颀 (7) 白居易 (6) 柳宗元 (5) 卢纶 (5) 张祜 (5) 元稹 (4) 崔颢 (4) 温庭筠 (4) 韩愈 (4) 刘禹锡 (4) 李益 (3) 司空曙 (3) 钱起 (3) 张九龄 (3) 元结 (2) 常建 (2) 孟郊 (2) 韩翃 (2) 高适 (2) 马戴 (2) 许浑 (2) 崔涂 (2) 韦庄 (2) 祖咏 (2) 王之涣 (2) 韩翎 (2) 刘方平 (2) 朱庆余 (2) 郑畋 (1) 陈陶 (1) 张泌 (1) 无名氏 (1) 杜秋娘 (1) 柳中庸 (1) 顾况 (1) 李端 (1) 王建 (1) 权德舆 (1) 贾岛 (1) 李频 (1) 金昌绪 (1) 西鄙人 (1) 贺知章 (1) 张旭 (1) 王翰 (1) 张继 (1) 崔曙 (1) 皇甫冉 (1) 薛逢 (1) 秦韬玉 (1) 沈全期 (1) 裴迪 (1) 僧皎然 (1) 杜荀鹤 (1) 张乔 (1) 唐玄宗 (1) 王勃 (1) 骆宾王 (1) 杜审言 (1) 沈?期 (1) 宋之问 (1) 王湾 (1) 刘眘虚 (1) 戴叔伦 (1) 卢伦 (1) 张藉 (1) 陈子昂 (1) 邱为 (1) 綦毋潜 (1) 朱熹 (1) 蔻准 (1) 江非 (1) 大卫 (1) 飞廉 (1)

    6. 骆宾王诗句赏析

    过张平子墓

    骆宾王

    西鄂该通理,南阳擅德音。玉卮浮藻丽,铜浑积思深。

    忽怀今日昔,非复昔时今。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

    惟叹穷泉下,终郁羡鱼心。

    秋日送别

    骆宾王

    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

    当歌应破涕,哀命返穷愁。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

    初秋于窦六郎宅宴

    骆宾王

    千里风云契,一朝心赏同。意尽深交合,神灵俗累空。

    草带销寒翠,花枝发夜红。唯将澹若水,长揖古人风。

    咏雪

    骆宾王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7. 骆宾王的诗句赏析

    骆宾王写给武则天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

    春宫。潜隐先帝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

    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在别

    宫;贼之宗盟,委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

    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

    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

    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

    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

    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一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讬?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

    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

    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大意:

    (一)自“伪临朝武氏者”至“识夏庭之遽衰”

    记叙武氏狐媚惑主,窥窃神器。(藉斥武氏之罪说明起义的理由)

    (二)自“敬业皇唐旧臣”至“何功不克”

    记叙徐敬业志安社稷,故举义旗以清妖孽。

    (三)自“公等或居汉地”至“竟是谁家天下”

    说明勤王者有功,观望者将诛。

    主旨:说明兴师讨武之理由(在安社稷、清妖孽)。(篇腹(二))

    文体:形式为应用文(檄);内容为论说文。

    8. 求十首古诗(1)骆宾王《在狱咏蝉》;(2)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杨炯《从军行》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陈子昂《送东莱学士无竞》 宝剑千金买,生平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送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韦庄《伤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王国安《清平乐·春晚》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瑟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沈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