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诗词正确问题

    秋风亦西风,春风亦东风,不同版本可能会不同,意思是一样的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花月痕》,清人魏子安所作小说。

    此书是后来鸳蝶派的滥觞,象徐枕亚的《玉梨魂》从小说名字和内容都是学它的。

    这部书有名,其实也只有名在里面的诗词,缠绵悱恻,哀感顽艳,都是香奁体。

    清末的文人很欣赏这些诗,张恨水早期的小说里也常引用这里的诗词。

    如果满分为一百分的话,小说最多只能打个六十分,诗却可以打上七十。

    可这些诗也过于绵软香艳,读过一些,就觉得无味了。

    我初读此书是在中学里,十多年了,记得的只有两句:"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这两句因为太有名了,很多人都能上口,可知道它出自于《花月痕》的,又有几人?不免有点数典忘祖了。

    清末这一类小说颇多,但写得好的并不多。

    除了《花月痕》以外,陈森的一部有点变态的《品花宝鉴》写得还不错,但里面的诗词却比《花月痕》差远了。

    如果《品花宝鉴》还能打个六十五分,那里面的诗最多也只有五十分了。

    《花月痕》里,因为诗词实在太多,每一回都有诗,但大多都千篇一律,多选也无谓,选上一词一诗可矣。

    尝鼎一脔,可知全味,尽管这全味不见得如何味道好。

    第十五回诗: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此诗是书中女主角杜采秋写给男主角韩荷生的。

    这首诗,依我看来,也是全书中最好的一首。

    而首二句,又是一诗之冠。

    一首诗,起二句太好,并非好事,试读古来的名句,有哪一句是一首诗的起句?起句起得太好了,后面的句子就成了狗尾续貂。

    象此诗,有了头两句,后面的几句读过便忘。

    其实这两句诗本是一对,也不适合作起句,何况这两句,已是意尽,再接些滥熟之句,反而多余。

    第二回词:

    台城路

    萧萧落叶西风起,几片断云残柳。

    草没横塘,苔封古刹,才记旧游携手。

    不堪回首。

    想倚马催诗,听莺载酒。

    转眼凄凉,虚堂独步迟回久。

    何人高吟祠畔,吊新碑如玉,孤坟如斗。

    三尺桐棺,一杯麦饭,料得芳心不朽。

    离怀各有。

    洒泪堕春前,魂销秋后。

    感慨悲歌,问花神知否。

    "孤坟如斗"句,"孤"字原作"狐"字,不通,且对"新"字,无疑是"孤"字。

    此字我妄改,想必也不是很离谱。

    此词是第二回男主角韦痴珠题花神庙的词。

    花神庙在小说里是一种象征,此词是小说中第一主人公韦痴珠出场的第一首词,自然应该很好了,但此词也只是一般,象"新碑如玉",比拟不伦,有点杂凑之感。

    小说里说"亭外孤坟三尺,春时葬花于此,或传某校书埋玉之所。

    "那坟自不会是葬花,世上恐怕没人会那么无聊,葬个妓女(校书)自有可能。

    词里是把坟中当后者解,无非是吊古伤怀。

    一部小说里,连篇累牍的都是诗,我觉得他写小说似乎只是为了把自己的诗塞进去,小说反成了附属,不免本末倒置了。

    象此词,用在这里,其实也只是炫才使气,没有的话,对情节发展也没什么影响。

    而诗词太多,也喧宾夺主,至少我读此书,记得的也只是几句诗,情节一般没什么印象。

    我读的这部是八十年代初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的定价一元二角二分,共453页。

    点校得不太好,时有标点错误,象十九回里,有一句是"却是将《池北偶》谈李闲、谢玉清一则衍出来","谈"字应属上。

    另外前面那个"狐"字,我想也多半讹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