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四句七言诗歌的平仄规律有哪些

    二、七言绝句的平仄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其平仄也象五绝一样有四种情况:

    1、七绝仄起(首句不韵) 例诗:

    ⊙仄⊙平平仄仄 独在异乡为异客

    ⊙平⊙仄仄平平(韵) 每逢佳节倍思亲

    ⊙平⊙仄平平仄 遥知兄弟登高处

    ⊙仄平平⊙仄平(韵)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从这个平仄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在“五绝平起(首句不韵 )”的前边加上两个仄声,第二句和第三句在前边加两个平声,第四句在前边加两个仄声。

    意思是,只要知道“五绝平起(首句不韵 )”的平仄,就知道七绝仄起(首句不韵)的平仄了。

    至于前边是加平声或仄声也很容易,就是遇到平声加仄声,遇到仄声加平声,后边的保持不变。

    2、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 例诗:

    ⊙仄平平⊙仄平(韵) 君问归期未有期

    ⊙平⊙仄仄平平(韵) 巴山夜雨涨秋池

    ⊙平⊙仄平平仄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仄平平⊙仄平(韵) 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这个平仄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在“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的前边加上两个仄声,第二句和第三句在前边加两个平声,第四句在前边加两个仄声。

    意思是,只要知道“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的平仄,就知道七绝仄起(首句押韵)的平仄了。

    至于前边是加平声或仄声也很容易,就是遇到平声加仄声,遇到仄声加平声,后边的保持不变。

    3、七绝平起(首句不韵 ) 例诗:

    ⊙平⊙仄平平仄 伤心欲问前朝事

    ⊙仄平平⊙仄平(韵) 惟见江流去不回

    ⊙仄⊙平平仄仄 日暮东风春草绿

    ⊙平⊙仄仄平平(韵) 鹧鸪飞上越王台

    从这个平仄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在“五绝仄起(首句不韵 )”的前边加上两个平声,第二句和三句在前边加两个仄声,第四句在前边加两个平声。

    意思是,只要知道“五绝仄起(首句不韵 )”的平仄,就知道七绝平起(首句不韵)的平仄了。

    至于前边是加平声或仄声也很容易,就是遇到平声加仄声,遇到仄声加平声,后边的保持不变。

    4、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例诗:

    ⊙平⊙仄仄平平(韵) 秦时明月汉时关

    ⊙仄平平⊙仄平(韵) 万里长征人未还

    ⊙仄⊙平平仄仄 但使龙城飞将在

    ⊙平⊙仄仄平平(韵)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这个平仄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在“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的前边加上两个平声,第二句和三句在前边加两个仄声,第四句在前边加两个平声。

    意思是,只要知道“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的平仄,就知道七绝平起(首句押韵)的平仄了。

    至于前边是加平声或仄声也很容易,就是遇到平声加仄声,遇到仄声加平声,后边的保持不变。

    分析:从以上的规律介绍中,我们看出七绝的平仄的几点规律:

    一是七绝的平仄是以五绝的平仄为基础,只是在各句前边加上两个平声或仄声而已。

    加的方法是,遇到平声加两个仄声,遇到仄声加两个平声。

    二是在七绝的平仄中,就每句而言,开头的两字平仄都相同,即要么是两个平声,要么是两个仄声。

    并且,第一个字的平仄可以不用考虑而随便用。

    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一个特例,即七绝每句第一个字不用考虑平仄。

    三是要学好七绝的平仄,必须先学好五绝的平仄。

    只要掌握了五绝的平仄,七绝的平仄就容易通了。

    本人另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五绝的平仄规律及巧记方法》。

    由于本人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并且尚未公开发表,只能有偿提供阅读。

    四是凡是第一句为平起的句子,第四句也是平起,中间两句相反(为仄起),凡是第一句为仄起的句子,第四句也是仄起,中间两句相反(为平起)。

    这一点七绝与五绝是一样的。

    我写了以下几句口诀。

    只要记得此口诀,就知道五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了。

    如果看不明白的朋友,可以留言问我。

    内容如下:

    开头二或三,

    中间不能单,

    整句不出四,

    结尾不连三。

    一四同样起,

    二反三要粘,

    五绝加反二,

    七绝就不难。

    追问

    平是第几声,仄是第几声?

    追答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四句七言诗歌的平仄规律有哪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