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苏东坡是怎样读书的

    苏东坡是怎样读书的

    苏东坡学识渊博。

    他有一种“八面受敌”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年轻人钻研学问,每本书都要读几遍。

    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不要考虑其他方面。

    要探究事迹史事,或是典章制度,就换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学成以后,各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孙子兵法》有个重要原则,叫做“我长而敌分”。

    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

    苏东坡读书就是运用的这种方法,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扩展资料: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