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影响政策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一项公共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除本章已经述及的那些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如下因素:①政策问题的性质;②政策的质量;③执行机关的效能;④政策对象的情况;⑤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等。

    这里着重分析一下前面两个因素对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

    公共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否,与政策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本身密不可分,这是由社会问题本身的基本特性决定的。

    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

    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的政策问题性质比较单一,所涉及的范围较小,那么针对此类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反之难度就会增加;②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

    一般而论,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取决于问题的成因、问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联性这三个方面。

    由于政策问题本身的纷繁复杂,即使拿出了较好的政策方案,在执行之中仍然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和困难。

    ③随着问题的产生需要调节的行为量的大小。

    不同的社会问题涉及的人口会有相当大的差别。

    随着人员的增多,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的难度也就加大,所需政府调节的行为量显然也会增大,这就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必将消耗更多的政策资源。

    政策本身的质量优劣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说,质量好的政策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政策质量的高低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来衡量:

    (1) 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政策的可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了执行所需要的客观条件,经过政策执行者的主观努力,可以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效力,圆满地实现政策目标。

    因此,政策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效果。

    (2) 政策的合理性程度。

    一般来说,一项合理的政策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这个理论基础为政策规定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逻辑前提。

    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分别在不同的层面构成了我国许多公共政策的逻辑前提。

    逻辑前提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政策在一定条件下的合理性。

    另外,政策的合理性意味着决策者是理性的;政策制定是经过一番周密思考的,而非情绪性的、武断的。

    (3) 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合法化是指公共政策经法定权力机构按照正规的程序予以认可。

    公共政策一旦合法化,便意味着它取得了政治系统的承认,获得了正式的公共性和权威性,从而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能以法律为后盾,减少干扰,排除阻力,确保有效实施。

    影响政策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