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说说大家喜欢的古诗··

    我喜欢词,李清照和李煜的。

    诗我喜欢李商隐的。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一】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

    相见欢①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

    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

    一种。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

    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

    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其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内心的愁闷。

    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以上具是写景佳作。

    写雨中梧桐,能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

    写缺月梧桐,则又是一番境界。

    苏轼语“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

    那么,此情此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会有怎样一种心境呢?下片中,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

    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还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

    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而今是尝尽愁滋味,而这滋味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

    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

    “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道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

    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

    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作到声情合一。

    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古瑟有弦五十条。

    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思读去声,因律诗不得一连出现三个平声。

    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

    【简析】:

    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

    五十弦,《 史记·封禅书 》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

    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

    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

    “ 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

    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

    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

    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 。

    望帝的传说见《 寰宇记》说 :“ 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 。”子规即杜鹃。

    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

    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 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

    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孙权谓其父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珠”、“玉 ”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

    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

    “此情 ”总揽所抒之情,“ 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

    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 ,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