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舒芜唐诗

    1. 李闯王的沫若诗词

    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撰文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揭露明末统治的黑暗,讨论李自成进北京之后的骄傲腐化和吴三桂的抉择。

    国民党认为此文用明朝影射当时国民政府的腐化;共产党将此文用于整风运动,提醒党员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194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是明王朝灭亡三百周年,也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一亡一兴,显示了更迭代序的历史轨迹。

    而这一年,也是中国的抗战第七个年头,中国将战胜日本,在这个时候已经是没有人会怀疑了。表面上,甲子五轮回,历史又重演,这也将是一亡一兴。

    从民族历史的角度,抗战也是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个比喻可能并不恰当,因为,李自成和明王朝的兴递,从民族的角度看,是民族内部的斗争,而日本和中国的关系,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更象是明与满人的关系。

    但是,在事实上,李自成并没有真正取得胜利,其兴也忽,其败也速。甲申也是满人入关的开始,后来取得天下的也是满清王朝,所以,这一年又成为一个汉族民族主义的悲剧起点。

    争取抗战的胜利,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又是当年的一个历史变数,也是当时的话语焦点。谁是最后真正的胜利者呢?这就成了一个历史对现实的疑问。

    抗战和建立一个民族国家,是抗战时期思想的聚焦点。所以,当抗战即将取得胜利时候,建立一个怎样的民族国家?谁将是国家的领导者?已经摆在全体国民的面前,这个事实将使国共双方的冲突明朗化。

    甲申年的到来,各政治派别都很敏感。而中共在文化政策上有充分的自觉意识,调动历史话语为当代文化服务,一直是中共文化政策的重点。

    前述中利用节日纪念等等形式,取得民族文化代言人资格的文化运作就显示出这一点来。所以,对明、清易代的历史作政治学的研究,既是中共注意的重点,又是国人关注的重点,共产党很迅速的抓住了这个时间所蕴含的政治意义。

    这一年元旦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已经准备辟专栏发表纪念文章。一月十五日,《新华日报》编辑于怀(即乔冠华)等人来天官府四号与沫若共商此事,即定下撰稿人名单,有郭沬若和“明史泰斗”柳亚子和历史学大家翦伯赞等人。

    所以,精于从文化学术上做文章的中共,应该是对甲申历史进行纪念的幕后操纵者。郭沬若写成了题为《甲申三百年祭》以后,《新华日报》副刊从三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分四天连载。

    为配合该文,当时的左翼报刊还配合发了许多文章以呼应该文。如当天(十九日)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了署名“宗顾”的文章《三百年前》:“这段历史虽是整三百年前的事,但特别因为现在我们正挣脱出一次新的亡国危机,回味起来,是更能感受到新鲜的意义的。

    何况至今,许多无耻的汉奸所干的正是当年的洪承畴、吴三桂的勾当,而因为受了传统历史书的束缚,还有人把明末的农民起义目为寇贼,反把卖国求荣的洪承畴当做圣哲,那么,把这段三百年前的历史弄弄清楚就更是有意义的事了。” 这段话提出纪念甲申的意义集中在给历史翻案的目的上,所指的却是为李自成农民军的造反起义作颂,要给历史上的寇贼和圣哲正名。

    当然,这种正名的标准也是依民族的标准和历史是非的判断。舒芜同时也在《新华日报》上发表题为《在情理之上》的读史笔记,从历史的事实论证着如太平天国等等一样的许多农民起义,是弱者起来反抗强权的带有正义性的弱者反抗,而这种反抗对于正在进行的民族抗日战争有积极的意义。

    《新华日报》次日还发表《甲申事变——明末亡国的历史》介绍了明末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形势的急剧变动。 这里又引出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异同关系。

