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全唐诗juan277

    1.带有节字头的七言诗

    诗句 作者 篇目 全唐诗所中卷数

    节旄空尽海西头 王维 【横吹曲辞•陇头吟】 卷18_2

    节士感秋泪如雨 李白 【杂歌谣辞•临江王节士歌】 卷29_13

    节物风光不相待 卢照邻 【长安古意】 卷41_34

    节鼓清笳前启路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 卷86_65

    节既秋兮天向寒 李如璧 【明月】 卷101_7

    节旄落尽海西头 王维 【陇头吟】 卷125_89

    节使三河募年少 王维 【老将行】 卷125_90

    节士悲秋泪如雨 李白 【临江王节士歌】 卷163_20

    节使横行西出师 岑参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卷201_7

    节物惊心两鬓华 高适 【重阳】 卷214_48

    节近重阳念归否 皇甫冉 【寄权器】 卷250_102

    节比青松当涧直 卢纶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卷277_17

    节过重阳人病起 陈羽 【九月十日即事】 卷348_22

    节旄零落汉家臣 陈羽 【读苏属国传】 卷348_25

    节应中和天地晴 陈羽 【和王中丞中和日】 卷348_29

    节量梨栗愁生疾 元稹 【哭子十首(翰林学士时作)】 卷404_26

    节逢重九海门外 赵嘏 【重阳】 卷550_13

    节过重阳菊委尘 赵嘏 【重阳日寄韦舍人】 卷550_35

    节概犹夸似古人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 卷598_5

    节环腻色端匀粉 方干 【题新竹】 卷652_51

    节去蜂愁蝶不知 郑谷 【十日菊】 卷675_30

    节过清明却似秋 韩偓 【惜春】 卷682_20

    节毛零落鬓毛斑 王涣 【惆怅诗十二首】 卷690_9

    节屋折将松上影 李洞 【和淮南太尉留题凤州王氏别业】 卷723_39

    节旄零落不成功 陈陶 【水调词十首】 卷746_49

    节士逢秋多感激 徐铉 【题梁王旧园】 卷756_32

    节分端午自谁言 文秀 【端午】 卷823_40

    2.全唐诗诗集

    全唐诗简介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胡氏编此书,搜集资料极其广泛。唐人佚篇残句,皆尽所见辑出,并注明出处。

    唐诗本事及评论资料,亦间附诗后。诗人小传考证尤为详尽,并采辑遗文佚事,附入小注。

    此书编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云,“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

    所言较含混,且有所隐讳。经今人周勋初考证(见《文史》第八辑《述〈全唐诗〉成书经过》),知《全唐诗集》即指季书,彭定求等对二书的利用情况,亦不尽属实。

    以《全唐诗》与季、胡二书覆勘,可知是以季书为主、兼采胡书编成的。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如殷尧藩诗,季书全缺,即据胡书补入;胡曾、司空图诗,季书失收甚多,亦据胡书补齐。

    另外,季书所辑以完诗为主,胡氏则广搜零章碎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在充分利用季胡二书的基础上,编修诸臣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校订补遗工作。一、增补诗什,《全唐诗》卷八八二以下补遗七卷,系据季胡二人未用的《唐百家诗选》、《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古今岁时杂咏》等书及石刻资料编成,正编各家诗亦有少量增补。

    二、考订辨误,包括六朝人误作唐人如陈昭、卫敬瑜妻等,六朝诗误归唐人,如吴均、刘孝胜诗误归曹邺;误将诗题中人名视作撰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皆一一作了订正。三、据所见善本唐人诗集,增加了部分校语。

    季胡二书校记皆注明出处,诸臣将出处全部抹去,仅注为“一作某”。四、重新调整了小传。

    删繁就简,并将二书所附作者生平资料删去。五、删去胡书末之“道家章咒、释氏偈颂二十八卷”。

    六、重新安排全书序次,“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次臣工,次闺秀,次释道,”末附神仙、鬼怪、嘲谑、歌谣谚语、词等类作品。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但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最后,将《全唐诗》的版本及后人的补遗,考订著作,作一简单介绍。

