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含有设问的古诗句不知道古诗中有哪些是据含有设问成分

    1、《观书有感》——宋代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问渠那得清如许?”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

    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

    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

    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

    2、《清明》——唐代杜牧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问题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

    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

    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诗人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4、《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5、《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作者是有乡却不可归,有家却不能回,一种失落、遗憾、惆怅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此时的作者看到正在归去的大雁落在了洛阳河边,思乡之情更加浓烈,一种无尽的无奈。

    含有设问的古诗句不知道古诗中有哪些是据含有设问成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