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阳明先生是谁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

    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号阳明),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阳市修文县境内),驿馆破败不可居住,乃居于馆旁山洞,其洞因而得名阳明洞,是贵阳名胜古迹之一。

    其学说世称“心学(继承陆九渊之‘心学’并加以完善)”,”。

    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如今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阳明祠”就是为了纪念“王阳明”先生而修建的。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

    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

    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并以此作王守仁立像

    [1]为讲学的宗旨。

    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天理即是人欲”;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

    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

    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

    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

    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

    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

    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

    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

    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

    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

    他的弟子与心学影响了很多人:徐阶,张居正,海瑞,陶行知等,名扬海外!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他写的《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

    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

    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

    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无暑葛衣寒。

    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王守仁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余姚“四碑亭”,留有纪念他的碑亭。

    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

    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

    横额:真三不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