    该书编成的次年,即由。

    3.全唐诗的图书目录

    全唐诗(上)卷001-300全唐诗(中)卷301-600全唐诗(下)卷601-900返回卷001李世民卷002李治卷卷003李隆基卷004李亨卷005武则天卷006李贤卷007鲍君徽卷008南唐诸人 卷009徐氏卷010郊庙歌辞卷011郊庙歌辞卷012郊庙歌辞卷013郊庙歌辞卷014郊庙歌辞卷015郊庙歌辞卷016郊庙歌辞卷017乐府杂曲卷018横吹曲辞卷019相和歌辞卷020相和歌辞卷021相和歌辞卷022舞曲歌辞卷023琴曲歌辞卷024杂曲歌辞卷025杂曲歌辞卷026杂曲歌辞卷027杂曲歌辞卷028杂曲歌辞卷029杂歌谣辞卷030王珪卷031魏徵卷032褚亮卷033刘孝孙卷034杨师道卷035许敬宗卷036虞世南卷037王绩卷038郑世翼卷039陈子良卷040上官仪卷041卢照邻卷042卢照邻卷043李百药卷044刘祎之卷045陈元光卷046韦承庆卷047张九龄卷048张九龄卷049张九龄卷050杨炯卷051宋之问卷052宋之问卷053宋之问卷054崔湜卷055王勃卷056王勃卷057李峤卷058李峤卷059李峤卷060李峤卷061李峤卷062杜审言卷063董思恭卷064姚崇卷065苏味道卷066郭震卷067王无竞卷068崔融卷069阎朝隐卷070李适卷071刘宪卷072高正臣卷073苏颋卷074苏颋卷075蔡孚卷076徐彦伯卷077骆宾王卷078骆宾王卷079骆宾王卷080武三思卷081乔知之卷082刘希夷卷083陈子昂卷084陈子昂卷085张说卷086张说卷087张说卷088张说卷089张说卷090张均卷091韦嗣立卷092李乂卷093卢藏用卷094吴少微卷095沈佺期卷096沈佺期卷097沈佺期卷098赵冬曦卷099张循之卷100司马逸客卷101宋务光卷102武平一卷103赵彦昭卷104萧至忠卷105辛替否卷106郑愔卷107源乾曜卷108李元纮卷109李适之卷110张谔卷111韩休卷112贺知章卷113裴耀卿卷114包融卷115李憕卷116张子容卷117张旭卷118孙逖卷119崔国辅卷120崔珪卷121李林甫卷122卢象卷123卢鸿一卷124徐安贞卷125王维卷126王维卷127王维卷128王维卷129王缙卷130崔颢卷131祖咏卷132李颀卷133李颀卷134李颀卷135綦毋潜卷136储光羲卷137储光羲卷138储光羲卷139储光羲卷140王昌龄卷141王昌龄卷142王昌龄卷143王昌龄卷144常建卷145杜頠卷146陶翰卷147刘长卿卷148刘长卿卷149刘长卿卷150刘长卿卷151刘长卿卷152颜真卿卷153李华卷154萧颖士卷155崔曙卷156王翰卷157孟云卿卷158张巡卷159孟浩然卷160孟浩然卷161李白卷162李白卷163李白卷164李白卷165李白卷166李白卷167李白卷168李白卷169李白卷170李白卷171李白卷172李白卷173李白卷174李白卷175李白卷176李白卷177李白卷178李白卷179李白卷180李白卷181李白卷182李白卷183李白卷184李白卷185李白卷186韦应物卷187韦应物卷188韦应物卷189韦应物卷190韦应物卷191韦应物卷192韦应物卷193韦应物卷194韦应物卷195韦应物卷196刘湾卷197张谓卷198岑参卷199岑参卷200岑参卷201岑参卷202沈宇卷203杜俨卷204杨贲卷205包佶卷206李嘉佑卷207李嘉佑卷208包何卷209贾邕卷210皇甫曾卷211高适卷212高适卷213高适卷214高适卷215李栖筠卷216杜甫卷217杜甫卷218杜甫卷219杜甫卷220杜甫卷221杜甫卷222杜甫卷223杜甫卷224杜甫卷225杜甫卷226杜甫卷227杜甫卷228杜甫卷229杜甫卷230杜甫卷231杜甫卷232杜甫卷233杜甫卷234杜甫卷235贾至卷236钱起卷237钱起卷238钱起卷239钱起卷240元结卷241元结卷242张继卷243韩翃卷244韩翃卷245韩翃卷246独孤及卷247郎士元卷248皇甫冉卷249皇甫冉卷250皇甫冉卷251刘方平卷252刘太真卷253王之涣卷254常衮卷255苏源明卷256刘昚虚卷257柳中庸卷258崔惠童卷259沈千运卷260秦系卷261任华卷262韩滉卷263严维卷264顾况卷265顾况卷266顾况卷267顾况卷268耿湋卷269耿湋卷270戎昱卷271窦叔向卷272韦元甫卷273戴叔伦卷274戴叔伦卷275张建封卷276卢纶卷277卢纶卷278卢纶卷279卢纶卷280卢纶卷281崔琮卷282李益卷283李益卷284李端卷285李端卷286李端卷287畅当卷288陆贽卷289杨凭卷290杨凝卷291杨凌卷292司空曙卷293司空曙卷294崔峒卷295苗发卷296张南史卷297王建卷298王建卷299王建卷300王建卷301王建卷302王建卷303刘商卷304刘商卷305陈翊卷306朱湾卷307丘丹卷308张志和卷309郭郧卷310于鹄卷311刘长川卷312刘迥卷313崔元翰卷314陈京卷315朱放卷316武元衡卷317武元衡卷318李吉甫卷319颜粲卷320权德舆卷321权德舆卷322权德舆卷323权德舆卷324权德舆卷325权德舆卷326权德舆卷327权德舆卷328权德舆卷329权德舆卷330张荐卷331段文昌卷332羊士谔卷333杨巨源卷334令狐楚卷335裴度卷336韩愈卷337韩愈卷338韩愈卷339韩愈卷340韩愈卷341韩愈卷342韩愈卷343韩愈卷344韩愈卷345韩愈卷346王涯卷347贾棱卷348陈羽卷349欧阳詹卷350柳宗元卷351柳宗元卷352柳宗元卷353柳宗元卷354刘禹锡卷355刘禹锡卷356刘禹锡卷357刘禹锡卷358刘禹锡卷359刘禹锡卷360刘禹锡卷361刘禹锡卷362刘禹锡卷363刘禹锡卷364刘禹锡卷365刘禹锡卷366张弘靖卷367张仲素卷368庾承宣卷369李翱卷370吕温卷371吕温卷372孟郊卷373孟郊卷374孟郊卷375孟郊卷376孟郊卷377。

