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急求描写镇江北固山的诗词

    急求描写镇江北固山的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扩展资料: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

    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

    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当年北伐南在上半阕中,作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以此顺势写来,自然流畅,含蓄蕴藉,共蕴含了三层意思:

    一、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给作者带来的无限怅惘的感受:时间一如淘淘长逝的流水,不禁抺去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当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芜的“寻常草树”而已。

    二、由于世无英雄,奸臣当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经英雄辈出的锦绣江山痛落敌手,中原人民沦为异国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复故国的希望。

    此情此景,无不激起作者心中翻江倒海般的丧权辱国之痛。

    三、把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顿与历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屡被贬谪,遭遇坎坷,抒发了自己怀才而不能施展、有壮志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

    悲凉之感、怅惘之情,溢于言表,为全篇奠定了沉郁苍凉的情感基调。

    这三层意思,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感情饱满而真挚,情绪热烈而低沉,完美地勾画了一个忧国忧民、急于收复故地却又屡遭排挤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燕、后秦时,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有气吞万里之势。

    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刘裕的居所,也沦落为毫不起眼的“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与气势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为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拔氏,由于准备不足,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

    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

    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胄不要草率出兵,但韩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仓促出战。

    直接导致了开禧二年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的宋金议和。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在此,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向切近的自身,开始追忆住事,回顾自己一生。

    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开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

    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绝。

    而作者虽一直极力主战,并为收复故国不畏艰难,戎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机会不来,于是心中自有一腔无从说起的悲愤。

    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

    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

    三是抒写忧虑。

    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小是辛弃疾的缺点,而这首词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