    紧接着,在四月十五日出版的《群众》上发表了柳亚子的《纪念三百年前的甲申》、翦伯赞的《桃花扇底看南朝》及《明末的政治风气》、《明末清初文学的时代意义》等文以为呼应。 也多是,以甲申为看点,以古史暗示当代的现实政治。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核心是论述明王朝覆灭的历史过程,而文章的收束点却是在总结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该文提出了许多历史新观点,他抓住明末一代波澜壮阔的阶级斗争和农民革命运动,从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朱明王朝的必然灭亡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兴起的根本原因,深刻地总结了这支革命队伍最终失败的沉痛教训。

    其中关键论点有五:一是为晚明的农民起义正名,为农民起义和农民起义的领袖唱李自成唱了颂歌,一洗其传统的形象,将李叙述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二是晚明皇帝崇祯进行了批判,斥之为民族罪人。

    三是说因为明朝的腐败政治和天灾人祸,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都是必然的。四是由于汉奸的出现才得以使满清占据了中原,而李自成部队的腐化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五是指出牛金星杀死李岩、李信两个文人将领,是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牛金星应该为民族悲剧负全责的人物之一。这些观点中值得注意的是为李自成正名和李岩这一人物的身份命运问题。

    而这篇文章的价值确实不只是停留在学术问题上,文中还有许多弦外之音,最明显的体现在政治的用意之上。比如,文中提出许多历史假设:“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

    2. 肆应取容 挣扎迎合 曲学阿势的四大无耻之徒是谁

    冯友兰、魏建功、林庚、周一良

    “文革”后期,冯友兰、魏建功、林庚、周一良四名教授进江青组织的“梁效”写作班子,舒芜作《四皓新咏》:“一、贞元三策记当年,又见西宫侍讲道。莫信批儒反戈击,栖栖南子是心传。二、诗人盲目尔盲心,白首终惭鲁迅箴,一卷离骚进天后,翻成一曲雨铃霖。三、射影含沙骂孔丘,谤书筦钥护奸谋,先生熟读隋唐史,本纪何曾记武周?四、进讲唐诗侍黛螺,北京重唱老情歌,义山未脱挦扯厄,拉入申韩更奈何!”

    ——《四皓新咏》用汉代“商山四皓”的典故讽四人,传诵一时,且颇多唱和者。

    郭沫若同样也是存在相似的问题,他们在学术方面的建树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这些骨气气节方面的问题成了后人诟病的话题.

    3. 学习古诗词有哪些好方法

    1.点击打开语文天下,进入主界面,点击“乐学篇” 2.点击“唐诗宋词”,进入学习界面。

    3.选择你要学习的古诗词,两边的红色箭头是翻页,共300首哦,建议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去学习。 4.红色区域,点击“朗读”跟着老师一起朗诵,注意发音和节奏,点击“录音”后就可保存自己的声音,家长和老师就可以检查孩子是否按照要求朗诵了古诗,为了方便学习,也可以打印出纸质版的。

    5.红色区域,点击“译文”注意字对字反义,点击“注释”红色字体为重点词解释,注意要会读会写,点击“拼音”注意我们的发音是否正确。 6.点击赏析,注意左边黄色的区域,内容较多,是可以下滑的。

    配合文字和图片,领会作则的中心思想。 7.点击扩展,扩展内容其实最重要,这也就是现在的我们常说的文学常识。

    注意:每天学习古诗不适合超过3首,太多了就记不住了,每一篇完全学踏实了就很棒了。

    4. l李白写诗一共达多少首

    1、回答: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李白全集》三十卷加附录,共收录1010首 。

    这是目前比较权威的李白作品集。 2、李白诗介绍: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5. 哀妇人为之代言 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最早“哀妇人”这个口号出自《庄子》。《庄子》里面有一篇文章,假托舜向尧请教兴亡之道。尧谈了几点,其中一点就是“哀妇人”。后来周作人拿此话为他的口号,他说:“哀妇人而为之代言”。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

    这句话对舒芜的影响特别大。所以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关心女性问题,文集《哀妇人》基本上也可以用“哀妇人为之代言”来概括。

    参考文献

    .cn/wisdom/zhuzi/dao/zhuangzyuanw17.htm

    /Article.asp?ID=245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