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每年入伏入九的开始是怎么算出来的

    每年入伏入九的开始是怎么算出来的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每年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间如果有四个庚日,中伏就为十天,如果有五个庚日,中伏为二十天,大多数年份中伏都为二十天。

    从冬至开始数“九”以计算时令。

    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冬至日(今公历12月22日前后)算起(冬至日叫“交九”,意味着数九寒天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数满九九八十一天(至公历3月12日前后)便是“出九”(数九结束,出了数九寒天)。

    扩展资料:

    老北京的习俗,冬至日起要画“九九消寒图”,这一习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记载,这图是一幅梅花图,画一枝梅花。

    上面有81个花瓣(代表九九八十一天)。

    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瓣。

    待过完这81天,81个花瓣也全染过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

    而且在明代北京,还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图”,而且在这图旁还有《九九歌》。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冻河开,八九雁归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此首《九九歌》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较广。

    反映了华北地区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与关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九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