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如何让学生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是许多老师费尽心机思考的问题。

    我们经常发现,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却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课堂上我们反复强调学生要用心听、用心记,但往往忽略了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

    每个人的记忆都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如果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将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的基础。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汉字,经过识字教学对字进行辨识、读写,把字储存在头脑中(存储),过后再见到这个字,才能正确地读出来(提取),甚至能默写出来。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记忆的规律,有意识地使小学生获得巩固知识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智力,将会让语文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能够迅速识记和回忆事物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注意力,使之保持高度集中,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记住汉字的音、形、义、笔划结构,这些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都是很枯燥的事情。

    繁琐的机械记忆让孩子感到十分吃力,如果在识字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游戏,将会大大地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例如在学习生字“朝”时,我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十日十月。

    几个学生马上就猜出来了。

    我便让猜中的学生上台进行书写演示,这样学生记得又快又牢。

    在学习对对子时(一年级下册《识字三》),我先引导学生玩游戏,以 “天-地”这样简单的对子入手,再一步步扩展,如下:“天上-地下,天上飞-地下爬,天上小鸟飞-地下蚂蚁爬,天上小鸟快快飞-地下蚂蚁慢慢爬……”通过游戏,学生理解了对对子的基本形式,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就会事半功倍。

    又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二年级下册)时,我先让学生比赛唱关于春天的歌曲,有的唱《春天在哪里》,有的唱《春天花会开》,有的唱《祖国的春天》……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学习也更加投入了。

    二、将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应以意义识记为主。

    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需要将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互相配合,才能收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作用。

    意义识记的基础是理解,经过理解的东西,将会记得迅速、牢固、持久,回忆起来也容易。

    在教学中应以意义识记为主。

    但是,意义识记又必须有机械识记帮助,才能保证识记的精确性,如背诵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便是两种结合起来,互相配合的结果。

    例如在学习《村居》这首古诗时,许多学生觉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很难记住,这时,我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图片进行理解,感受初春绿草发芽,黄莺飞舞,杨柳拂堤的美景,再经过反复朗诵加深印象,十分钟后,三分之二的学生已经能准确地背诵全诗,并且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最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画画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三、声像结合,开发学生的长时记忆,增强学生记忆的持久性。

    当前公认的记忆有三种存储模式,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其中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存时间是有限的,而长时记忆的容量则是个天文数字,就像是一个无限大的仓库。

    怎么样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转变为长时记忆呢?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声像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

    我们听过的歌曲,往往会很快忘记歌词或旋律,但假若看过一部电影,无论过了多久,我们都可以依稀回忆起其中的情节。

    声音与视像相结合,将会唤起我们的情绪体验,增强记忆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由于空间与时间的阻碍,学生并不能得到深切体会。

    此时,我通过播放教学录像,让学生观看了昔日繁荣辉煌的圆明园、英法联军的烧抢掠夺的场面,以及今天沦落为一片废墟的圆明园。

    看完后,许多学生纷纷表示愤怒、惋惜,他们用激动、昂扬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了课文,那一幕幕场景交织着文字,在他们脑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四、根据遗忘规律,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已学的知识。

    尽管记忆有极大的容量,但遗忘也常常困扰着我们。

    最早对遗忘进行研究的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即在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在开始的短时间内遗忘较多,过了较长时间以后,遗忘的发展就慢了,遗忘得也少了。

    根据遗忘规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帮助学生和遗忘作斗争。

    那么,怎样组织学生的复习呢?

    (1)及时复习。

    昨天学习过的知识,最好利用今天课堂的几分钟时间进行巩固检测,加深印象。

    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最好抽出时间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再进行下一单元的学习。

    (2)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

    复习方法单调,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并感到疲劳。

    多样化的复习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新颖,容易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采用调动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例如,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就能提高记忆效果。

    还有把需要的知识加以组合,变成活动的或有规律排列的对象,也会显著提高复习效果。

    (3)尝试回忆与复习阅读相结合。

    在复习时,不要单纯地一遍遍地阅读,这样效果不好。

    应该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前就积极地试图回忆,回忆不起来再看书,这样容易记,保持时间长,错误也少。

    (4)避免过度学习,引起疲劳、注意力分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一般而言,重复学习的程度达到50%时效果最好。

    例如,当要识字某篇文章时,如果读6遍就刚好能够记住时,那么最好多读两、三遍,就能达到更好的识记效果。

    如果过度的重复学习,容易引起学生厌烦的情绪。

    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记忆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