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摔跤的习俗
发布者:王俊一2019-11-26
蒙古族摔跤的习俗如下:
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
搏克运动的比赛形式古朴而庄重。
按蒙古族传统要求,参赛选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戈"(紧身半袖坎肩),裸臂盖背,"卓得戈"边沿镶有铜钉或银钉,后背中间有圆形的银镜或"吉祥"之类样字。
腰间系用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策日布格"(围裙)。
下身穿用32尺或16尺白布做成的肥大"班泽勒"(裤),"班泽勒"外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或花卉图案的套裤,脚蹬蒙古靴或马靴。
优胜者脖颈上配套五色彩绸制成的"将嘎"(项圈)。
它是搏克手获胜次数多少的标志,获胜次数越多,"将嘎"上的五色彩绸条也越多。
搏克比赛在悠扬激情的"乌日亚"赞歌声中开始,比赛场地无特殊要求,有一块平坦草地或土质地面即可举行。
选手们挥舞着壮实的双臂,跳着模仿狮子、鹿、鹰等姿态的舞步入场。
比赛规则简单明了,不限时间,参赛者也不分体重,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为负。
搏克运动要求选手腰、腿部动作协调配合,在对抗中充分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扩展资料:
搏克已有近2000年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有流行。
乌珠穆沁草原是蒙古族搏克的摇篮。
为了把搏克运动发扬光大,东乌珠穆沁旗于1984年成立了摔跤协会,将每年夏天的6月10日定为“搏克节”。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把搏克运动与中国式摔跤融为一体,正式纳入全国摔跤锦标赛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搏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蒙古族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项目——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