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时首先应该注意的。

    一首好诗至关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

    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从而,也就失去了诗意美。

    诗是很讲究意境的。

    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的意境的重要性。

    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曲赋,都蕴含美的意境。

    作为抒情文体的典范,诗歌更具有期独特的意境美。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和欣赏诗歌时,要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

    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

    意与境合,就形成了意境,优美的意境总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我认为意与境的交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一、情随境生

    诗人先前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在生活中遇到某种物景,忽有所悟,思绪满怀,于是会借着对物景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达到意与境的交融。

    《文心雕龙。

    物色篇》:“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说的就是由意及境的过程。

    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这类例子: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阳头扬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诗中的人物随境生情。

    诗人自己随景生情达到意境浑融的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王》:“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

    愁因薄幕起,兴是清秋发。

    ”《宿中同庐江寄广陵旧游》:“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日照一孤舟。

    ”崔景页 《黄鹤楼》:“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上,烟波江上使人愁 。

    ”在这类诗中,诗人的情思意念都是由客观物景触发的,由境及意的脉络比较分明。

    有的诗更写出情意随着物景转换而变化的过程,如柳永《夜半乐》这首词共三叠,层次很分明,景物的转换引起感情的变化,感情的变化又反过来改换了景物的色调,可以说是达到了“意与境深”的地步。

    情随境生,“情”固然是随境而生,但往往是原先就有了,不过隐蔽着不很自觉自己,耳目一旦触及外境,遂如吹皱的一池春水,唤醒了心中的意绪。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