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苏轼《蝶恋花》的写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

    此词为苏轼于惠州时所作。

    写暮春景色与伤春之情,却不同于一般的伤春词,惜婉之中有豪语,以超脱的态度淡化悲愁之情,跳出了仅仅伤春的境界。

    首句“花褪红残青杏小”,看似伤尽春花凋落,实则由衰亡中点出新生∶花虽将尽,果却待熟。

    生与衰的对立,于 词人高妙的构思下得以统一,使人在感染几分悲凉后又意识到生机。

    二、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洗炼而不落俗套。

    “燕子飞”,本是动态,词人于其后加一“时”字,即将这“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绿水人家”,本为静态,词人却以一“绕”字使之动态顿生,化静为动。

    “枝上”两句先跌后扬。

    “柳棉吹又少”以一“又”字,点出絮花飞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情溢然纸上,余韵无穷,极尽婉约凄艳。

    故清人王士祯评曰∶“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然而东坡高绝处,乃是不拘于婉约,于其后以“天涯何处无芳草”另拓出一片空远意境。

    顿时尽扫前辞萎靡之气,使词意不拘于伤春,而换以洒脱的襟抱。

    如此伤春情怀,又岂是“花间”等艳词所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