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高中古诗鉴赏到底怎么鉴赏

    高中古诗鉴赏到底怎么鉴赏

    高考古诗鉴赏,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首先读懂并概括出该诗创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景、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主题)。

    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古诗的内容。

    我们知道,古代诗歌虽然浩如烟海,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①送别诗。

    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别后的思念。

    ②怀古诗。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 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

    ③边塞诗。

    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或者表现战士们在戍边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者表现对战争的厌恶。

    ④写景咏物诗。

    它是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

    或者通过借景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通过借景借物表达自己的品质。

    ⑤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鉴赏古诗一定要先从内容上掌握、区别好这几种类型。

    因为不同类型的诗在题目的本身、语言的使用、描写的叙述上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送别诗的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怀古诗则多用“感、怀、忆”等字眼,这些字眼直接点明了诗歌的性质、题材。

    送别诗写景物是为了渲染离情别绪,怀古诗写景物是为了形成对比,表达昔盛今衰之情……。

    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特点,如果把握住这些不同类型诗的特点,也就基本上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主题,就为鉴赏领悟全诗打开了一扇大门。

    二、微观入手,从“点”突破。

    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人张伟明曾撰文解释: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论。

    高考以主观题形式出现的古诗鉴赏,更接近文学鉴赏规律,无疑是抓住了古诗鉴赏的真谛,但是高考命题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古诗鉴赏的考查“不可能是完全开放的”,它必须是“带着镣铐跳舞”,即在放开手脚的同时对试题加以必要的限制,答题切入点不宜太大,只能聚焦于诗中最为出彩之点,就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某一方面加以设问。

    譬如2003年的考查是从“诗眼”的辨析把握诗歌的意象,2004年各省题的古诗鉴赏的考查形式仍跳不出这一窠臼。

    因此,微观入手,从“点”突破,即通过对“点”的挖掘、突破,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是鉴赏古诗的诀窍。

    那么,如何微观入手,从“点”突破呢?1、从意象入手。

    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夕阳”、“断肠人”等意象,就可悟出全诗主旨是揭示游子寂寞而凄苦的情怀。

    2、从诗眼入手。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抓住“咽”、“冷”这两个传神的字加以分析,就可以领悟所显示的是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3、从修辞入手。

    古人写的诗歌,一般很少把自己的意思平铺直叙地说出来,总是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委婉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要鉴赏诗词,就必须抓住并深究这些修辞方法所表现的含义,就可悟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4、从表达技巧入手。

    表达技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抓住诗歌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表现手法(用典、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等)进行鉴赏。

    三、示例阅读下面古诗,回答有关问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笛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指灵州城,贞观年间唐太宗曾于此受突厥降,故史家称之为受降城。

    (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解题步骤:第一步:纵观全诗,可以从诗中特别是末句“征人”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第二步:根据边塞诗的特点就能回答第一问:这首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第二问主要是考查表达技巧。

    全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第三句写声(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用的是烘托、铺垫的写法,即通过前三句的层层烘托、铺垫,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感情。

    南乡子唐?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所表现的主旨是什么?(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解题步骤:第一步:宏观把握:从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思乡诗。

    第二步:微观入手,从“意象”方面突破。

    词中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渲染了离愁别恨、思乡之情用的是借景抒情。

    这样就回答了(1)(2)两个问题。

    第(3)问,实际上是用了反衬的修辞,“潮退了,天晚了,然而思乡却不得返乡,通过反衬,更突出了强化了思乡之情。

    四、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有关问题: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飞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依。

    以上两首诗都写了“山中”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第一首诗,从一、二句特别是“念将归”可看出这是一首羁旅诗,再从“高飞晚”、“黄叶飞”这两个意象来看,描绘的是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它烘托了“悲”与“念”的复杂心情,抒发了作者寄寓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

    第二首诗从“白石”、“红叶”、“空翠”这些意象来看,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营造,一幅色彩斑斓而富有变化的“胜春朝”深秋图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悦之情。

