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300首和唐诗宋词的解释

    1.唐诗三百首全集及解释

    - 23 - 边塞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赠内人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集灵台二首之一 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 “录”加竹头) ,太真含笑入帘来。集灵台二首之二 张祜- 24 -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杜牧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5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 。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赠别二首之一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二首之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 26 -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笔。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为有 李商隐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瑶池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已凉 韩□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27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杂诗 无名氏 尽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清平调三首之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三首之二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三首之三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唐诗宋词及诗词的意思

    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宋词: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3.唐诗宋词三百首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秦观: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岳飞: 满江红 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李煜: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林逋: 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王观: 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康与之: 长相思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

    相逢九里松。 辛弃疾: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满意请采纳。

    4.关于《唐诗宋词300首》

    《唐诗宋词三百首》

    作者:邱文伟 主编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ISBN:9787807142034 / 7807142030

    出版时间:2006-1-1 丛编项:无。

    简介:,些许闲暇,打开《唐诗宋词三百首》,直接与古代文豪画匠对话,感悟他。读者阅读并达到对诗词发展脉络的整体认训。衷心地希望《唐诗宋词三百。

    《唐诗宋词三百首:影画版》

    作者:应炯[等]品赏;王仁定[等]摄影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734087 / 7561734085

    出版时间:2004-2-1 丛编项:大雅藏书 影画版

    简介:眼的图画。影画版《唐诗宋词三百首》既是读图时代的回响,也是传统的延续。本书选编者选取了唐诗、宋词中的名作各150首加以精心点评。

    《唐诗宋词三百首》

    作者:郭漫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801838742 / 7801838742

    出版时间:2007-1 丛编项:无。

    简介:与完善中不断成就更加完美的自我。唐诗、宋词是两朵并蒂绽放于世界文。课标对学生读物的要求,重新编辑整理唐诗、宋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并。

    《唐诗宋词三百首:全本》

    作者:万书红主编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ISBN:9787805949116 / 7805949115

    出版时间:2003 丛编项:无。

    简介:暂缺简介。

    《原注唐诗宋词三百首:珍藏版》

    作者:(清)蘅塘退士,(清)上强村民编 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

    ISBN:9787536327467 / 7536327463

    出版时间:1995 丛编项:无。

    简介:暂缺简介。

    《宋词三百首:鉴赏·配图本》

    作者:亿兵,丽奇评注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7053855 / 7207053851

    出版时间:2002 丛编项:无。

    简介:唐诗宋词三百首。选收宋代著名作者并且流传广泛的词作品300首,每首都有配图、注释和评析,还有作者简介。

    5.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 【名称】《静夜思》[1]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 【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3] 注释译文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床:有五种说法。⑴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静夜思>诗意图》。

    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 一种坐具)。

    [4] (3)疑:怀疑,以为。 (4)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5] 版本说明 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床前明月光”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

    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

    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

    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却是“举头望山月”。

    直到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58年的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6]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

    经过“改动”了的《静夜思》比“原版”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床前明月光”版比“床前看月光”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静夜思>》(《文史知识》1984年第4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月光”是无形的东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会错当成“霜”了。

    而说“明月光”,则似不经意间月光映入眼帘,下句逗出“疑”字,便觉得很自然;何况,“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说法不免带点文人气——文人诗中,往往将月亮区分为“山月”“海月”等,“明月”则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

    所谓“篡改说”、“山寨说”实在是言过其实。有学者认为,“《静夜思》四句诗,至少有50种不同版本,并且你很难知道哪一种抄本更接近‘原本’。

    我们现在熟知的。

    6.十首唐诗宋词及不少于300字的赏析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鹊桥仙 》 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的评论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诗歌是中国人浪漫精神、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诗以唐冠,宋以词我,说明了唐诗宋词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作为浓缩了唐诗宋词精华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被奉为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而备受推崇。自书成以来,伟人英雄,歌以咏志;达官巨贾,诵以怡情;家家户户,诗书传家。凡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都有《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的诵读声,而且还将伴着时代的风雨永远传诵。

    唐诗,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将中国的诗歌成就推向历史的顶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开启唐诗盛象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所谓的“初唐四杰”。处于初、盛唐之间,起着承前启后重要作用的诗人是陈子昂,他极力提倡“汉魏风骨”,对盛唐诗文豪放风气的形成起了重大影响。

    到了开元、天宝盛唐时期,唐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景象。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我国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而且人才济济。贺知章、王昌龄、王之涣、崔颢、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等名家,都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在创作方法和写作风格上,这一时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边塞派、山水派、田园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各领风骚,争奇斗艳。

    李白、杜甫的成就标志着唐诗的鼎盛,随后进入一个低潮。到了元和、长庆中唐年间,唐诗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佼佼者是白居易、刘长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李贺等。

    唐诗经过中唐的再度繁荣以后,到了晚唐,呈现出衰颓之势,但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两个重要诗人杜牧和李商隐。

    唐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今天,依然焕发着不灭的光辉,且历久弥香。

    词是宋代文学的灵魂,它继承着晚唐五代词体初兴的机运,经许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创作,发扬光大,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绩。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前期小令,是北宋词坛的第一批报春花,紧接着伟大文学家柳永的慢词创作给宋词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柳永的词广泛吸取民间音律的优点,以白描的手法叙事抒情,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与擅写恻艳之情的柳永不同,他的词以豪放著称。“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在苏轼以后,北宋词坛出现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格律词派,一散一整,各有所长。北宋末期则出现了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能于“苏豪”、“柳俗”和“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形成有名的“易安体”。

    南宋词坛因为北方的沦陷、国家命运的改变,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以辛弃疾为代表,贯穿其词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念。这样,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被移植到爱国主义的沃壤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著名的词人还有陆游、文天祥、刘克庄等。

    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宝藏。经和唐诗一起,成为滋养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药石。

    本书特色

    唐诗宋词300首和唐诗宋词的解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