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为什么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

    为什么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

    你的问题是为什么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怎么推崇卫青霍去病吧?

    读唐朝人的诗歌,你会发现李广在诗人笔下,基本上只有两种形象。

    第一种是赞美:“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赞美李将军的勇武;“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队山”——赞美李将军守卫边关,功劳赫赫;“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赞美李将军爱惜士卒。

    另外一种情绪是同情:“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陈子昂)——讲李将军白首未封侯,可怜;“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贵。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李白)——李将军白首未封侯,还死在边关,可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不封缘数奇”(王维)——李将军命真不好啊。

    所有同情,基本上都围绕“李广难封”这件事情来说。

    所谓“难封”,指的是李广将军一辈子,从来没有封过侯。

    李广有才华,可惜不遇赏识。

    这种反差很容易让失意人形成强烈共鸣。

    ……唐朝人在汉朝的历史人物中,一共找到了两位,一位是文人贾谊,另一位是武将李广。

    他们生活在明君治世,却不受重视,唐朝诗人拿来抒情,恰到好处。

    李广一生最大的悲剧无非是:打一辈子仗,名就而功不成,不得封侯。

    关于他的不封侯,如果仔细辨析,其实并不冤枉。

    汉朝以军功封侯,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严格地说,没有打过胜仗。

    这和他的作战风格有关,也和他孤傲耿介的性格有关。

    唐朝诗人厌恶卫青霍去病,主要原因是:这两人都是皇亲贵戚,仗势抢功,卫青逼死李广,霍去病射死李广的儿子李敢。

    这样的怪罪其实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卫霍二人出身都很卑贱,他们不过是抓住历史给予的机遇,大放异彩,才到到皇帝垂青。

    李广是边廷名将,他的机会原本更多,只是时运不佳而已。

    李广之死事件中,卫青其实是没什么责任的。

    李广的军队因为迷路,在沙漠时白白逛一圈。

    卫青身为主帅要追究李广的责任,是职责所在,也在人之情理。

    李广自觉羞辱,干脆自杀。

    其实,他自杀的主要原因在于,再也看不到建功封侯的机会。

    ……

    霍去病射死李敢,草菅人命,这确实是他的过恶。

    李敢自身也有问题,他埋怨卫青对父亲之死负有责任,多次轻慢卫青。

    这种事情在古代官场是很难容忍的。

    这件事情,卫青基本上没有责任。

    卫大将军性格温和,待人宽厚,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唐朝诗人抬高李广贬低卫青说来说去只能拿出身说事,其实是很不公道的。

    唐朝诗人同情李广,只是舔舐“不才明主弃”的伤口,哀叹自身不遇,希望引起君王的重视,赏个一官半职,以便荫妻封子。

    供参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