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列举中国文学家的书斋名称

    西汉文学家杨雄取斋名为"玄亭",三国政治军事家诸葛亮称自己在南阳读书室为"陋室",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称自己的书斋为"老学庵",取自"师旷老而学"之典,表示活到老学到老之意。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则取书房名为"聊斋",作者屡试不第,憎恨科举,晚年以闲谈鬼狐,聊以排遣寂寞之苦。

    清末思想家梁启超的斋取名"饮冰室",语出《庄子·人间世》,形容内心为国家前途忧虑焦灼,欲饮冰以镇之意。

    鲁迅的老师寿镜吾的堂号叫"三味书屋","三味"之意是"读经味同稻梁,读史味同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同醯醢"。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书房取名为"三松堂",因其所居北京大学燕南园中有三棵古松而得名。

    以心志或环境取斋名的还有古代杨万里的"诚斋"、高则诚的"柔克斋"、朱彝尊的"静志斋",陈与义的"简斋"、王鸣盛的"耕养斋";当代学者则有:思想家梁漱溟的"勉仁斋",语言学家王力的"龙虫并雕斋"、杨树达的"积微居"、大学者胡适的"藏晖室"、文学家周作人的"苦而斋"、作家姚雪垠的"无止境斋"、文学家梁实秋在西南联大时的"雅斋"、文学家孙梨的"耕堂"、作家贾平凹的"静虚心",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梅花诗屋"、丰子恺的"缘缘堂"、诗人阮章竞的"苦噪楼"、作家冯亦代的"听风楼"等。

    孔子说过"仁者乐山"之语,因此古代文人以"仁"为志者多以"山房"为斋名。

    如明清时代李东阳的"怀麓堂",宋濂的"青萝山房"、陈宏绪的"西阳山房"、吴敬梓的"文木山房"、袁枚的"小仓山房"、彭准孝的"彭氏山房"等。

    此外,还有的文人学士用"阁""堂""馆""龛""坡""轩""庄"等作书斋名。

    以"阁"为名的如朱熹的"清邃阁"、袁中郎的"雪涛阁"、李沂的"秋星阁"等。

    以"堂"为名的有王士祯的"带经堂"、钱大晰的"潜研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等。

    以"馆"为名的有龚自珍的"病梅馆"、齐白石的"惜山吟馆"等。

    以"龛"为名的有傅山的"霜红龛"、苏曼殊的"燕子龛"等。

    以"坡"为名的有苏轼的"东坡"、查为仁的"莲坡"等。

    以"轩"为名的有归有光的"项脊轩",胡天游的"傲轩"等。

    以"庄"为名的有梁寅的"书庄",何汶的"竹庄"等。

    总之,书斋之雅趣有"三味":书斋之贵,在于养性明志,使人品格高尚;书斋之妙,在于沟通天地之大造化,使人心驰神游;书斋之静,在于隔绝尘世喧嚣,使人心宁神静。

    当人们悟出个中三味时,自然会其乐无穷。

    “少室山房”、“阅微草堂”已成为胡应麟、纪昀固定的别名。

    室名别号一般都比较精炼,如宋代张邦基的“墨庄”、元代吴澄的“草庐”、明代范钦的“天一阁”,也有较长的,如清释成果别号为“万里行脚僧小浮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竟长达二十八字。

    目前最为常用的这类工具书有《室名别号索引》和《古今人物别名索引》。

    前者是陈乃乾先生据其三十年代所编的《室名索引》和《别号索引》加以增补而成,195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该书和以往同类工具书相比,其优越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收录较完备,该书开本篇幅虽不大,却收先秦到现代人物的室名别号一万多个,可称篇幅紧凑、内容充实。

    二是排列有序,查找方便,依笔画排列,一索即得。

    三是注明籍贯,便于查考,其它工具书在遇到相同的别号室名时才注籍贯,以示区别,而此书每个都列注朝代籍贯。

    例如,我们在《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中经常可以看到“通志堂本”、“八千卷楼本”、“莫郘亭”、“缪艺风有藏本”等,要了解这些都是谁的斋室,就可以使用这本工具书,通过书前检字,分别查出:

    通志堂 清满洲 成德

    八千卷 楼清钱圹丁国典

    郘亭 清独山莫友芝

    艺风堂 清江阴缪荃孙

    《古今人物别名索引》

    《室名别号索引》

    列举中国文学家的书斋名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