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300首蝉

    1. 古诗《蝉 》

    虞(yu 二声)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有权势地位者的有力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2. 《蝉》这首诗的全部

    名称】蝉 【年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 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

    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 ??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

    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诗文解释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

    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作品赏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

    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 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 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

    实属 “咏物”佳绝。

    3. 古诗三首 蝉、孤雁、鹧鸪 扩写300字

    蝉——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你自命清高也好,含恨哀鸣也罢,这一切不过都是徒劳的。终究不能摆脱生活的清贫,难饱的困境。你的鸣叫声持续到五更天亮时,由于已精疲力竭,就已经稀疏得几近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的苍翠,生机勃勃的样子,并不为蝉的哀鸣而悲伤萧疏,显得是那样的冷酷,没有一点一滴地同情。我在各地当幕僚,是一个官职卑下的小官,好象大水中的木偶那样到处漂流。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人走到地里已没有地方落脚了。你的操守高洁正与我的廉正清贫相应,烦劳你蝉君最能让我警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也当坚持操守,玉洁冰清,这让我不免有了归乡的念头。

    孤雁——这是一只离群的雁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不停地盼,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它的情是迫切,心是痛苦劳累的。而野鸦们对此是不会明白、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鹧鸪——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追逐、嬉戏,只见他们那炫丽美妙、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的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当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悄然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当黄陵庙花瓣纷纷飘落,散成一地的缤纷,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婉转又哀怨。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黯然抹去泪痕,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4. 求3首关于蝉的古诗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参差搅人虑。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风飘流曼响,多含断绝声。……”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隋 卢思道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

    唐诗300首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