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生物的诗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鹦 鹉?

    裴夷直?

    劝尔莫移禽鸟性,?

    翠毛红嘴任天真.?

    如今漫学人言巧,?

    解语终须累尔身.

    见鹦鹉戏作?

    王安石?

    云木何时两翅翻,?

    玉笼金锁祗烦冤.?

    直须强学人间语,?

    举世无人解鸟言.

    《咏蚕 》

    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

    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

    但贪衣上绣鸳鸯.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释]

    1、之:往.

    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

    4、矰:(zēng)

    [评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评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关于生物的诗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