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用典的诗句

    【唐多令·柳絮】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毬。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

    这里有两个典故。

    【粉堕百花洲】说的是晋代石崇,他有一位十分漂亮的爱姬,名叫绿珠,石崇在金谷园中、百花洲畔、建了一座高楼作藏娇之所、将绿珠养在内。

    可是、由于绿珠太漂亮、被赵王司马伦看中,对石崇横加罪名,恃权强夺,并要抄斩石崇全家。

    绿珠见此情景、对石崇说:“祸是因我而起,我就以此身报君吧。”说完便跳楼自杀了。

    【香残燕子楼】说的是唐代歌妓关盼盼。

    燕子楼是彭城名楼,其间藏着一段千古伤心的故事。

    那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张建封管辖徐州,极宠声、色、艺俱佳的歌伎关盼盼,特地在彭城老家建了一座燕子楼给她居住。

    这座小楼白墙黑瓦,翘着典型的南方飞檐,楼前临水,远望如雨燕飞翔,故而名为燕子楼。

    可惜好景不长,张建封身故,家人扶着灵柩归葬北邙山,盼盼从此便把自己封闭在燕子楼里,过着足不出户的日子,一转眼就是十年。

    这十年间,慕盼盼之才名、艳名而来的人着实不少,但盼盼始终惦着张建封的情义,再不肯与人一见,偶有作答,也只是以诗明志而已,十年间积下三百多首寂寞的诗作。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她虽然万念倶灰,心如止水,但却有人偏偏以她作题材。

    一个名叫张仲素的诗人写了《燕子楼》三首,

    其一: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其二: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其三: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筝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他自觉写得不错、后来还特地送去给大诗人白居易看。

    白居易看了,也引起兴趣,随即按韵和了三首。

    白的三首是这样写的:

    其一;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细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着即潜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其三;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这六首诗都是以关盼盼为素材、其内容却是诗人凭空惴猜、虚构而成。

    其实、诗人尽可凭自己的构思去写你的诗,关盼盼尽可按自己的习惯去过你自己的生活,这是各不相关的事。

    可是、由于白诗第三首的后二句内含的封建道德观点刺伤了关盼盼的心。

    对于这两句、如果理解为:据说(尚书墓前的)白杨树已经长得很高大,可以作柱子使用了,而关盼盼还依然健在。

    那就可能什么不愉快的事都不会发生。

    可是、这仅是第一种理解,另还可以有;

    二:张尚书死了那么久、关盼盼还没有死呢。

    三:(既然关盼盼独守空楼那么有情义、)张尚书都死了(那么久)关盼盼为甚么还不去死?

    当把这三首诗看完之后,盼盼却发现后边还附着一首七绝: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盼盼看得容颜大变!这首诗是说:当年张建封不惜重金买得绝色女子,尽心尽力地教她们歌舞技艺,但身死之后,那些受张公大恩的歌舞伎却没有一人追随张公而去。

    人情世态,可为一叹。

    这首诗,盼盼边看边哭,边哭边看,最后说道:“我并不是不肯追随张公,只是生怕在我以死殉情之后,世人会因此而批评张公重色。

    张公若有从死之妾,恐怕清誉受损。”继而步韵一首,作答白居易:

    自守空房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泛称皇帝的近臣、这里是称白居易)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诗中说十年来自己独守空房,愁眉紧锁,当年白居易写诗形容自己如容风中牡丹,而今春去也,牡丹早已凋零,只是心中深意无人会得,不免叹息。

    又写一联:“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笑白居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此悲哀不食,十多天后便当真追随张建封而去了。

    绿珠殉于情。

    关盼盼也是殉于情。

    林黛玉很理解,在她们生活着的那个时代和那个环境,她们都只能像柳絮般地一任“东君”摆布,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就如黛玉自己,虽然和贾宝玉倾心相爱,但她已感知终究是不会有结果的。

    所以、她见到柳絮就想到自己的未来。

    她也由此联想到两位殉于情的古人。

    她知道,她和她们得到的必然都是悲剧结局的命运。

    刘禹锡有两句诗:“自古红颜多薄命,从来尤物不长生。”

    用典的诗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