    )高考古诗鉴赏题复习指导今年高考,古诗鉴赏题已不像往年那样出客观题,而改为主观题考查,这一变化增加了答题难度。

    根据在复习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提几点意见,供考生参考。

    一、弄清鉴赏范围,避免答题无从下手。

    有些同学见到古诗鉴赏题,左看右看,干急无汗,交了白卷。

    究其原因,不知鉴赏什么。

    其实,我们鉴赏任何文学作品,不外乎思想内容(内容)和表现手法(形式)两大方面。

    内容方面,研究诗中写些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观点等等。

    形式方面,研究炼意炼句、情景交融 、 渲染烘托、对比照应、比喻对偶、风格用典、想象创新等。

    例如鉴赏李白《越中览古》:“越玉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唯见鹧鸪飞。

    ” 从内容上看,诗人游览越中,想起了历史上吴越争霸战争。

    “越王勾践破吴归” ,交待了战争的结果,使读者联想到越军浩浩荡荡得意归来的情景。

    “战士还家尽锦衣” ,写战士们都得到了赏赐,不再穿铁甲,都穿上了锦衣。

    “尽锦衣” 仅三字,就把战士们的喜悦和骄傲之情烘托了出来。

    而越王呢,何止踌躇满志,他变得荒淫逸乐起来,如花似玉的宫女站满了宫殿。

    可是现在怎么样呢?仅有几只鹧鸪飞来飞去而已。

    由此可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昔盛今衰的不尽感慨。

    从形式上看,运用鲜明的对比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

    前三句极写越国的光荣和繁盛,末句突然一转,极写现在的冷落凄凉。

    前后情景,对比强烈,增强了表现力。

    二、弄清鉴赏术语的含义,避免所答非所问。

    高考不考名词术语,但不回避使用名词术语。

    假如不理解题目中术语的含义,就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现象。

    例如试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春花。

    )的浪漫主义特色。

    有的同学不理解“浪漫主义” 的含义,把一二句作为重点,分析作者所写的实景,阐述这首诗抒发的诗人盼春的急切心情,而对运用拟人、比喻、想象等手法的最富浪漫主义特色的三四句却未提及。

    因此,对于鉴赏时常用的术语,诸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婉约、含蓄、明快等等,必须理解。

    三、掌握答题方法,避免含混不清。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有论点,有论据,最好先写论点后写论据(当然也可先写论据后写论点)。

    如果语无伦次,观点模糊,就会失分。

    例如:简析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超过150字。

    答:这首诗通过梅花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描写,表现诗人誓与世上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志向与追求(以上是思想内容方面的论点)。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虽屡遭罢免,但志向不改,如同驿外断桥边的梅花,虽遭风吹雨打,零落成泥,依然香如故(以上是思想内容方面的论据)。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以上是艺术特色方面的论点)。

    诗人塑造了一个敢于同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梅花形象,实际以梅自喻,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志向(以上是艺术特色方面的论据)。

    四、变客观题为主观题,克服无复习资料的困难。

    由于古诗鉴赏以往都用客观题考,现在乍一变成用主观题来考,复习资料几乎没有。

    而老资料上的客观题很多,我们可以将客观题变换成主观题来做,以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下面是晚唐诗人聂夷中的《伤田家》,对它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二月粜新丝,五月卖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宴,只照逃亡屋。

    A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写田家虽然贫困,但尚有“丝” “谷”可卖。

    B “眼前疮” 和“心头肉” 是比喻的写法,“眼前疮” 喻眼前急难,“心头肉” 喻“丝” “竹” 是农家命根。

    这两句揭示出血淋淋的社会现实。

    C “绮罗宴” 与“逃亡屋” 形成鲜明对比,更增强了诗的力量。

    D 全诗言简意丰,充满诗人对田家的同情,对君王的讽刺。

    这是一个客观题,答案为A.二月养蚕还未开始,无丝可卖,五月秧刚下田,无谷可粜,农民为了活命,不得不把丝谷以贱价预卖。

    根据这个客观题,我们可以换成以下几个主观题来做:1、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不超过120字)2、这首诗是怎样运用比喻和对比的?(答案不超过120字。

    )3、 试析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案不超过150字。

    )此外,还可选读《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等书,每看一篇鉴赏文章,都有意识地编出几个主观题来做。

    追问

    你是逗逼吗

    追答

    这是《楚江怀古》(作者:马戴)里的诗句

    ‘生’‘ 夹’二字,形象描述了明月从广阔湖面上升起的动态与乱流从苍山上滚滚而下的过程; 广泽明月苍山乱流是静物,动静结合形象展示了一幅宏大的场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 静的,但一个"生"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苍山夹乱流","苍 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 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喧闹的 滔滔江流,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