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13年高考诗词鉴赏

    13年高考诗词鉴赏

    中教联盟老师:祝好

     2013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1.(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句。

    (1分)〖答案〗桃花流水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 〖答案〗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纯净。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4分) 〖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2.(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

    《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同:孤独。

    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

    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

    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

    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

    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

    2014高考复习全攻略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提前招生家长专区报名咨询

    法。

    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3.(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4.(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客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③,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 

        答: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

    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答出故事梗概的,给2分;答出“欲辩不成书”意思的,给1分;答出“哀今征敛无”的,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答:“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2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福建卷)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分) 

    送何遁山入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答:             

    (1)答案:【要点】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答案:【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6.(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 

    参考答案:①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②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7.(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

    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 (2)(5分)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8.(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

    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 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义(2分) 

    (2)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在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

    诗做简要分析。

    (4分) 

    (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9.(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分)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10.(新课标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  

    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是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得2分,分析3分)。

      

    9. (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有无从说起,以致在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知道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分析3分)。

       

    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1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12.(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13.(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