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杂诗闻道黄龙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题1:(1)写法别致,借物抒情,诗人借月亮表达了闺妇和征夫每当月夜,却不能共赏,只能异地相思相忆之苦;(3分)(2)“可怜”既形象地再现了征夫思妇的凄清孤寂的处境,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2分)(只要分析出此联妙处,就酌情给分。另有赏析如:诗人别出心裁,写了思妇在闺,征人在营,同在月华照耀之下,却不能同赏;闺中营中,仰头同望一轮明月,大有今昔不同之慨;过去,月光射入闺房,夫妻团聚,情笃意厚,花好月圆,那团园的明月就成为他们美满生活的象征。

    而今呢?不论月亮是高悬边关。还是低窥闺户,都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而显得愁容惨淡。

    在思妇看来,丈夫远征,月色被带到军营里去了。在征夫心里,月亮越是载着昔年夫妻赏月的美好回忆照临上空。

    越是感到屯戍边域,凄清难熬.两句十字,组成一幅流水对,读来不觉其为对联,而颇有对比效果,以欢会之忆衬托离别之苦,自有感人力量。)小题2:本诗通过描写闺中怨情(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2分)揭露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1分)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1 分)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表达了反对战争,渴求过和平安宁生活的心愿。

    (2 分) 小题1:。

    2. 阅读下面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以闺中少妇和远征的丈夫两地相思之情,表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厌战情绪,感情虽然凄怨,但仍不失希望 本题共三首,都是征妇怨类的题材。

    本篇原列第三首,除怨恨“频年不解兵”外,还盼望出现良将以早日结束战争,也含有对边将无能的愤懑之情。这首诗,写闺中少妇丈夫久戍未归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从而使它肯有较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思想内容,成为唐代闺怨诗中的名篇。诗一开头,首联叙事,交代地点、背景与事件,揭示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是连年的边塞战争。

    指出了少妇闺怨的原因,也寓有讽刺的深意,因为使少妇和征夫远隔两地,望月相思,就是由于“频年不解兵”,战事未能早日结束的缘故。所以接着的三四两句,以无限哀怨的声调,通过月光的流照,抒发了两地的相思的苦情。

    “可怜闺里月,长照汉家宫”。这里,照在闺中的应是团圆之月,于今照在边地军营之中,倒成了离别的象征。

    正因为这样,五六两句才着重写了两地相思之情:“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的,意思是说,少妇在闺中年年盼啊,夜夜想;良人在边地也是夜夜想啊,年年盼。

    虽然关山远隔,但彼此思念的情意是一样的。然而,要到什么时候,这两地相思才能变为一处欢聚呢?边将无能,恐怕这相思是无望的吧。

    从结构上,和开头两句遥相呼应,加强了诗的主题思想。全诗语言浅显,音韵和谐,结构紧密,意境深婉,于哀怨之中,响起了昂扬的情调。

    所以结尾两句,不仅寓有讽刺,而且也深挚地表达了对幸福的希求和渴望。 。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杂诗三首(其三)唐

    1。

    闺怨(1分) 早日结束战争(收复龙城、作战凯旋)与家人团聚(大意相同即可)(1分)2。(1)借月抒怀(借景抒情)(1分)远隔千山万水的征夫和思妇,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互相思念。

    (1分)(2)虚实结合(以虚衬实),(1分)既实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虚写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月下双照的景象,突出了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 (2分)1。

    试题分析: 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闺怨……。

    结合诗中的“少妇”“闺里”,并结合句意得知是表达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所以是闺怨诗。尾联根据句意和抓关键词“旗鼓”“取龙城”推知感情为早日结束战争,结合上文推知感情早日结束战争的原因是和家人团聚。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明确表现手法,颔联“月”的意象,很显然是借月抒情。

    “可怜闺里月”是回忆的过去,是虚写。“长在汉家营”是现在,是实写。

    可以确定手法为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种手法和作用:借景抒情(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营造怎样的意境,表达怎样的感情);虚实结合(哪里表现实虚,虚实结合描绘怎样的实的图景,使人联想怎样的虚的图景,突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诗词鉴赏】自汉魏以来,诗人常以“杂诗”为题写诗,类似“无题”诗,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沈佺期写有《杂诗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

    这里选的是第三首,首联“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语言平易似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黄龙戍战火连年,可以想见征人久戍之苦,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不解”与“频年”连用,增强语势,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深思。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 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

    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 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

    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

    见月怀人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而这里只写月不写人,意象反而更丰富生动。这“闺里月”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里共婵娟之意,又有思妇心神飞度,想见征人之意。

    诗意双关,征夫、思妇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显得清新别致。颈联“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人相思。

    “春”而又“今”,“ 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不禁倍觉惆怅。

    万籁无声的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现。“今春意”与“昨夜情”虽是互文对举,却可以作为“夜夜”来读。

    可是细味“今春意”却有着独特的表现力。“昨夜情”,也对得十分工巧,不仅表现出良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而且还表现出思念之切。

    他回忆往日夫妻的恩爱,觉得恍如昨夜事一般,不因经久分离而淡薄。可见他们的情意是多么美好、真挚、深厚而动人。

    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抒写出了征夫、思妇的愿望。 他们希望能有良将出马,克敌致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

    但诗以问句的形式,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这里照应首联回答了“频年不解兵”的问题,表明是将领无能,指挥不得力以致连年征战,这是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 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

    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1]。

    4. 关于黄龙的诗词

    1、闻道黄龙戍

    唐 沈佺期 《杂诗》

    2、待看黄龙

    宋 姜夔 《洞仙歌·花中惯识》

    3、倏度黄龙碛

    宋 李曾伯 《醉蓬莱·有擎天一柱》

    4、万古黄龙真夭矫

    李彭 《渔歌/渔父》

    5、当时亲得黄龙钵

    李彭 《渔歌/渔父》

    6、指北黄龙饮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十首》

    7、黄龙此语盖天地

    宋 释宗杲 《偈颂一百六十首》

    8、绣幕黄龙绕画廊

    宋 王仲修 《宫词》

    9、绣旗城上展黄龙

    宋 岳珂 《宫词一百首》

    10、金画黄龙五色幡

    唐 王建 《宫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