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对红楼梦中薛宝钗这个人物的评价

    对红楼梦中薛宝钗这个人物的评价

    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是多侧面的、复杂的。

    作者“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作模式,写出了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即她有优点,也有缺点。

    其中慧质、恬淡、宽厚、豁达大度、博学、迎合奉承、城府很深、冷酷无情是具有代表性的。

    下面是我们对她的性格的具体分析:

    一、 慧质

    她天资聪慧、博学宏览。

    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有广泛的涉猎。

    连以“杂事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

    二、 恬淡

    曹雪芹写宝钗极力突出其朴互淡雅的形象。

    如第八回对其住所环境的描述“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还有四十回写蘅芜院:“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己。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俗话说“观人行,知人性”,从一个人的爱好就可以看出几分该人的性格的。

    宝钗不喜欢涉及是非,不喜欢争风出头,所谓“藏拙守愚,安分随时”,想来和这有极大的关系的。

    五十五回王熙凤说她“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

    有人用这种明哲保身式的处世之道说明宝钗的虚伪和世故。

    然而宝黛也是不喜出风头,不喜有涉是非的。

    三人同样了解世俗的浊恶。

    为何宝玉、黛玉成了正统的叛逆,可宝钗却成了正统的信徒!显然,这在常人看来都是很难理解的。

    其实,宝钗这种态度和她的生活环境有关,薛家是商人和官宦的结合。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她深知这种环境中各种关系的复杂和斗争的激烈,因而只能选择一种逃避的方式让自己的心灵有片刻的清静,但是在旁人看来这就是明哲保身。

    三、 宽厚

    第七回讲宝钗的“热毒”后紧接着说“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

    ”(甲戌侧批: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何如治之。

    )意思明显是说 ,宝钗比黛玉,凤姐要宽厚。

    林黛玉对于后进贾府的宝钗,一直存着戒心。

    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等回数,尽管黛玉一次次挖苦讥笑宝钗,可是宝钗却“浑然不觉”,从未心存芥蒂。

    后来黛玉自己也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

    ……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论口才,宝钗不比黛玉差,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开一个“负荆请罪”的玩笑,就搞得宝玉、黛玉二人面红耳赤的。

    然而看到“宝玉十分羞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

    从上面这些都可以看出她待人的宽厚,为人的真诚。

    四、 豁达大度

    史湘云要开社做东道,但是缺钱不好办事,宝钗资助她办了螃蟹宴;林黛玉的药需要燕窝,但是又不便和贾母凤姐张口要,宝钗从自己的月钱中拨出银两;邢岫烟的冬衣当掉了,处境窘迫,她命莺儿瞒住众人取了回来。

    如此等等,宝钗都给予了及时的援助。

    不但如此,她非常小心不把这些事张扬,给当事人留足体面。

    在戴着有色眼镜的评判来看,宝钗做这些全是为了拉拢,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

    然而,宝钗为何不在拉拢了人之后大胆地在其它事务上面下决断,当第二个“王熙凤”或“贾探春”。

    相反却依然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其实,她根本就看穿了世事,不愿意去淌这滩浑水.她和林黛玉都是世俗的反叛者,不过,林黛玉是以一种极为激烈的斗争方式来硬拼,而宝钗只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面对。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宝钗的豁达大度。

    五、 博学

    宝钗天资聪慧且十分博学,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

    她经史子集融会贯通,诗词歌赋也很精通,她对艺术、历史、医学以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涉猎,可谓博学杂收无所不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