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一年级唐诗10首

    1.一年级的古诗,有11首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3、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5、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6、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年级下册[本册共7首]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8、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9、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0、鸟(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11、春夜喜雨(节选)(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3、长歌行(节录)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谁能给我10首古诗.要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都没学过的 最好是五

    裴迪: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李颀: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张祜: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谢谢

    3.10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最好是小学一年级常见的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随意:任凭。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译: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4.一年级唐诗十五首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像天歌。

    白毛俘绿水,

    红掌拨清波。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语文第二册: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识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近,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一年级上册】

    画 唐朝•王维 静夜思 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村居清•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小池 宋•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5.【关于初一年级文言文的翻译求初一年级上学期,论语十则和古诗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赏析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龟虽寿》共十四句,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是一层,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第一层是开头四句.这四句的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诗人为了表现这一意思,没有采取直述的写法,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神龟,是龟的一种,古人常常用它来象征长寿,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所以诗中说“犹有竟时”.腾蛇,相传是一种像龙一样的神物,本领很大,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因此诗中说“终为土灰”.诗人在这里特别标举神龟和腾蛇,这是因为在迷信思想相当盛行的古代,神龟和腾蛇都被染上了浓厚的神学色彩,即使这样,诗人也断定它们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神龟和腾蛇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物种,那就自然更不在话下了.因此,诗人用神龟和腾蛇作比喻,不仅具有举一反三、以重代轻的典型意义,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以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开头这四句用的是借喻,只写出了用作比喻的神龟和腾蛇,至于被比喻的内容,则完全略去了.这样处理,不仅语言精练,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如何对待衰老和死亡,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及时行乐,虚度时光;有的慨叹迟暮,消极悲观.而曹操则表现了另外一种精神境界,这就是这首诗第二层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老骥伏枥”以下四句是第二层.这一层是全诗的中心.在写法上,这一层和第一层有些相似之处,也是运用了比喻,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老骥,就是老千里马.在古代,千里马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征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马俊倥偬的征战生涯的象征.在内容上,这一层上承第一层,一方面表现了曹操清醒地看到了自。

    一年级唐诗10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