    4.望洞庭这首诗描绘景色,该怎么写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5.次韵相酬的意思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如黄鲁直《次的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元稹、白居易之说。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至近代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全唐诗》卷283)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全唐诗》卷277)

    据傅璇琮先生《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元稹首创。

    6.开箱验取石榴裙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的《如意娘》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

    性巧慧,多权术,但同时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你列出的这首叫《如意娘》。最后一句常为女子引用来喻意为多情所伤。

    【按】诗题原注:“《乐苑》曰:《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 【看朱成碧】红颜消逝貌,人老珠黄啦。

    【比来】最近。 【石榴裙】绛色长裙,两边绣有对称的花样(我隐约记得这种裙子一般会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才穿)。

    此句意说,如果不相信为君留过的泪水,请开箱翻验红裙上的斑斑泪痕。

    7.唐诗都有哪些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李治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旗。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 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帝京篇十首 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 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 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 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 李亨 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 __颍王 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

    __信王 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__益王 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__李亨 王昭君二首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全唐诗共900卷 全唐诗库 全唐诗共900卷 第001卷 李世民 第002卷 李 治 第003卷 李隆基 第004卷 李 亨 第005卷 武则天 第006卷 李 贤 第007卷 鲍君徽 第008卷 南唐诸人 第009卷 徐 氏 第010卷 郊庙歌辞 第011卷 郊庙歌辞 第012卷 郊庙歌辞 第013卷 郊庙歌辞 第014卷 郊庙歌辞 第015卷 郊庙歌辞 第016卷 郊庙歌。

    8.古诗中的“次韵”是什么意思

    1.古诗中的“次韵”的意思是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2.“次韵”的读音:cì yùn 词语概念: (1)基本解释: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2)引证解释: 指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 步韵。

    世传次韵始于 白居易 、元稹 ,称“ 元和体”。 唐代元稹 《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

    原注:“ 乐天 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 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一说始于 南北朝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载 王肃 入 魏 ,舍 江 南 故妻 谢氏 ,而娶 元魏帝 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

    ’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 元 白 也。”

    基本含义: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 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 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如 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

    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 元稹、白居易之说。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 依韵。”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至近代 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

    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 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

    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

    (《全唐诗》卷283) 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

    (《全唐诗》卷277) 据 傅璇琮先生《 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 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 元稹首创。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和诗,只作诗 酬和,不用被和诗 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 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韵,亦称 步韵,就是依次用 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例文演示: 《水龙吟》宋·章质夫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 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次韵梨花》宋·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次韵刘景文见寄》唐·苏轼 谁上柬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 鹤孤。

