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苏轼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

    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扩展资料

    苏轼诗歌的按其题材内容,大体可分为社会政治诗、山水景物诗、和陶诗、题画诗四类。

    1、社会政治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支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情遣怀之作,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游金山寺》。

    3、和陶诗:追求陶渊明诗平淡的风格,格调萧散冲淡。

    如《和陶归园田居》。

    苏轼酷爱和陶诗的原因:一是爱好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色;二是崇拜陶渊明的性情和为人。

    4、题画诗: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能把画景转换为诗景,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

    如《惠崇春江晚景》。

    评价唐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画相通的看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苏轼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