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三的游子吟

    1.收集唐诗三百首的其中十首.

    唐诗300首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咏鹅(洛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剃下.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古浪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金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碧云端.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 王孙归不归?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一望二三里(佚名) 一望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 八九十支花.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

    2.游子吟古诗

    游子吟

    【年代】:唐

    【作者】:孟郊

    【体载】:乐府

    【内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意: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3.游子吟 古诗

    【诗词原文】 游子吟 (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编辑本段]引【注释译文】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2、吟:吟诵。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6、寸草心:子女的孝心。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

    在这里“心”字双关。 7、三春晖:比喻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8、归:回来,回家。 译文 游子吟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 为及将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她忙着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 担心孩子一走很久才会回来。 谁能明白母亲无私的爱? 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 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英文版 A TRAVELER'S SONG The thread in the hands of a fond-hearted mother Makes clothes for the body of her wayward boy; Carefully she sews and thoroughly she mends, Dreading the delays that will keep him late from home. But how much love has the inch-long grass For three spring months of the light of the sun? 另外的一个英文版 A thread is in my fond mother's hand moving. For her son to wear the clothes ere leaving. With her whole heart she's sewing and sewing. For fear I'll e'er be roving and roving. Who says the little soul of grass waving. Could for the warmth repay the sun of spring.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计划反对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

    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

    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表达了感谢母亲的思想感情. 乐府诗的体名 "乐府"一词,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

    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后。

    4.《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游子吟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它把人类伟大的母爱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加以弘扬和歌颂,使之脍炙人口。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所作。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这是一首乐府体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全诗淳朴素淡、情真意切,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尤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

    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着一层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

    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转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

    次联,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

    “游子无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 “意恐迟迟归”的内涵。“短章蕴藉”(《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

    尾联,从“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化出,但较之原诗句,比拟切当,对比强烈,形象更为鲜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要解脱和抛却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难而前,锐意进取,冀报恩于万一。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唐诗三的游子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