    烈士家风字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 缺唾壶。

    文章欣赏 习惯在初春赏梨花,因为那种带雨的湿漉与沁凉,那种惊心动魄清冷之美,让人觉得这世间还有浊气没有玷污冷艳,所以爱上梨花是一种习惯,也是在寻找心灵栖息的高地。 在忙完了高三长长的补课后,终于有一点闲暇来到那片开着梨花的山坡。

    虽然这片梨林还没有花开成海,而那种透明与纯净的感觉却依然如昔。山尖上仿佛还有银白的积雪,天空是一望无际的纯蓝,使山的轮廓那样清晰,那样刚硬。

    这时,正好听着黑鸭子净如天籁的歌声,真有说不出的感动。美而清的梨花有雪融化的声音,仿佛是一筝古曲幽幽的流过山坡,而我分明看见那初春小河上漂过一丝新绿,如此明丽又如此沉静! 这种感觉让我仿佛穿越 嵇康的竹林,来到 陶渊明的东篱菊花下,于 兰亭静观 王羲之的流觞曲水,踏进古风依然的青石小镇,一位清韵犹存的佳人翩然从身旁走过。

    我的心沉静下来,抚摩着身旁的梨树,感受它的沁凉。 行走在梨林间,梨花白色的花瓣轻轻飘落在我身上,使我忍不住把脸挨近五瓣的梨花,这清冷而净洁的梨花,纤尘不染,为何你要凋谢的如此匆忙?我不禁有点黯然感伤,天资灵秀,意气殊高的花呀,难道真甘心于把你极致之美零落成泥?又一阵山风吹过,一片片的梨花翩然落下,我用手轻轻接住了一瓣,看着静静躺在手心的梨花,晶莹恬然,没有伤春悼红的哀怨。

    我的心蓦然一惊,白赛玉雪的梨花,你是想告诉我,你根本不在乎生命的长短吧?因为你素白的本色,清凉的逸意早已留存人世的意念里,根植于人们的内心,何须与桃红柳绿相。

    9.世界上62个国家的国籍,名称.首都(英文)

