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三首教案

    1.六年级10课古诗三首资料

    10、古诗三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抒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能熟练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课。二、教学重点 解诗意,悟诗情。

    三、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老大:年老。

    徒:徒然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板书:朝露----日希生光辉-----华叶衰 珍惜时间!东到海-----复西归?不努力-----徒伤悲!四、谈体会,读古诗,联系实际,试仿作最后两句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二、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三、交流,质疑。

    四、学习《出塞》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五、布置作业。

    我们学校响应我的“号召”,全面减负,我这篇教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大家看是不是更简而更精。多多指教!。

    2.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编写要每首300字

    《牧童》 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守望相助,过着和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村庄前六七里全是草地,绿草如茵,就像是铺了层绿色的地毯似的,草地中间零星的点缀着几个小土坡,土坡上也长满了绿草。草地牛羊成群,牛儿羊儿一会儿上了小土坡,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给草地增添了几分和谐的景象。

    那些小土坡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傍晚时分,只听见时断时续、由远而近的笛声渐渐响起,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悠然归来,那笛声悠扬飘逸,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牧童回家吃完晚饭后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爬上了树梢。牧童手中拿着笛子,迈着欢快的脚步又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中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尖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中浮现中一个个画面。

    过了一会儿,草地又回荡着这悠扬的笛声,牧童完全沉浸在欢快的音乐中。月儿也在为他高兴,向大地撒下千丝万缕皎洁的月光。

    《舟过安仁》 有一次,宋朝诗人杨万里坐着小船路过安仁县时,透过船舱的窗口,看见两边的河岸上覆盖青青的小草,像铺上了鲜绿的地毯,到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欣欣向荣。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舱,伫立在船头,举目眺望。

    这时,春风拂面,花香扑鼻,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于是,他张开双臂,深深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尽情地享受着这春天赐于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入耳中,定睛一看,原来不远处的河面上还有一只小渔船,船头坐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子。他俩一边划浆撑船,一边放声高歌。

    过了一会儿,这两个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随即又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桨,跑进船舱,拿出一把雨伞站到船头,将伞撑开。“咦,这时既不下雨,阳光也不强烈,他们拿雨伞干什么呢?”杨万里觉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

    好奇心促使他将船靠上前问道:“现在风和日丽,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两个小孩睁大眼睛,歪着脑袋,天真无邪地说:“我们这条船没有帆,撑开雨伞当帆用呗。这样,使船既能快速前进,又能省力气!”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

    他一面点头,一面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们俩太聪明了,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 《清平乐村居》 只听见在茅草屋中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作乐。

    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老夫妻。老公公喝了点酒,脸上泛起了红晕。

    老婆婆带着醉意说:“你瞧!我们家大儿子多勤劳啊!在这烈日当空的天气里,还去豆田里锄草,就像当年的你,为了让我嫁给你,为了给我爹留个好印象,还顶着大太阳去豆田里锄草。”老公公听后便深情地说:“是啊!想当年的你是多么心灵手巧,只要针线或竹条到了你手上,编制出来的样样是珍品。

    我们的二儿子多像你啊!你瞧!他正在大槐树下编鸡笼呢!瞧他那认真劲儿,就像在编供品!”老婆婆开心地说:“最可爱的是我们小儿子啦,他正趴在溪头,悠闲地剥莲蓬呢!他是何等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对呀,对呀,小儿子如此调皮可爱,或许以后能中个状元呢!” 这户人家就这样过着怡静安宁的田园生活,这其乐融融、幸福平安的一家真让人羡慕。望采纳O(∩_∩)O~。

    3.【>诗中描写的景物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写景状物:“名家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老舍笔下景物描写范例: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景物描写关键是你所“看”到的描写景物的“五个结合” 一、定 要与 移 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 定点 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教科:《抄描写景物的句段》教学设计教科:《抄描写景物的句段》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1.展开话题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游览了祖国的一些风景名胜,如庐山、日月潭、黄果树瀑布欣赏了美丽迷人的风光,使我们对祖国有了新的认识.·教科:《摘抄描写景物的句段》教学设计教科:《摘抄描写景物的句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经常积累描写优美的句段,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2、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3、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鉴赏能力.。

    4.四年级第一课的教案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古诗词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需熟练背诵。

    首先,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只有出声诵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还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其次,要阅历肤浅的现代儿童去深刻理解古代诗人在特定情境中表达的情感志趣,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了解大概诗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再次,教材中选编的古诗都是古诗中的精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经典性。

    不仅需要熟练背诵,而且应该在以后任何时候都能脱口而出。基于以上“三要”,在古诗教学中,我把诵读贯穿始终,并且层层推进,第一个层次要求“会读”,第二个层次要求“读懂”第三个层次要求“吟诵”。

    在诵读中读熟诗句,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读中体会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二、教材分析《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静”是全诗的血脉,“独”是全诗的诗眼。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地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整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声。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

    诗句充满了语言美和韵律美。但是对学生来说,诗中有些字词难免有些深奥,如“相和”、“白银盘”、“青螺”,对于一个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领悟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

    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

    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三、学情分析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

    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像画面,体会意境。

    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五、重点难点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六、教学策略和手段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七、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

    《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评析:[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和学生聊李白,背诵李白的诗歌,让学生认识了一个丰富的,丰满的李白,同时也为学好新课打下了基础。]二、会读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古诗百花园中一朵清新、雅致的小花。

    谁来读一读题目?(生读)1、学写“亭”字师:这个“亭”字是我们今天要求写的字。看到过亭子吗?跟我们的这个字有没有联系呢?(生答)师边简笔画亭,边说“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

    5.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Ⅰ——数重山:几重山。

    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聒碎:“聒碎乡心梦不成”,这里指帐篷外,寒风溯雪之声惊醒了将士们的思想梦,更加怀念家乡。

    Ⅱ《泊船瓜洲》描写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心中十分惆怅。 季节_未知 景物_月亮 诗人触景生情,写下此诗抒发情感。

    《秋思》是诗人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季节_秋 景物_秋风 此诗叙述寄家书的事情,抒发思乡之情。

    《长相思》是描写出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一首词。写的是戍边打仗的将士,在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夜不能寐的情景。

    季节_冬天[自认为- -。

    ]景物_雪Ⅲ以上三首诗词根据不同的季节,抓住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虽然表达方法不同,有写景抒情、叙事抒情以及写景、叙事相结合等方式,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主题,那就是思念家乡。

    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Ⅳ至于故事- -。

    没有。就是写比如说,张籍遇到老朋友正好要路过家乡,老友相见的喜悦可以略写一下,然后回家时写家书,将信递给捎信人时的千叮咛万嘱咐,看着捎信人即将离开又立即夺过信件,然后又检查一遍。

    说白了就是把诗意写得更细致,中间可以多些对话描写什么的。

    唐诗三首教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