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饮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

    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

    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2)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

    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

    (3)民居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

    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

    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4)生儿育女

    蒙古族人民对于生儿育女极其重视,所生婴儿无论男女,均在婴儿落地后即在家门外树立标志。

    如生婴儿为男的,即用榆树枝条削一付一尺五寸至二尺的弓矢,挂在门外。

    如所生婴儿为女的,就在门外挂一个红布条。

    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洗礼仪式,备办酒席招待亲朋,以示报喜。

    洗完后用羊皮襁褓把婴儿包起来,并以传统习俗用黄油等奶食涂抹婴儿额头,祝福他健康成长。

    这是一种古来习俗,现今已无人这么做了:“草原的宝贝包在羊皮襁褓中”。

    婴儿满月时,再次屠牛宰羊,张设酒宴大飨亲友,以示庆祝。

    亲友所赠礼品中,唯婴儿外祖父母的最重,如是冬季,赠送各种讲究的裘皮,夏季多为绸缎、布匹,如果婴儿的外祖父母家生活富裕,还要送牛羊或骏马。

    (5)待客忌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

    来蒙古包作客,不但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还会感受一些从未接触,从不知道的民族文化。

    当然,在进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习俗和禁忌,否则,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随意行事,不但会闹笑话,而且会令蒙古族同胞不高兴。

    扩展资料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蒙古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

    他们的谚语中说:“尊敬德高的人、敬爱年老的人”,“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等等。

    这些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