    亚洲/ Asia 国家country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首都/城市 阿富汗 Afghanistan 652 300 2192 喀布尔 Kabul 孟加拉国 Bangladesh 143 998 12 400 达卡 Dhaka 不丹 Bhutan 46 000 60 廷布 Thimphu 缅甸 Burma 676 581 4 640 仰光 Rangoon 柬埔寨 Cambodia 181 035 1 143 金边 Phnom Penh 中国 China 9 600 000 129 533 北京 Beijing/香港 Hong Kong/ 台湾 Taiwan/澳门 Macau 印度 India 2 974 700 102 700 新德里 New Delhi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1 904 443 20 790 雅加达 Jakarta 日本 Japan 377 800 12 678 东京 Tokyo 老挝 Laos 236 800 530 万象 Vientiane 马来西亚 Malaysia 329 733 2 270 吉隆坡 Kuala Lumpur 马尔代夫 Maldives 298 27.8 马累 Male (Maale) 蒙古 Mongolia 1 566 500 245 乌兰巴托 Ulaanbaatar 尼泊尔 Nepal 147 181 2 240 加德满都 Kathmandu 朝鲜 North Korea 122 762 2 355 平壤 P'yongyang 巴基斯坦 Pakistan 796 095 13 058 伊斯兰堡 Islamabad 菲律宾共和国 Philippines 299 700 7 515 马尼拉 Manila 新加坡 Singapore 647 389 新加坡 Singapore 韩国 South Korea 99 262 4 685 汉城 Seoul 斯里兰卡 Sri Lanka 65 610 1 900 科伦坡 Colombo 泰国 Thailand 513 115 6 178 曼谷 土耳其 Turkey 779 450 6 550 安卡拉 Ankara 越南 Vietnam 329 556 7 632 河内 Hanoi 文莱 5765 32.3 斯里巴加湾市 巴勒斯坦 Palestine 639 无 锡金 Sikkim 7 200 50 甘托克 欧洲 / Europe 国家(coutry)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首都名称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28 748 340 地拉那 Tirana 奥地利 Austria 83 858 818 维也纳 Vienna 比利时 Belgium 30528 1022 布鲁塞尔 Brussels 保加利亚 Bulgaria 110 993 823 索非亚 Sofia 克罗地亚 Croatia 56 538 450 萨格勒布 Zagreb 塞浦路斯 Cyprus 9 251 86.4 尼克西亚 Nicosia 丹麦 Denmark 43 094 531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芬兰 Finland 338 145 517 赫尔辛基 Helsinki 法国 France 551 602 6 019 巴黎 Paris 德国 Germany 356 970 8 209 柏林 Berlin 希腊 Greece 131 957 1 060 雅典 Athens 匈牙利 Hungary 93 031 1 009 布达佩斯 Budapest 冰岛 Iceland 103 000 27.5 雷克亚未克 Reykjavik 爱尔兰 Ireland 70 282 370 都柏林 Dublin 意大利 Italy 301 277 5 734 罗马 Rome 列支敦士登 Liechtenstein 160 3.2 瓦杜兹 Vaduz 卢森堡 Luxembourg 2 586 42.9 卢森堡 Luxembourg 马其顿 Macedonia 25 713 201 Skopje 马耳他 Malta 316 37.9 瓦莱塔 Valletta 摩纳哥 Monaco 1.95 3.3 摩纳哥 Monaco 荷兰 Netherlands 41 526 1 586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挪威 Norway 386 958 445 奥斯陆 Oslo 波兰 Poland 312 683 3 865 华沙 Warsaw 葡萄牙 Portugal 92 072 998 里斯本 Lisbon 罗马尼亚 Romania 237 500 2 252 布加勒斯特 Bucharest 俄罗斯 Russia 17 075 400 14 550 莫斯科 Moscow 圣马利诺 San Marino 61 2.5 圣马力诺 San Marino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20 256 199 Ljubljana 西班牙 Spain 505 925 3 940 马德里 Madrid 瑞典 Sweden 449 964 886 斯德哥尔摩 Stockholm 瑞士 Switzerland 41 284 724 伯尔尼 Bern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United Kingdom 244 100 5920 伦敦 London 南斯拉夫 Yugoslavia 102 173 1 062 贝尔格莱德 Belgrade 美洲 /Americas 国家(Country)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首都 安圭拉岛 Anguilla 96 1.2 The Valley 安提瓜岛 Antigua and Barbuda 442 7.1 圣约翰 Saint John's 阿根廷 Argentina 2 780 000 3 660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巴哈马 The Bahamas 13 939 30.1 拿骚 Nassau 巴巴多斯岛 Barbados 431 27 布里奇顿 Bridgetown 伯利兹 Belize 22 963 23.7 贝尔莫潘 Belmopan 百慕大群岛 Bermuda 53 6.4 哈密尔顿 Hamilton 玻利维亚 Bolivia 1 098 581 813 拉巴斯 La Paz 巴西 Brazil 8 547 403 16 390 巴西利亚 Brasilia 英属维尔京群岛 British Virgin Islands 153 2 罗德城 Road Town 加拿大 Canada 9 970 610 3 057 渥太华 Ottawa 智利 Chile 756 626 1 501 圣地亚哥 Santiago 哥伦比亚 Colombia 1 141 748 3 984 波哥达 Bogota 哥斯达黎加 Costa Rica 51 100 360 圣约瑟 San Jose 古巴 Cuba 110 860 1 118 哈瓦那 Havana 多米尼加 Dominican Republic 48 464 832 圣多明各 Santo Domingo 厄瓜多尔 Ecuador 270 670 1 217 基多 Quito 萨尔瓦多 El Salvador 207 20 603 圣萨尔瓦多 San Salvador 格陵兰 Greenland 2 175 600 5.6 Nuuk (Godthab) 格林纳达 Grenada 344 10 圣乔治 Saint George's 瓜德罗普岛 Guadeloupe 1 780 45 巴斯特尔 Basse-Terre 危地马拉 Guatemala 108 889 1 080 危地马拉 Guatemala 圭亚那 Guyana 214 969 78.2 乔治敦 Georgetown 海地 Haiti 27 797 765 太子港 Port-au-Prince 洪都拉斯 Honduras 112 492 654 特古巴加尔巴 Tegucigalpa 牙买加 Jamaica 10 991 255 金斯敦 Kingston 马提尼克岛 Martinique 1 100 38.1 法兰西堡 Fort-de-France 墨西哥 Mexico 1 967 183 9 630 墨西哥城 Mexico 蒙特塞拉特岛 Montserrat 102 1.1 普利茅斯 Plymouth 尼加拉瓜 Nicaragua 121 428 480 马那瓜 Managua 巴拿马 Panama 77 517 277 巴拿马城 Panama 。

    全唐诗juan27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